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害虫》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麦害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害虫》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农 业业 昆昆 虫虫 学学AGRICULTURAL ENTOMOLOGYAGRICULTURAL ENTOMOLOGY 王森山 副教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昆虫学系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昆虫学系电话:电话:09317632198;7632586(办办)13008715824Email:4小麦害虫小麦害虫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麦蚜麦蚜第三节第三节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第四节第四节麦茎蜂麦茎蜂第五节第五节麦圆叶爪螨麦圆叶爪螨第六节第六节小麦害虫综合防治小麦害虫综合防治小结小结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北方为我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北方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由
2、于我国种植小麦面积大,历史国小麦的主产区。由于我国种植小麦面积大,历史悠久,小麦害虫种类多,为害重,常因虫害而造成悠久,小麦害虫种类多,为害重,常因虫害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治小麦害虫的为害对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治小麦害虫的为害对于小麦的保产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小麦的保产增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害虫约我国小麦上发生的害虫约237种,分属种,分属11目目57科,科,由于小麦产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环境、种由于小麦产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环境、种植制度各不相同,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及为植制度各不相同,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特点及为害也有差异。害也有差
3、异。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2粘虫: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3麦蚜类:麦蚜类: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和地区发生重。
4、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流行,损失更重。流行,损失更重。4蝗虫类: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淮河流域的旱作区。淮河流域的旱作区。1950年后基本得到控制。近年年后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仅在个别地区发生。在西北地区常有土蝗侵入农来仅在个别地区发生。在西北地区常有土蝗侵入农田为害。田为害。5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五十年代基本得到控制。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五十年代基本得到控制。但但80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主
5、要的防治目标之一。1998年在甘肃武威大发生,年在甘肃武威大发生,损失小麦损失小麦22万公斤,教训惨重。万公斤,教训惨重。6麦杆蝇: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麦区受害最重。7麦蜘蛛: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麦茎蜂仅在局部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本
6、章重点介绍本章重点介绍麦蚜、小麦吸浆虫、麦茎蜂、麦麦蚜、小麦吸浆虫、麦茎蜂、麦蜘蛛蜘蛛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生活史、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甘肃省所属全国小麦害虫害区的地方:甘肃省所属全国小麦害虫害区的地方:1.北方冬麦虫害区:北方冬麦虫害区:陇东、陇南主要害虫有蝼蛄、沟金针虫、宽背陇东、陇南主要害虫有蝼蛄、沟金针虫、宽背金针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条斑叶蝉、灰飞虱金针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条斑叶蝉、灰飞虱等等(灌区及平原灌区及平原)。2.西北冬麦混播虫害区:西北冬麦混播虫害区:中西部地区。主要害虫有小麦黄、红吸浆虫、中西部地区。主要害虫有小麦黄、红吸浆虫、麦二叉蚜、麦无网蚜、大黑鳃金
7、龟、暗黑鳃金龟、麦二叉蚜、麦无网蚜、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宽背金针虫、麦杆蝇、麦鞘毛眼水蝇、麦茎蜂、麦宽背金针虫、麦杆蝇、麦鞘毛眼水蝇、麦茎蜂、麦穗金龟等。穗金龟等。小麦害虫之所以重要,小麦害虫之所以重要,首先首先是为害直接造成减是为害直接造成减产损失。一般为害小麦减产损失约产损失。一般为害小麦减产损失约1020%,为害,为害严重的达严重的达3050%,甚至绝产。,甚至绝产。第二:第二:小麦生育期长,在冬麦区是唯一的越冬小麦生育期长,在冬麦区是唯一的越冬禾谷类作物,大量多食性害虫常在麦田越冬,成为禾谷类作物,大量多食性害虫常在麦田越冬,成为其它作物虫害的发源地。其它作物虫害的发源地。第三:第
