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练习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练习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练习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十二专题十二 种群与群落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1(2017河南郑州质检)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 错误。答案:B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及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
2、是( )A标志重捕法在做标记时,标记物要醒目,有利于抓捕B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个体数量为 X1、X2、Xn,则种群密度为(X1X2Xn)/nC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计数时同种生物无论个体大小都要计数解析:标记物醒目时易被天敌发现,影响重捕标记的个体数,标记时标记物要不易被观察到;(X1X2Xn)/n是每个样方的种群平均数量,若样方面积不是单位面积,则不能代表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调查种群密度在计算数量时同种个体不论大小都应该计算在内。答案:D3(2017陕西西安模拟)下列关于
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 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 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K/2 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而“J”型曲线中不存在K/2 值,B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可能形成森林,但是若环境条件不利,就不会到达森林阶
4、段,C 错误;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2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会影响调查结果,D 错误。答案:A4(2017江西赣中中南联考)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 14 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 14 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第 2 年第 4 年第 6 年第 8 年第 10 年第 12 年第 14 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 14 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 12 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 8 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解
5、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种群数量应呈“S”型增长,A 错误;第12 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比第 8 年下降,但只要增长速率大于 0 就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 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 错误;白头鹎在第 8 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 8 年时种群数量的 2 倍,D 正确。答案:D5下列对不同生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共生关系B某种杂草的随机性分布是由种间竞争决定的C种群数量的稳定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D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解析:
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竞争关系,A 错误;某种杂草的随机性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 错误;种群数量的稳定是指种群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种群数量有波动,故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等,C 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是由食物或栖息空间决定的,故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D 正确。答案:D6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变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D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不同解析: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从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A
7、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非一成不变,B 错3误;种群之间往往会为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发生竞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C 正确;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高于草本阶段,D 正确。答案:B7(2017安徽合肥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负反馈调节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均是由光照决定的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解析: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使其在正
8、常水平波动,A 正确;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形成的顶极群落类型取决于当地条件,不一定演替到森林阶段,B 错误;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而动物的分层现象是由食物和栖息空间决定的,C 错误;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如果有天敌和空间的限制,社鼠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呈“S”型增长,D 错误。答案:A8(2017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
9、的多少,而水稻属于一个种群,A 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 错误;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 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答案:D9下表是科研人员对稻鱼共生系统(即:同一片农田中既种水稻又养鱼)和水稻单种系统调查得到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处理调查农户(户)农药投入(kg/hm2)农药使用次数(次)水稻产量(kg/hm2)鱼产量(kg/hm2)稻鱼共生1187.213.26 417.12372.2水稻单种11311.026.96 535.26A.水稻单种生态系统
10、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4B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稻鱼共生生态系统没有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D水稻单种系统中物种之间无竞争关系,有捕食关系解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 正确;生物群落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B 错误;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农药投入少,还有鱼产量,所以达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C 错误;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之间有竞争关系,D 错误。答案:A10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A
11、到 C 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D曲线 Y 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解析:K值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条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A 正确;BC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是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 错误;A 到 C 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变大,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大,C 正确;曲线 Y 为“S”型曲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D 正确。答案:B11(2017山西高三考前质检)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 年的种群数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专题 十二 种群 群落 练习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