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检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具痕迹检验》PPT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具痕迹学吴亚敏工具痕迹学一、工具痕迹概述二、工具痕迹的形成三、工具痕迹的类型和特征 撬压、打击、擦划、钳剪、刺切、割削四、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和分析五、工具痕迹的采取、记录六、工具痕迹的鉴定一、工具痕迹二、工具痕迹学三、工具痕迹检验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概念、研究对象定义、特点依据、作用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一、工具痕迹(一)定义:作案人持械破坏(侵害)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引起的变形。1、具备痕迹学三要素: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2、塑性变形3、立体痕迹:长、宽、高、斜度、坡度等 人 工 具工具痕迹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一、工具痕迹(二)特点:1、多发性 2、多变性 3、立体性 4、微量物质多 二、
2、工具痕迹学(一)概念:研究案件现场上工具痕迹的形成及其变化,工具痕迹的类型、特点,分析利用工具痕迹的方法以及检验鉴定的一门刑事技术学科。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二、工具痕迹学(二)研究对象:1、工具痕迹的形成情况;2、工具的功能、结构、性能、成分及其特征的类型、质量;3、客体的机械性能和反映能力。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三、工具痕迹检验 运用痕迹检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案件中的工具痕迹,研究确定工具痕迹与案件的事实以及与相关物的关系的一种技术手段和司法鉴定工作。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三、工具痕迹检验(一)依据:1、符合证据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2、具备同一认定的基础
3、 (特定性、稳定性、反映性)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三、工具痕迹检验(二)作用:1、分析作案手段2、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3、根据现场工具痕迹串并案件4、根据现场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5、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一、作用力(一)力的产生者 力的转换者 力的表现者 人工具痕迹工具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一、作用力(二)类型:肌力、外力、内力(应力)身体资源 化 学 能 机械能或力运动 肌肉活动 神经系统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一、作用力(二)类型:肌力、外力、内力(应力)1、分类:撬压、打击、擦划、钳剪、刺切、割削等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作用点。第二章 工具痕
4、迹的形成一、作用力(二)类型:肌力、外力、内力(应力)、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客体内各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量简称内力。、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二、造痕体(工具)(一)工具的分类1、按取用的时间、地点分类:预先备带就地取材2、按工具的用途分类:(一般工具、专业工具、特殊工具、替代工具)3、按工具的功能分类:4、按组织成分分类:注意:军用特种工具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二、造痕体(工具)(二)工具的特征1、外部特征:式样、规格、牌号、凸凹特征;2、特征的来源:生产加工(机械加工、手工加工)使用过程(崩损、磨损、缺角等)自然腐蚀(铁锈等)3、特征的稳定性: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
