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六章第六章 弯曲应力弯曲应力下节下节下节下节目录目录目录目录CL8TU1纯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横力弯曲:6-16-1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一一.纯弯曲纯弯曲:在横截面上,只有法向内力元素在横截面上,只有法向内力元素dN=dAdN=dA才能合成才能合成弯矩弯矩M M,只有切向内力元素,只有切向内力元素dQ=dAdQ=dA才能合成剪力才能合成剪力Q QCL8TU2CL8TU3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变形几何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学关系静力学关系二二.平面截假设平面截假设1.1.实验实验 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1)aa(1)aa、bbbb弯
2、成弧线,弯成弧线,aaaa缩短,缩短,bbbb伸长伸长(2)mm(2)mm、nnnn变形后仍保持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的变形后仍保持为直线,且仍与变为弧线的aaaa,bbbb正交;正交;(3)(3)部分纵向线段缩短,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部分纵向线段缩短,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2.2.平面假设:平面假设:梁各个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梁各个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后的轴线,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3.3.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
3、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面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面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层中性轴中性轴中性层中性层CL8TU3-1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中性轴轴CL8TU3-2三三.几何方程几何方程四四.物理关系物理关系一点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一点的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五五.静力平衡方程静力平衡方程设
4、中性轴为zyz横截面对横截面对Z Z轴的静矩轴的静矩截面的惯性积(截面的惯性积(y y为对称轴)为对称轴)截面对截面对z z轴的惯性矩轴的惯性矩中性层的曲率公式中性层的曲率公式2.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当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时:当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时:六六.正应力正应力1.1.正应力正应力W Wz z 称为抗弯截面模量称为抗弯截面模量1 1)沿)沿y y轴线性分布,同一轴线性分布,同一坐标坐标y y处,正应力相等。中处,正应力相等。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性轴上正应力为零。2 2)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拉、受压两个区域。拉、受压两个区域。3 3)最大正应力发
5、生在距)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中性轴最远处。中性轴最远处。3.简单截面的抗弯模量简单截面的抗弯模量(1)(1)矩形:矩形:y(2)(2)圆:圆:(3)(3)圆环圆环yxDdZy0D6-2 6-2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力 及正应力强度条件及正应力强度条件一一.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二二.梁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梁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上式是在上式是在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平面假设和和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单向受力假设的基础上推的基础上推导的,实验证明在纯弯曲情况下这是正确的。导的,实验证明在纯弯曲情况下这是正确的。对于横力弯曲,由于剪力的存在,横截面产生剪对于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弯曲正应力 弯曲 应力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