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屈光》PPT课件.ppt
《《小儿屈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屈光》PPT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儿眼屈光特点屈光不正的处理北大医院小儿眼科屈光学在小儿眼科的重要性复习几个概念小儿屈光特点静态特点,动态特点小儿屈光不正与弱视、斜视的关系小儿屈光检查特点眼镜处方原则屈光学在小儿眼科的重要性屈光不正的检查和处理是眼科临床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研究课题。屈光异常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眼病合并存在,使症状复杂化,造成鉴别诊断的困难。眼科和眼镜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毕华德曾说过,一部眼科学,半部屈光。屈光学在小儿眼科尤为重要。小儿眼病与成人眼病不完全相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视觉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变化规律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屈光不正可影响视力、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与小儿眼病关系密切
2、。小儿眼病的防治原则是早防早治,争取功能治愈。所以小儿屈光问题的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每个小儿眼科医生必须牢记这一点。儿童视光学运用现代视光技术,研究儿童眼屈光与视功能特点及两者间关系,并采取科学、有效、合理的方法与手段,促进和保证儿童视功能正常发育。临床儿童视光学属小儿眼科及儿童眼保健范畴。了解小儿屈光的意义测知基础屈光、确定屈光生理值,预测屈光变化,发现与治疗相关眼病。复习几个概念视物清晰基本条件眼屈光系统完全透明,外界光线到达视网膜无任何障碍;物象恰好落在视网膜中心凹,成像清晰,足够大;视分析器,即从视网膜、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相应部分完整,功能正
3、常。从生理功能看,眼的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屈光系统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透明的屈光系统,经折射后在视网膜中心凹结成清晰、缩小的倒像。感光系统视网膜的视细胞受到不同光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入路传入大脑视中枢,产生视觉。屈 光 物理学中,屈光指一个透镜的焦点距离,即透镜的绝对 屈光力。眼科临床上屈光概念是后主焦点与视网膜两者位置的相互关系,涉及静态屈光和动态屈光。屈光状态在调节休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称为正视眼(emmetropia,EM,E);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非正视眼(ametropia,am),也称屈光不正(refractiv
4、e error)。屈光不正:光束经过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myopia,My),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hypermetropia,hyperopia,H);不能聚焦为一点,是散光眼(astigmatism,As,Ast)屈光度透镜的屈光度:透镜的折光能力称屈光度(Diopter),通常用D代表。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在1m处集合成为焦点,该透镜的屈光力量为一个屈光度(1D)。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D=1/F F代表焦距(m)正视眼临床标准眼屈光学者并未将度定为正视眼的标准值,而是把视功能正常而有轻微屈光异常者包括在正视眼范围内。常被引用的正视眼临床标准:Stromberg(1970)