5、重要特征相对稳定不变的性质。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一)类型:1、金属客体:2、木质客体:3、人的肌体和骨质客体:4、其他(玻璃、橡胶、塑料、皮革、纺织物、土质等)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二)客体机械性能与痕迹反映:弹性与塑性、强度、刚度、硬度 韧性、脆性等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四、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及两类痕迹(一)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接触部位(点、线、面)、接触过程(起始、中间、终止)、接触状态(切划、印压)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四、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及两类痕迹(二)两类痕迹、线条状痕迹:工具与客体在相对切划状态下形成的痕迹。痕迹结构:第
6、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四、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及两类痕迹(二)两类痕迹2、凹陷痕迹:工具与客体在印压状态下形成的痕迹。痕迹结构:第三章 工具痕迹的类型及特征第一节 撬压痕迹一、杠杆作用第一节 撬压痕迹一、杠杆作用(一)机理:三点两臂 力点、支点、重点(二)杠杆作用的特点:、静加载,迎合了作案人心虚怕出声的犯罪心理;、省时省力,工具破坏作用大;、破坏对象多,现场出现的多。第一节 撬压痕迹二、撬压痕迹的特点及类型(一)特点:一次撬压形成两个痕迹,两两对应,方向相反。第一节 撬压痕迹(二)类型、扩缝撬压、折离撬压、扭转撬压、夹持撬压第一节 撬压痕迹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一)一字型螺丝刀第一节 撬压
7、痕迹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一)一字型螺丝刀、一般特征:螺丝刀的大面、小面的形状,刀口的宽度与厚度,旋杆的粗细。、个别特征:生产时留下的小砂眼、凸凹点,加工时留下的卷边、细沟纹,砂轮加工的磨痕,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磨损、缺角、卷刃、缺口、裂纹等。第一节 撬压痕迹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一)一字型螺丝刀第一节 撬压痕迹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二)钢丝钳、规格与式样、各部分名称、夹持面加工特征、夹持面形成的痕迹特征第一节 撬压痕迹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二)钢丝钳撬压痕迹特征、种类特征:钳顶的宽窄与形状、侧边的宽窄与形状、齿纹的宽窄数量;、个别特征:钳顶边缘凹凸点的位置、形状,前后平台边缘与顶
8、部的凹凸点的形状位置,使用中形成的磨损、缺口、崩裂等。第一节 撬压痕迹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三)剪刀:第一节 撬压痕迹四、不同客体上撬压痕迹的反映(一)金属客体(二)木质客体第二节 打击痕迹一、碰撞作用 工具与客体在碰撞作用下,在客体的接触部位 产生塑性变形或破坏而形成的痕迹,称为打击痕迹。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一、碰撞作用 工具与客体在一定距离内瞬间接触而 产生的破坏作用。由于接触时间很短,冲击载荷作用明显。第二节 打击痕迹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第二节 打击痕迹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1、正打:凹痕面积最大,深度最浅;2、斜打: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有时形成擦划线痕;3、掠打:接近于平行方向打击,形
9、成擦划线痕,痕起缘明显。第二节 打击痕迹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1、铁锤:木工锤(羊角锤)、钳工锤、锻工锤、石工锤,橡胶锤、木制锤等。第二节 打击痕迹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1、铁锤:不同的锤击面有:第二节 打击痕迹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1、铁锤:(1)种类特征:压痕的轮廓、尺寸、直径。(2)个别特征:工具锤击面的边缘形态,如使用中形成的磨损、卷边、缺角等。第二节 打击痕迹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2、斧子:第二节 打击痕迹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3、棍棒4、其他替代工具()特定性强;()就地取材多;()微量物质多。第二节 打击痕迹四、不同客体上打击痕迹的反映1、木质客体2、人体3、颅骨客体(三找两注意
