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下蚀和向 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 ”型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凹岸 、凸岸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型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由 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
2、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 连接而成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而成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冲积平原是聚落集中分布区2冲积平原凭借水源、地形、土壤、交通等优势条件,往往成为聚落集中分布的地区,如下表所示:优势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水源充足为聚落提供充足的 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的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 2河网密度影响聚落的规模以我国南方(如江南水乡)和北方(如华北平原)为例,说明河网密度、水源获得的难易程度对聚落规模的影响。地 区江南水乡华北平原河网密度 稀疏水源获得容易困难耕地规模耕地破碎耕地集中连片聚落规模较小 影响聚落密度较大较小3冲积平原聚落避免洪水威胁聚落的选址,应当 ,充分
3、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 的威胁。(1)平原低地: 分布要加高和加固河堤。(2)山区河谷: 地带要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重点一 河流地貌的形成1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32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类型分布形成机制地貌特点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
4、地区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4【典例】读下图,完成 12 题。1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2图中 c 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重点二 不同地形区的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
5、态多呈狭长的带状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两岸泥沙淤积形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典例】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 12 题。51图中 P 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2按照“在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 Q 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重点三 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地理 第四 地表 形态 塑造 4.3 河流 地貌 发育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