5、0.00D-+0.75D汪芳润(1994)0.00D-+0.75D顾三都(1989)-o.25D-+0.50D屈光不正类型屈光不正有两大类球面性屈光不正(spherical ametropia)是指光束经过屈光系统屈折后成主焦点,根据焦点与网膜位置的关系分为远视眼、近视眼,其像方光束对于光轴是完全对称的。这类屈光不正用球镜矫正。散光是由于眼的屈光系统两个子午线上的屈光力量不同,因而光束经过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集合为一焦点,而结成前后两条焦线,组成史氏光锥。散光须用柱镜矫正。眼的屈光状态与生理状态不是同一概念。人眼有一个生长发育过程,屈光系统的变化是其变化的重要部分,整个过程有一定规律,但十分复杂
6、,在内因和外因作用下,不同的发育可形成不同的屈光状态。人眼早年的基础屈光状态及其变化,可影响成年时期的屈光状态。小儿屈光特点(一)小儿屈光分布及其变化(静态屈光特点)1.各年龄段屈光分布新生儿绝大多数是远视眼,约占88%-98%,正视眼和近视眼很少。屈光度峰值+2-+3D。近视眼中未成熟儿多于足月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远视眼居多。远视眼占90%以上,近视眼仅约2%左右。随年龄增长,远视眼逐渐减少,远视程度逐渐下降。其中部分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度可有一度少量增加。轻度远视眼为生理状态。4-6岁儿童屈光调查汪芳润(1986)1470人 At.H(眼)97.14%(例)96.45%E 1.71%2.0
7、4%My 1.15%1.51%H +5.00D 1.30%Ast各类散光占45.72%,绝大多数为循规散光。4-岁儿童眼屈光生理值汪芳润岁 +2.19D 0.40 岁 +2.17D 0.44岁 +1.65D 0.45 岁 +1.40D 0.59由此推测:4-5岁 +2.50D +2.00D +1.50D 1.30D将来多为病理性远视。可能为正视或近视,列为“近视可能者”,但基本属生理性近视。学龄儿童、青少年学龄儿童以轻度远视眼居多。多数学者认为7-10岁基本完成正视化过程。10岁以后近视眼的比例逐渐增加,半数以上近视眼发生在12-15岁。小学生峰值在E-+1D;初中生轻度近视逐渐增加;高中生-
8、1-3D形成第二峰值。儿童少年眼屈光普查1984 汪芳润 年龄人数眼屈光状态(%)(岁)远视眼正视眼近视眼 4-6 1519 96.45 2.04 1.51 7-12 185 64.32 18.33 17.3013-15 192 40.21 30.44 29.3516-18 103 27.19 34.95 37.86我国近视眼群体患病率平均为:3-6岁 1%-3%7-12岁 20%13-15岁 30%16-18岁 40%18岁以上 50%我国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单汝舟(1991)80000人 爱眼日资料(1996)青少年My患病率21.67%小学生 8.03%10%;20-25%初中生 17.4
9、4%高中生 34.90%40%;50-60%大学生 40.79%70%病理性近视诊断标准年龄(岁)近视屈光度(D)4.0 6-8 6.0 9 8.0.与成人相比小儿屈光分布特点从新生儿到成人各年龄组平均屈光度看,随年龄增长眼屈光有由正向负变化的趋势,这种变化在25岁左右趋于稳定。有学者将人的一生屈光变化分为三个时期:0-25岁 少年型屈光时期;25-55岁成人型屈光时期;56岁以上 老人型屈光时期。小儿属于少年型的前部,与成人相比,小儿静态屈光特点是:远视眼居多,远视程度高于成人;变化较大,远视眼构成比和远视程度逐年下降。各年龄组H、E、My构成比不同 Herrnheiser 1892,0-7
10、5岁 H 20岁前明显减少,以后稳定于50-60%E 10岁前增加,以后稳定于 30%左右 My 10-20岁急速增加,以后稳定于15%左右作为规律,H-E-My的变化过程不可逆。小儿散光的特点正常婴幼儿的散光构成比和程度高于成人,以循规散光为主。Fulton(1980)婴儿散光占19%,为成人的 2倍;婴儿C1D者占散光者 45%,为成人的5倍;童年WRA多,10岁92.38%,ARA 7.62%;老年WRA减少,80岁 85.7%,ARA 14.3%小儿屈光变化的纵向调查对同一人群的屈光状态进行纵向调查,最能说明问题,但做起来十分困难。Hirsh(1964)对6 岁儿童随诊6年,平均每年屈
11、光度由正向负方向推移 0.07D。但儿童人数由1200人减少到500人。稻富(1970)对111名6岁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条件下的视网膜检影,连续5年。屈光变化量个体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由正向负的变化。弱视斜视儿童远视的逐年变化任华明 (1990)对象弱视、内斜视的远视患儿203例。方法阿托品眼膏每日3次,连续3日后视网膜检影。自4岁至10岁,每年1次,连续7年。结果 (1).远视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2).两眼远视屈光度同步下降,高度远视比中、轻度远 视下降幅度大;(3).部分小儿远视度有一度少量增加,主要发生在6、7岁以前,以轻度远视多见。直线回归y=a+bx y屈光度 x年龄 +3