10、)第三节 擦划痕迹一、擦划痕迹的形成 工具在压划作用下,在与客体接触部位形成的凸凹线条状痕迹,称为擦划痕迹。第三节 擦划痕迹二、擦划痕迹的特征1、擦痕的变化(1)线痕数量多少的变化;(2)线痕间距宽窄的变化;(3)单一线痕的变化;第三节 擦划痕迹2、影响擦痕变化的因素(1)作用力(2)工具与客体 的接触状态 和接触角度 第四节 钳剪痕迹定义:工具发挥钳剪功能破坏客体时引起的变形称为钳剪痕迹。研究对象:1、工具:有钳剪功能,有对称的两片刃;2、客体:线材,棒材等;3、作用力:剪切作用。第四节 钳剪痕迹一、痕迹形成机理:剪切作用: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很近的两个外力,同时施加在客体的两侧所产
11、生的作用。1、切划(切割)2、挤压(推挤)第四节 钳剪痕迹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一)钢丝钳、各部分名称:第四节 钳剪痕迹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一)钢丝钳、刃口结构:第四节 钳剪痕迹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一)钢丝钳、剪切痕迹的总体形态与结构:一次剪切形成二个断头、四个坡面。第四节 钳剪痕迹第四节 钳剪痕迹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一)钢丝钳、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咬合状态咬合间隙咬合位置咬合角第四节 钳剪痕迹、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咬合角及断头峰角咬合角:指钳刃闭合时,上、下刃侧构成的角度。分为外咬合角和内咬合角。断头峰角:断头斜坡的内合角。第四节 钳剪痕迹、咬合状态
12、与断头形状:()咬合位置及断头侧面形态咬合位置:指钳刃闭合时,上、下刃顶、刃口相互接触的位置。第四节 钳剪痕迹、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咬合间隙及断头刃顶宽度咬合间隙:指钳具上、下刃自然闭合时存在的缝隙。第四节 钳剪痕迹、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咬合间隙及断头刃顶宽度咬合间隙大则断头立顶宽度大;反之,则小。第四节 钳剪痕迹、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刃顶宽度与立顶高度刃顶宽,则立顶高;刃顶窄,则立顶低。第四节 钳剪痕迹、影响断头形状的因素还有:()持钳姿势与剪切方法;直剪、斜剪、顿剪、推拉剪、扭剪、转剪等。()承受客体的材料性能。第四节 钳剪痕迹、刃顶、刃口特征及痕迹反映:()刃顶特征及痕迹反映
13、()刃口形态特征及痕迹反映印压(痕止缘)切划(线痕)第四节 钳剪痕迹、刃侧特征及痕迹反映:钢丝钳刃侧的铣、锉、铲等加工花纹特征,在剪切时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留在剪切坡面上。()铣纹()锉纹(外刃)()铲纹(里刃)第四节 钳剪痕迹、刃侧特征及痕迹反映:第四节 钳剪痕迹、钢丝钳剪切痕迹特征:种类特征:()断头形状:断头侧面形状、立顶的形状;()断头峰角的角度大小;()断头斜坡上反映出来的加工花纹种类、方向等。第四节 钳剪痕迹、钢丝钳剪切痕迹特征:个别特征:()刃口在断头斜坡上以切划形式形成的竖向凸凹线条痕迹;()刃口以印压形式在断头剪止缘部位形成的凸凹坑丘特征;()刃顶以印压形式在断头立顶部位形成的凸
14、凹坑丘特征等。第四节 钳剪痕迹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二)剪刀、各部分名称:第四节 钳剪痕迹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二)剪刀、错口咬合断头形态:第四节 钳剪痕迹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二)剪刀、痕迹特征在被剪客体断面上,往往可以反映出刃口的特征与刃侧的突出特征。检验中既要利用切划接触形成的线条特征,也要利用印压接触时在剪止缘上形成的特征。第五节 刺切痕迹刺切痕迹是指工具发挥劈作用在客体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常见工具:菜刀、斧子、单刃刀等。第五节 刺切痕迹一、痕迹形成机理:1、劈作用:劈的结构:(1)劈尖 (2)劈侧 (3)劈顶 (4)劈角(1)(2)(3)(4)第五节 刺切痕迹