8、三:刺吸式害虫不仅直接为害而且还可传播刺吸式害虫不仅直接为害而且还可传播植物病毒,造成远比吸食为害大数十倍、百倍的灾植物病毒,造成远比吸食为害大数十倍、百倍的灾害。害。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改革,土地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改革,土地的充分利用,高产品种的推产,近几年,小麦吸浆的充分利用,高产品种的推产,近几年,小麦吸浆虫、东亚飞蝗又有回生和蔓延。麦蚜、粘虫、地下虫、东亚飞蝗又有回生和蔓延。麦蚜、粘虫、地下害虫等为害有加重趋势,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害虫等为害有加重趋势,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解决。第二节第二节麦麦蚜蚜一、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一、蚜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多型多态现象、多
9、型多态现象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蚜虫具有多型多态现象(Polymorphism),一般全周期的蚜,一般全周期的蚜虫有虫有5个或个或6个型。个型。(1)干母干母(fundatrix)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无翅或有翅,大多有翅,由受精卵直接孵化产生。接孵化产生。(2)干雌干雌(fundatrigenia)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即干母产生的下代。多为无翅,营孤雌胎生,生活在越冬寄主上。营孤雌胎生,生活在越冬寄主上。(3)有翅孤雌蚜有翅孤雌蚜(alateviviparousfemals)(4)无翅孤雌蚜无翅孤雌蚜(apterousviviparousfemales)(5)性母性母(sex
10、upara)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有翅或无翅,能产生二性蚜。(6)雌性蚜雌性蚜(oviparousfemales)大都无翅。大都无翅。(7)雄蚜雄蚜(Males)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大多数种类雄蚜有翅,少数无翅。2、蚜虫的生活周期、蚜虫的生活周期(lifecycle)(1)不全周期不全周期(anholocycliclifecycle)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叫作不全周期。全年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叫作不全周期。(2)全周期全周期(holocycliclifecycle)一般在一般在1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年内有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发生的叫作全周期。大多数蚜虫属
11、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叫作全周期。大多数蚜虫属于全周期。全周期的种类中,又有中,又有同寄主全周期同寄主全周期(autoeciousholocycliclifecycle)和和异寄主全周期异寄主全周期(heteroeciousholocycliclifecycle)之分。之分。全周期可分为全周期可分为留守式、越夏式、侨迁式和复迁式留守式、越夏式、侨迁式和复迁式.留守式留守式同种蚜虫只为害一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植物,在其同种蚜虫只为害一种或几种近缘寄主植物,在其上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如麦二叉蚜、绣线菊蚜、上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世代交替,如麦二叉蚜、绣线菊蚜、苹果绵蚜在苹果属植物上等。苹果绵蚜在苹
12、果属植物上等。越夏式越夏式与留守式近似,也是同寄主型。所不同的是世代与留守式近似,也是同寄主型。所不同的是世代较少,夏季发生形态异常的第较少,夏季发生形态异常的第1龄越夏型,不食不动约龄越夏型,不食不动约45个个月之久,在秋末发育为无翅性母,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月之久,在秋末发育为无翅性母,产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如栾多态毛蚜、枫杨刻蚜等。冬。如栾多态毛蚜、枫杨刻蚜等。侨迁式侨迁式此类蚜虫为异寄主型,有两类在分类上很不相同此类蚜虫为异寄主型,有两类在分类上很不相同的寄主植物。的寄主植物。原生寄主原生寄主(primaryhosts)又称第一寄主或越冬寄主,又称第一寄主或越冬寄主,大大多是木本
13、植物,有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是木本植物,有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次生寄主次生寄主(secondaryhosts)又称第二寄主、夏寄主或又称第二寄主、夏寄主或侨居寄主,侨居寄主,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植物,包括许多栽培植物。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植物,包括许多栽培植物。侨迁式蚜虫种类很多,如禾谷缢管蚜、高粱蚜、棉蚜、侨迁式蚜虫种类很多,如禾谷缢管蚜、高粱蚜、棉蚜、桃蚜、大豆蚜等。桃蚜、大豆蚜等。复迁式复迁式营异寄主型生活周期,也有原生寄主和营异寄主型生活周期,也有原生寄主和次生寄主之分。但世代交替更为复杂,常需二年以次生寄主之分。但世代交替更为复杂,常需二年以上才能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落叶松球蚜等。上才能完