12、 中、轻度远视斜率相等,高度远视斜率明显增大。6、7岁前远视程度略增加者所占比例 +-4D)主要由眼轴长度异常而其他屈光成分不能完全代偿引起的。随年龄增长,眼球生长发育。眼屈光成分的改变,是引起小儿屈光状态变化的基础。小儿的屈光状态和主要屈光成分的变化:平均屈光度呈远视逐年下降趋势;角膜屈光度在3岁以后变化不明显;晶状体屈光度逐年下降;眼轴长度增长约7-8mm。眼轴长度的生长发育新生儿平均17-18mm 3岁 23mm 13-14岁 24mm 3岁前称快速发育期,1 岁前眼轴增长尤为迅速;3-14岁称慢速发育期,10年仅增长1mm。14岁达成人水平。自出生到发育成熟,眼轴增长7mm左右,远视眼
13、逐年正视化,由于其他屈光成分的代偿作用,绝大多数人并未形成高度近视眼。可以认为,远视眼实质上是眼球发育不全,而近视眼则是眼球过度发育。眼屈光的遗传学研究对于眼屈光状态和屈光成分的遗传学研究,目前主要应用两种方法:家系调查分析,双生子研究。正视眼和中、低度屈光不正,屈光成分的遗传方式应为多基因遗传。其中角膜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与遗传关系较密切。高度远视眼和近视眼,屈光成分的遗传方式更可能是单基因遗传。眼轴长度起主要作用。中岛章 (1968)测量双亲与子代主要屈光成分,求其相关系数和遗传度:角膜屈光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屈光度眼轴长度相关系数 +0.445 +o.145 +0.266 +0.369遗传度 8
14、9%38.5%53.1%65.8%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亲子遗传关系较密切;前房深度、晶状体屈光度在亲子间关系不密切。Sorsby (1973)眼屈光成分的双生子调查研究:角膜屈光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屈光度眼轴长度相关系数同卵双生子 0.934 o.827 0.831 0.919异卵双生子 0.591 0.452 0.507 0.482遗传指数 83.9%68.4%65.7%84.4%同卵双生子相似程度更大,异卵双生子相似程度如同一般兄弟(二)调节功能及其作用(动态屈光屈光特点)调节的概念影响调节的因素调节与集合.调节的概念晶状体有改变屈光的能力,以便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这种生理功能叫做调节。调节依
15、靠晶状体的可塑性和睫状肌的活动来完成,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调节增加远比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调节减少占优势。物理性调节晶状体的物理性变形。以度(D)表示,使眼的屈光力增加1D,称之为付了出1D调节。生理性调节睫状肌收缩力量。用肌度来表示,使晶状体的屈光力增加1D的肌肉收缩力,为1肌度。调节的神经支配调节 在副交感神经 和 交感神经 支配下完成。看近物时,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环行纤维(Muller肌)收缩,晶状体屈光力增加 阳性调节;看远物时,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子午线状纤维(Brucke肌)收缩,晶状体屈光力减弱阴性调节。睫状肌的环行纤维和子午线状纤维在两种神经支配下,既相对抗又相协调,共同完成
16、调节作用。两个方面的活动都是主动的。通常,由副交感神经引起的调节增加,远比交感神经引起的调节减弱占优势得多。调节的范围和程度远点在调节休止时,所能看清最远的一点为远点。此时睫状肌松弛,眼屈光力最小。远点距离的倒数为眼的静态屈光度,D=1/F。近点使用最大调节力 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为近点。近点是与调节联系在一起的,调节时的屈光也叫动态屈光;近视力也叫调节视力或动态视力。调节范围远点与近点间的距离为调节范围。以距离表示,单位:m。调节广度在调节静止和极度调节两种情况下屈光力之差称调节广度,或调节程度。以屈光度表示,单位:D。2.影响调节的因素能够影响晶状体可塑性和睫状肌功能的因素都能影响调节功能。
