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0章信息系统管理.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0章信息系统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0章信息系统管理.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第第10章章 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 10.1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10.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10.3 运行与维护管理运行与维护管理 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10.1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10.1.1 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 信信息息资资源源管管理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集成领域,是由多种人类信息活动所整合而成的特殊形式的管理活动。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整个组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全局管理,它独立于信息技术,从经济角度管理
2、信息,重视人和社会因素,追求将技术和人文相结合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使用。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10.1.2 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 (1)必须认识到信息是一种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是确保一个组织在信息资源方面的投资能够以最佳的方式运作,要求必须将信息视作一种宝贵的资源,并视信息资源共享为一种规则。(2)在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时,必须明确规定谁管理这些资源、谁利用这些资源、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如何确保合作与资源共享等内容。(3)必须将业务规划与信息资源规划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信息资源管理的进化,它与最高层战略规划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趋
3、势最终形成了一种规则。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4)必须对信息技术实施集成管理。信息技术的集成管理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内部融合的前提,是在新技术环境下提高潜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优势的管理保证。(5)将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质量、改进信息利用和促使信息增值作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对于一个组织而言,主要的战略目标不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或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有效的信息处理者和决策者,从而提高个人和整个组织的生产率。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10.1.3 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1.1.作好总体数据规划工作作
4、好总体数据规划工作 (1)业务战略规划。对业务进行全面规划,不断修正组织发展目标,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2)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信息技术基础结构的发展战略,包括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战略、数据管理策略、整体网络设计策略、信息的分布处理策略和办公自动化策略。(3)总体数据规划。使业务过程和业务活动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对信息需求深入调研,详细分析,建立组织稳定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及一系列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2.2.信息资源分配管理信息资源分配管理 1)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资源的类型 从信息来源:组织内部业务数据、组织与外部的交换数据;从信息形式:结构
5、化信息、超文本信息、图像和声音信息;从安全保密:机密信息、公开信息等。2)信息资源管理方法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针对不同信息采取不同组织和管理办法。如:数据库技术:内部业务数据,结构化数据等;Web技术:内外交换的信息,公开信息。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3.3.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1)1)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标准 数据元素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信息组织、表示、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础,是数据对象的抽象。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对所有的数据元素进行命名和定义,并控制数据元素在系统中的一致性。2)2)信息分类编码信息分类编码 信息分类编码则是指对已分类的信息对象赋予易
6、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以便于管理和使用信息。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3)3)用户视图标准用户视图标准 用户视图是一组数据元素的抽象,它反映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对数据实体的看法,是信息的人机交互、人际交互及组织数据输入、存储和输出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证单、报表、账册、屏幕格式等。通过该标准的建立,可以把系统中所有用户的信息需求表述清楚。4)4)概念数据库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 概念数据库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用户的综合性信息需求。概念数据库一般用数据库名称及其内容的列表来表达。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5)5)逻辑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 逻辑数据库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的观点。在关系数据
7、库模型中,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逻辑数据库标准涉及各基本表的命名标识、主码和属性列表,以及基本表之间的结构关系。4.4.使用集成化的辅助工具使用集成化的辅助工具 针对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可把集成工具系统分为规划工具、系统分析设计工具和系统建造工具,它们之间是通过元库来衔接的。元库中包含了数据字典等系统建设的一切文档资料。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10.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10.2.1 概述概述 1.1.什么是项目管理什么是项目管理 英国建造学会项目管理实施规则中将项目管理定义为“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项目得以在所
8、要求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简言之,项目管理就是追求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2.2.项目管理的过程目标项目管理的过程目标 项目管理过程:将抽象的需求规格进行归纳、裁减和整理,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可验证的、可度量的过程,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实现预定的结果。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由专业目标(功能、质量、生产能力等)、工期(时间)目标和费用(成本、投资)目标构成。项目管理目的:是谋求(任务)多、(进度)快、(质量)好、(成本)省的有机统一。注注:目标、成本、进度的关系:三者互相制约。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则成本越高;当不考虑成