14、成一个生活周期。如落叶松球蚜等。3、蚜蚁共栖、蚜蚁共栖(aphidantcoexist)蚜虫和蚂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栖关蚜虫和蚂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栖关系。这是因为蚜虫排泄的蜜露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系。这是因为蚜虫排泄的蜜露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是蚂蚁的营养品,为蚂蚁所嗜食。而基酸等物质,是蚂蚁的营养品,为蚂蚁所嗜食。而蚜虫受蚁访可增进蚜虫的取食力和繁殖力,又可排蚜虫受蚁访可增进蚜虫的取食力和繁殖力,又可排除其蜜露污染,使蚜虫排泄更多的蜜露,有时蚂蚁除其蜜露污染,使蚜虫排泄更多的蜜露,有时蚂蚁还可帮助蚜虫迁移扩散,驱逐天敌。蚜蚁共栖关系还可帮助蚜虫迁移扩散,驱逐天敌。蚜蚁
15、共栖关系有专化现象,一种蚜虫常与数种固定的蚂蚁共栖;有专化现象,一种蚜虫常与数种固定的蚂蚁共栖;一种蚂蚁常访数种或十多种固定的蚜虫。一种蚂蚁常访数种或十多种固定的蚜虫。二二禾谷类作物蚜虫禾谷类作物蚜虫禾谷类作物蚜虫禾谷类作物蚜虫(aphidsongramineouscrops)是是指寄生在小麦、玉米、高梁等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指寄生在小麦、玉米、高梁等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主要种类有麦蚜、高粱蚜主要种类有麦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Zehntner)和玉米蚜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其中,麦蚜包括其中,麦蚜包括:麦长管蚜麦长管蚜Mac
16、rosiphum avenae(Fabricius)麦二叉蚜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麦无网蚜麦无网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均属于同翅目均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蚜科,蚜科(Aphididae)。(一一)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1、分布、分布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麦区的在全国麦区均有发生,是大多数麦区的优势种之一;优势种之一;麦二叉蚜麦二叉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特别是华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特别是华
17、北、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分布于分布于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在多雨潮湿华北、东北、华南、华东、西南各麦区,在多雨潮湿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麦区常为优势种之一;麦无网蚜麦无网蚜主要分布在北京、河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麦蚜的寄主种类北、河南、宁夏、云南和西藏等地。麦蚜的寄主种类较多,除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稻、高梁、粟较多,除主要为害麦类作物外,也为害稻、高梁、粟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等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莎草科等杂草。以上几种麦蚜在我国产麦区都有分布,大多地以上几种麦蚜在我国产麦区都有分布,大多地区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18、但也有部分成灾。麦蚜成灾区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但也有部分成灾。麦蚜成灾区大致有以下区大致有以下5类区:类区:1)麦二叉蚜常灾区:麦二叉蚜常灾区:河西地区。特点:气候干河西地区。特点: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在燥,年降雨量在250mm以下,年平均温以下,年平均温10左右,一左右,一年一熟,冬春麦混播,以二叉蚜为优势种。年一熟,冬春麦混播,以二叉蚜为优势种。2)麦二叉蚜多灾区:麦二叉蚜多灾区:陇东、陇南地区。气候干陇东、陇南地区。气候干旱,年降雨量在旱,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下,年均温以下,年均温12左右。一左右。一年一熟或年一熟或2年年3熟。一般年份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大熟。一般年份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
19、,大发生年份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发生年份以麦二叉蚜为优势种。3)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交叉易灾区。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交叉易灾区。4)麦长管蚜多灾区麦长管蚜多灾区5)麦长管蚜偶灾区麦长管蚜偶灾区高粱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Zehntner)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山东、山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受害最重;淮北地区也较严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受害最重;淮北地区也较严重,而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仅间歇发生,局重,而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仅间歇发生,局部成灾。高粱蚜第部成灾。高粱蚜第1寄主为荻草,第寄主为荻草,第2寄主为高粱,寄主为高