15、二、刺切痕迹的分类1、刺切方式:切削角:工具中轴线与客体表面的夹角。按切削角度的不同可分为:(1)直刺切;(2)斜刺切;第五节 刺切痕迹二、刺切痕迹的分类根据造痕工具的不同可分为:1、切痕:砍切工具发挥劈作用;2、刺痕:刺切工具发挥劈作用。第五节 刺切痕迹三、切痕包括砍、切、剁等动作所形成的痕迹。工具:刃口较长。1、常见工具结构刀刃刃侧刀背契角第五节 刺切痕迹2、切痕特点:一次砍切形成二个坡面,向一方倾斜的单坡上,线痕由起缘到止缘贯穿线条,无衬垫时止缘有拉断反映。(可判断砍切方向)3、影响切痕的因素 作用力、角度第五节 刺切痕迹例:菜刀砍切痕1、垂直砍切:(1)表浅砍切(2)深入砍切2、倾斜砍
16、切第五节 刺切痕迹四、刺痕刺、扎动作形成的孔洞状痕迹。1、刺皿的分类:(1)有刃刺皿单刃刀、双刃刀、三刃刀;(2)无刃刺皿锥体等。第五节 刺切痕迹2、刺痕特征一次刺扎形成一个孔洞。(1)通孔刺痕;(2)盲孔刺痕。第五节 刺切痕迹五、不同客体上刺切痕迹的反映1、一般客体 薄金属板、纸板、木板等,反映性好,能反映刃口特征;2、软组织强度低、弹性大、塑性差,反映性较差;3、纺织物:以纱线断线状态反映工具特征。第六节 割削痕迹割削痕迹是指工具发挥切削功能,对客体进行层次切削或割离破坏时形成的痕迹。常见工具:锯、锉、钻。破坏客体:多为障碍物或目的物,个别情况出现在人体上。第六节 割削痕迹一、切削作用工具
17、利用刃部对客体进行剥离、分割的作用。1、工具刃部:锉的刃部为面分布,而锯的刃部 为线分布。2、切削作用的动力:手动、电动。第六节 割削痕迹3、切削机理刃部(1)刀 刃(2)前刀面(3)后刀面V(1)切削(2)堆积(3)印压第六节 割削痕迹二、钻及钻痕1、钻的分类及钻痕总体形态 手动 (1)按动力不同 电动 木钻(2)按破坏客体不同 金属钻第六节 割削痕迹2、钻痕的总体形态 盲孔钻痕(孔口、孔壁、孔底、钻屑)孔洞状痕迹 通孔痕迹(无孔底)金属钻痕 木工钻痕 第六节 割削痕迹3、木钻(1)结构导引槽 切削刃(切层)定位螺栓 翼子(切边)第六节 割削痕迹(2)木钻痕 孔口痕迹 孔壁痕迹 孔底痕迹 钻
18、屑第六节 割削痕迹4、金属钻及其痕迹(1)结构w 横刃(定位)主切削刃副切削刃第六节 割削痕迹三、锯及其痕迹1、锯结构 锯板 锯齿(横刃、立刃、斜刃)ooaabb第六节 割削痕迹2、锯齿排列 两路开料 三路开料第六节 割削痕迹3、锯痕迹及其应用 锯断面上重要痕迹(1)阶梯纹(2)展平面(3)齿列痕(4)原生痕(5)再生痕(6)单齿痕锯屑:稳定特征在下表面。第六节 割削痕迹四、锉及其痕迹1、锉的种类按截面分:扁锉、方锉、圆锉、半圆锉、菱形锉、三角锉等。2、结构第六节 割削痕迹3、锉刀痕迹(1)种类特征:锉口形状 锉屑大小 锉刀压痕(2)个别特征:一次锉削,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一、工
19、具痕迹的寻找1、寻找工具痕迹的重点部位:(1)被破坏、被侵害客体上;(2)中心现场及其周围寻找,寻找被抛扔的破坏客体残留物件;(3)逃跑路线;(4)居住场所。(寻找遗留样本)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2、寻找要求(1)细致;(2)客观;(3)全面。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二、确定工具痕迹1、区别动物留痕:动物痕迹:是指某些动物因生理或生存需要在一些客体上产生的变形。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1、区别动物留痕:(1)了解当时当地的动物活动情况;(2)结合现场环境,分析有些非人力所能达到的;(3)进行形态比较;(4)进行微量物证分析;(5)进行现场模拟实验。第四章 工具痕
20、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2、区别自然留痕自然留痕:指因气候环境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变形。可能反映有:(1)气候环境:雷击、火灾、狂风等;(2)物理因素:材料本身的断裂因子及强度校核问题;(3)化学因素:运输、存储化学制品的工具及场所的爆炸等。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2、自然留痕的确定(1)了解当时当地的气候环境;(2)进行断口分析及强度校核;(3)请有关专家参与会诊;(4)模拟现场实验。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3、区别案前留痕案前留痕:指发案前由于某种因素在物体上引起的变形。痕迹特征:陈旧、表面有灰垢、有锈垢,有蜘蛛网等,并且痕迹反映单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1)对痕迹察
