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构建知识网络 补遗教材易漏学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构建知识网络 补遗教材易漏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构建知识网络 补遗教材易漏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九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直击考纲 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5.生态系统的结构()。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 补遗教材易漏补遗教材易漏1(必修 3 第 60 页)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为逐个计数(适合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和估算法的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适合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和标志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2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2(必修 3 第 61 页探究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地上部分往往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3(必修 3 第 61 页讨论)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必修 3 第 63 页思考与讨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3、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5(必修 3 第 64 页拓展题)种群不具备个体所具有的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另外种群也出现了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因此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6(必修 3 第 65 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由此可看出,在数学模型构建过程中也常用假说演绎法。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环境 构建 知识 网络 补遗 教材 易漏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