20、粱,甘蔗。甘蔗。玉米蚜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分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是玉米、高分布于全国和世界各地。主要寄主是玉米、高粱、谷子、稗、麦类、唐昌蒲等禾本科植物,终生粱、谷子、稗、麦类、唐昌蒲等禾本科植物,终生营孤雌生殖,尚未发现有性世代及卵。营孤雌生殖,尚未发现有性世代及卵。(一一)分布与为害分布与为害2、为害、为害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麦蚜在小麦苗期,多群集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叶处;小麦拔节、抽穗后,多集中在茎、叶和穗部为害,并排泄蜜露,影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害,并排泄蜜露,影
21、响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穗期为害,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引起严重减产。以乳熟期为害最重、损失最大。降,引起严重减产。以乳熟期为害最重、损失最大。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麦蚜又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昆虫媒介,以传播小麦黄矮病毒为害最重。黄矮病毒为害最重。高粱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Zehntner)主要为害是以刺吸寄主植物组织的汁液,减少植主要为害是以刺吸寄主植物组织的汁液,减少植株营养,引起
22、叶片变黄、变红,甚至使茎秆酥软弯曲,株营养,引起叶片变黄、变红,甚至使茎秆酥软弯曲,不能抽穗最终干枯死亡。此外,高粱蚜分泌的蜜露很不能抽穗最终干枯死亡。此外,高粱蚜分泌的蜜露很浓,使叶面油光,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浓,使叶面油光,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玉米蚜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使植株生长停滞、发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其排泄的蜜露极易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育不良。其排泄的蜜露极易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引起减产。此外尚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为害用,引起减产。此外尚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为害更大。更大
23、。(二二)形态特征形态特征蚜虫为多型性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干母、干雌、蚜虫为多型性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性蚜等,但以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性蚜等,但以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发生数量最多,出现历期最长,为主要为害蚜型。有翅胎生雌蚜发生数量最多,出现历期最长,为主要为害蚜型。二叉蚜二叉蚜麦麦长长管蚜管蚜无网蚜无网蚜禾谷禾谷缢缢蚜蚜额额瘤瘤高与中高与中额额瘤瘤外外倾倾显显著,高与中著,高与中额额瘤瘤触角:体触角:体长长0.540.540.880.880.700.70触角末触角末节节:基部基部3 3倍倍5-65-6倍倍4 4
24、倍倍腹管腹管短短圆圆筒形,筒形,顶顶端黑色,端黑色,为为尾尾片片1.81.8倍倍长圆长圆筒形,黑筒形,黑色,端部有网色,端部有网纹为纹为尾片尾片2 2倍倍长圆长圆筒形,筒形,绿绿色,端部无网色,端部无网纹纹短短圆圆筒形,端筒形,端部部缢缩缢缩呈瓶口,呈瓶口,1.71.7倍倍翅中脉翅中脉分二叉分二叉3 3分叉分叉3 3分叉分叉3 3分叉分叉尾片尾片毛毛4 4根根毛毛7-87-8根根毛毛8 8根根毛毛7-87-8根根禾谷缢管蚜禾谷缢管蚜有翅长管蚜有翅长管蚜无翅长管蚜无翅长管蚜(三三)生活史与习性生活史与习性1、生活史、生活史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两种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不全周期和全生
25、活周期两种类型。类型。4种常见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不种常见麦蚜在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不发生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发生性蚜世代,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般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一般可发生可发生1020代。代。麦长管蚜是迁飞性害虫,越冬分界线位于北纬麦长管蚜是迁飞性害虫,越冬分界线位于北纬2627度。麦二叉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度。麦二叉蚜的生活史周期型可分为不全周期型型(南部和中部地区南部和中部地区)和同寄主全周期型和同寄主全周期型(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禾谷缢管蚜的生活史周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害虫 小麦 害虫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