21、颜观色;(2)根据现场情况综合分析,排除单一性;(3)调查访问。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4、区别案后留痕案后留痕是指发案后不久,因为现场保护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变形。区别:(1)调查访问;(2)综合分析(部位反常,与其他 痕迹不统一,甚至有矛盾);(3)现场破坏动作的分析。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三、分析利用工具痕迹1、利用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1)利用工痕的顺序(成痕先后顺序的矛盾);(2)根据工痕的有无矛盾揭露;(3)根据施力的轻重矛盾。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2、分析案犯特点(1)职业特点:破坏客体时的技术手法反映(目标准确、要害部位、薄弱环节)技术的熟练性反
22、映:动作干净利落、痕迹部位整齐;工痕及其遗落的工具:工具的用途是否专用工具。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2、分析案犯特点(2)人身特点:左、右手;身高;性别。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3、利用工具痕迹串并案件(1)利用工具的同一(种类特征、个别特征);(2)作案手段与习惯性的同一 种类特征相同;动作习惯相同;侵害对象相同;盗窃目标、运输工具、作案时间。必须要考虑的方面!第四章 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与分析4、推断工具种类(1)结合平时掌握的工具结构、形状来分析;()结合发案单位可能有的工具分析;()结合现场上几次出现的工具痕迹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分离物或附着物成分分析。第五章 工
23、痕的采取、记录、包装运送一、采取记录工具痕迹1、提取(1)照相固定、提取;(2)实物提取;(3)制膜提取;硅橡胶法;(4)硬塑料提取法;打样膏;(5)深孔洞痕迹的提取,注塑提取法;点按进入视频播放点按进入视频播放第五章 工痕的采取、记录、包装运送第五章 工痕的采取、记录、包装运送比较:a、细腻程度最好的:硅橡胶法;b、简单的:硬塑料提取法;c、韧性好的:注塑提取法。注意:1、现场实验;2、痕迹的记录、固定。第五章 工痕的采取、记录、包装运送2、记录工具痕迹 (1)痕迹所在物体的名称、大小、高低、及其与周围物体的关系,痕迹的方向,相互间的距离,所在物体上的部位;(2)有关物体上的破坏情况;(3)
24、痕迹的种类、大小、形状、提取方法和数量、编号。第五章 工痕的采取、记录、包装运送二、工具痕迹的包装、运送1、包装、运送的要求:不破坏原有的痕迹特征;不产生新的痕迹特征。2、对嫌疑工具,应用 胶带等固定在木架上。第五章 工痕的采取、记录、包装运送3、对工具痕迹(1)对木质客体;(2)对生长木;(3)植物的根茎;(4)土坯、土质;(5)软组织(人体组织);(6)颅骨(骨质);(7)金属;防锈、除锈。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工具痕迹的检验鉴定是依据现场工具痕迹的特征反映,分析、检验、确定是哪件工具所为的技术工作。一、准备工作:1、送检材料的准备:(1)材料的来源:(2)检材的可靠性;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
25、一、准备工作:2、委托鉴定:是指侦查单位向技术检验部门提出鉴定申请。(1)委托函;(2)检材(现场、嫌疑工具);(3)检验要求;(4)现场勘查卷。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一、准备工作:3、受理鉴定:(1)查验委托函;(2)明确检验要求;(3)了解案情;(4)清点检材;(5)登记造册(受理鉴定登记薄);(6)安排检验。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二、分别检验1、检验现场痕迹(1)分析留痕条件;(2)寻找痕迹特征;(3)寻找分离物。2、检验嫌疑工具(1)确定留痕条件;(2)分析留痕部位;(3)寻找附着物。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二、分别检验3、制作实验样本(1)选材适当;(2)破坏方式相同;(3)受力大小相同;(4)受力方向、角度相同;(5)接触部位准确。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二、分别检验4、寻找遗留样本遗留样本是指发案前后不久作案工具在其它客体上形成的痕迹。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三、比较检验1、比较检验的方法:(1)特征对照法;(2)线条对接法;(3)重叠比对法。2、检验仪器的使用:第六章 工具痕迹鉴定四、综合评断五、结论1、认定结论:2、否定结论:点按进入鉴定书点按进入鉴定书点按进入鉴定书点按进入鉴定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