17、物理性调节强弱与年龄有关。小儿晶状体富于弹性,调节力最强,随年龄增长,调节力逐渐减弱。老年人晶状体硬化,失去可塑性,近点远移,成为老视眼。任何年龄的虚弱状态都可使生理性调节减弱,持续过度的睫状肌紧张可引起视疲劳综合症状和儿童少年的假性近视(近视现象、调节性近视)。不同年龄的调节广度年龄(岁)近点(cm)调节广度(D)10 7.0 14.00 20 10.0 10.00 30 14.0 7.00 40 22.0 4.50 50 40.0 2.50 60 100.0 1.00 70 400.0 0.25调节范围、调节广度与屈光状态有密切关系。正视眼远点在无限远,看近目标须用调节;远视眼无论看远、近
18、目标均须调节;近视眼远点在有限距离内,少用或不用调节。在相同年龄段,远视眼调节力最强,正视眼次之,近视眼最弱。解剖学有资料证明,远视眼睫状肌最发达,近视眼睫状肌发育较差或呈退行性改变。不同屈光状态的眼睛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时,使用调节力量是不同的。如:要看清33cm目标正视眼 用3D调节;-3D近视眼 不用调节;+3D远视眼 须用6D调节近点调节力 HEMy江原田上6-10岁小儿远视眼 17.5D正视眼 14.5D近视眼轻度 12.0D中度 9.0D段昌敏调节力随年龄增长而减弱,随远视度增高而增强,随近视度增高而减弱。随年龄增长,远视眼的显性隐性比例改变 年龄(岁)隐性远视显性远视 15 2/3
19、1/3 25 1/2 1/2 35 1/3 2/3 45 0 1 3.调节与集合在看近物时,调节、集合、瞳孔缩小同时发生,称为近反射的三联运动,保证了视物清晰和双眼单视功能。屈光不正者调节与集合有一定程度不协调范围,超过正常可耐受范围时,则会感到不适或产生眼位偏斜。集合双眼注视有限距离目标时,内直肌收缩,两眼内转,视线集于目标。为两眼共同异向运动。包括随意与不随意反射两部分。由四要素组成:紧张性集合、调节性集合、融合性集合、接近性集合。集合可用米角或三棱镜度来表示。两眼注视1m远目标时,单眼内转角为1米角(MA)。使1m远物像移位1cm的角度为1。调节与集合任何一方面都可对另一方面产生影响。调
20、节可以影响集合;集合也可以影响调节。这种关系在临床应用:AC/A双眼调节大于单眼调节约0.5D,是由于集合刺激加强了调节所致。这种比较性双眼调节力增加在中、老年也下降。调节性集合Accommodativ convergence,AC调节引起的集合AC/A比值调节性集合(AC)与调节(A)之比AC/A比值:每一度调节所引起的集合单位:DAC/A测定方法 隐斜法 梯度法 同视机法 正常值 3.5 4 3.50.25 4 2调节与集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单独运动如:双眼注视一目标,在眼前加+S或-S,令其继续看清目标集合不变,仅改变调节;如:双眼注视一目标,眼前加 BO或 BI三棱镜,在一定范围内,仍可维
21、持双眼单视调节不变,仅改变集合。调节与集合在一定范围内分开,可无不适,对双眼单视功能有利;过于不协调,则会引起疲劳、干扰不适,严重者放弃双眼单视,成为舒适的单眼视。小儿屈光特点小儿屈光特点静态屈光静态屈光 远视眼居多,随年龄增长远视程度逐渐降低。动态屈光动态屈光 调节功能强,随年龄增长调节力逐渐减弱。小儿眼屈光与常见眼病弱视 、斜视 小儿屈光状态异常(静态及动态),是各类弱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在弱视的诊断、治疗中,必须重视屈光不正的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弱视形成的主要因素在视觉发育过程中被动的形觉剥夺(包括广义的形觉剥夺)主动抑制和两眼竞争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生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22、。多见于远视眼和散光眼,广义的形觉剥夺阻碍了视功能正常发育,形成弱视。为双侧性,双眼视力相等或接近,无斜视和屈光参差,无两眼竞争,故不引起黄斑部功能抑制。治疗以光学矫正为主,预后较好。屈光不正多为: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部形成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便屈光不正得到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层抑制屈光不正较重侧功能,发生弱视。两眼屈光参差多为:球镜1.5D,柱镜1.0D。远视和散光的参差易形成弱视,二者约占97%,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程度有关;眼位正;中心或旁中心凹注视;预后较好,多有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屈光 小儿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