9、本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一般进度越慢;当质量和任务的要求都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3.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点 (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更多是项目团队来定义的。(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地被更改。(3)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较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10.2.2 计划、进度、成本管理计
10、划、进度、成本管理 1 1信息系统计划信息系统计划 1)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包括:企业信息系统发展战略;为适应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对企业战略、机构、业务、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所做出的调整方案;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企业信息系统技术方案(包括网络、计算机、信息设备、软件、方法等);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初步计划;项目预算;成本/效益估算;风险评估等内容。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2)信息系统集成计划信息系统集成计划 可以将整个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进行独立开发再最终集成,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并使程序结构清晰。在系统划分前,需要按系统构成对系统分解,分析各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和相互需
11、要进行的数据传递。此外,还需要确定各子系统的开发顺序,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费用、人力、进度等进行估算和安排。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参见本节随后篇幅所述。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2.2.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 1)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 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随着系统的类型、范围及功能要求的不同而不同,可以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将信息系统成本划分为开发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两大类,在各类中又可根据项目的目的进行逐级细分,见图10.2。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图10.2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2)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测算方法)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测算方法
12、(1)参照已经完成的类似项目,估算待开发项目的软件开发成本和工作量。(2)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小的子系统,在估算出每个子系统软件开发成本和工作量之后,再估算整个项目的软件开发成本。(3)将软件按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解,分别估算出软件开发在各个阶段的工作量和成本,然后汇总,估算出整个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成本。(4)根据实验或历史数据给出软件开发工作量或成本的经验估算公式。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3.3.信息系统进度控制信息系统进度控制 1)PERT网网 PERT网的概念 PERT网是项目任务执行的可视化计划图,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项目包含的相关任务、执行程序、时间周期以及依赖关系。通常,任务从系统开发
13、组织建立的可能任务的标准列表中选择。PERT网的符号说明见图10.3。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图10.3 PERT图符号标记法 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圆圈:任务的起始节点或终止节点。只能有一个起始节点和一个终止节点。每个节点包含3个数字:n1:节点任务的标识号;n2: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n3:节点任务的最晚完成时间。关键路径:从开始节点到结束节点的最长时间路径,也即项目的开发周期。粗线箭头代表所有处于网络关键路径上的任务。字母:标识任务的标识符。n4:完成该任务的期望时间段,所有的时间段必须使用相同的单位来表示。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建立PERT网的步骤 (1)建立项目任务的列表;(2)对每
14、个任务分配一个项目标识符;(3)决定每个任务的大致时间段;(4)决定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如B和C必须在A完成后才能开始进行;(5)画出PERT网络,将每个任务用它的任务标识字母标记,按照任务之间的次序关系从头至尾连接每个节点,并将每个任务的时间段放在网络上。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6)确定每个任务节点的最早完成时间;(7)确定每个任务节点的最迟完成时间;(8)验证PERT网络的正确性。图10.4为某项目PERT网的一个实例,该项目的总周期为19周,项目的关键路径是ABDG,A、B、D、G项目的延误和提前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执行周期,所以对整个项目的周期控制重点在于对A、B、D、G子项目周
15、期的控制。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图10.4 某项目PERT网实例 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2)2)甘特图甘特图 甘特图的概念甘特图的概念 甘特图是基于二维坐标的项目进度图示表示法。例如,图10.5所示为某项目计划的简略甘特图,纵坐标表示组成项目的具体任务,如任务A、B、C等;横坐标表示完成整个项目的估计时间,时间单位可以是天、周或月。图中用长方型的进度条来表示某一个具体任务。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图10.5 简单的甘特图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10.2.3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 人人员员管管理理的的意意义义:软件生产是一种智能密集型生产活动,与开发人员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与其它行业相比,人员能力
16、在软件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人员能力层面:人员能力层面:个体层面:即个人的软件行为遵循何种要点才能规范高效;群组层面:即开发小组怎样分配角色沟通交流才能规范高效;组织层面:即软件企业应如何进行团队与文化建设、激励与管理业绩及形成劳动力。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1 1项目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分配项目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分配 1)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特点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特点 人员与进度的非线性替代关系,即当开发人员以算术级数增长时,人员之间的通信将以几何级数增长,从而可能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人力分配呈现出前后用人少、中间用人多的不稳定人员需求情况。开发人员需要预先积累和储备,作为特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10章 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 系统分析 设计 10 系统管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