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共17页).docx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共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共17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
2、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
3、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1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习惯于服从
4、于上级的指令,不需要关心参与课程的决策,也不知道该怎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他们形成参与课程决策的意识,行使课程决策的权力,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参与的能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前景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和结构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并不负责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在校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获得这种能力。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研究自
5、己的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和思考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校外专家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课堂师生互动的自然情景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大大增强增强教师们的合作意识。教师们在传统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的开展教学,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要求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们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质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可以在高校学习中可以获得。只是本体性知识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再是
6、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显著因素。条件性知识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但更多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渐了解和习得,需要动态的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加深。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面临实际的课程开发和课程事实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获得。而教育情景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所以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知识只能在实践中获得。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本体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丰富条件知识,累计实践性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与完善。三、学校特色的形成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
7、。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学校功能的重新定位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必须顺应现存的社会价值规范和文化传统,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承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认为学校除了传承文化之外,同时肩负着改造现存社会的弊端,冲破不合时代的落后的文化传统的务。学校权力的重新组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会使整个教育系统内部的权利重新分配和权力结构重新调整。传统的国家课程所依附的是一个金字塔似的权力结构,学校及教师处于最底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本,政府下放一部分课程开发
8、决策权,重新调整课程决策的权限和职能。就学校内部而言,教师、学生、家长也应该分享课程决策权。打破学校内部复制的社会权力机构及官僚体制。建立民主开放的决策机制。学校内部结构的重新调整在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下,学校只是国家课程的执行单位,校长的任务只是上情下达,教师只是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校在课程管理上的主要任务实际上也就是确保课堂教学按计划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目标和学校所有学生的整体学习为基础,需要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及校外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审议。学校原有的教育管理机构已很难适应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因此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需要重新调整,原有
9、的不适应的部门应该精简,成立专门的课程委员会,负责管理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事务。与校本课程相适应的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的特性:研究性,以一种以研究性的态度尊重差异,处理事实;学习性,鼓励教师集体学习和创作;发展性,学校要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机构,支持教师个人发展,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机会和空间;开放性。教师之间,学校之间要向其他人开放,养成一种开放的心态,在合作交流中进步。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1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国家课程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容易忽略个性和差异性。课程开发的时间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严重地滞后于社会的变革,尤其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学科专家处于处于课
10、程开发的中心位置,导致狭隘的专家课程目标和决策渠道,缺乏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课程体制与能力。课程开发的专家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之间缺乏联系,闲置了广大教师的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了课程改革的实际影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下降。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自身的资源、条件为基础,具有灵活性和差异性,通过资源的调整和优化配置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通过教育内部权利的重新分配提高教育的适应变革的能力。2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中央集权的课程体制,教师和学校都习惯于听从外部的指令,缺乏主动决策的机会和能力,极大地损伤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扼杀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造
11、性。校本课程开发通过组织的重新建立和权利的重新分配,使各个层次的参与者分享权力,承担责任。让从事教育事业的基层工作者有机会参与决策,分担责任。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3有利于教育的交流合作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与外部环境合作,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有助于促进中学与大学的联系与合作,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借助于他校的经验,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与社区密切合作与交流。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将学校与高校、其他兄弟学校、社区及其他社会单元联系起来。促进共同的交流与发展。4有利于学校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投资的概念已被多数家长接受,中
12、国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以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更好的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逐步提升学校在市场中的位置。扩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我国大陆过去一直是“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地方获得一部分的教育管理权限。从8O年代后期开始,中央允许部分地区开发一些供部分地区实施的具有地方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如上海市第一期课程改革最初的目标就是要制定一套适应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课程方案,另外如浙江义务教育综合课程改革及广东高中综合课程试
13、验等。1999年元月,教育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0年春开始启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国家基础教膏课程改革”项目。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主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在课程上有了部分的决策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引起了部分学者、政策制定者及校长和教师的关注。一、课程开发机制的基本类型课程开发机制指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系统。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转方式,主要解决课程规划主体的认定,课程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等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基础教育课程开发即只有三类: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1、中央集权机制 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
14、机制是指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代理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通过国家权力负责对中小学课程进行统一的研究、编制和推广,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材料和考试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中央集权中开发机制的确立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基本统一。学科课程采用系统的学科知识,便于在大范围内加以规范,适合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得到发展。他的好处是确保受教育者获得基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保证起码的受教育机会公平,形成教材使用的经济规模。便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变革。2、地方分权制地方分权制是指地方权力机构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带有所辖地区
15、的特点,具体的地域适应性更强。3、学校自主课程开发机制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确立依据是人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具体学校个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表述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高歌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六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随后发表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
16、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思基础上,孤立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同时,教育部引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事实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三、我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由于三级课程管理机制的确立,各级权力主体在各自的权利
17、与责任范围内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进行管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主体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限和侧重点不同,出现相应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本的最高机构教育部。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归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框架和课程标准等宏观政策,并指导和监控地方、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政策。保证基础教育的统一的质量标准。国家课程管理的主要权利和责任有。宏观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具体制定相应的课程政策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组织制定或修订、审定我国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课程计划。宝跨哦统一规定国家课程在各个教育阶段的中观课程结构,如学习领域或科目数,
18、总课时、周课时及课程分配结构,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和基本课业负担。颁布国家课程标准,确保统一的基本的学业要求,规定国家基本的教育质量要求。制定国家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性意见,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确定据教育课程评价制度,确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在各个阶段的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制定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颁布地方、学校课程管理指南,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提供基本的规范标准。指导地方、学校进行课程管理。制定教科书、教材开发与管理政策,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过审定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和教材使用情况评估报告。监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运行质量,对中小学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
19、利用等情况定期进行抽查和跟踪研究,提出评估报告。由此可见,我国的国家课程通过国家权力负责对中小学课程进行统一的研究、编制和推广,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材料和考试要求都有统一的规范。中央集权中开发机制的确立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统一的国家基础和整体利益,追求全国范围内的课程基本统一。学科课程采用系统的学科知识,便于在大范围内加以规范,适合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得到发展。2地方课程:地方以及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他们在课程管理方面的主要权利和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科课程标准,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具体方案,
20、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合理的实施地方制定的课程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制定本地实施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报教育部备案,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负责对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其光进行监控,组织研究机构通过抽样调查、跟踪研究等方式对中小学课程运行质量做出评估,及时发现、反映和解决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地方课程管理指南,组织专家开发地方课程,制定学校课程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性意见。通过下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与评估当地学校执行国家课程的状况,确保各个阶段的课程计划得到全面有效落实。通过下属教育行政部门,负
21、责制到学校制定学校课程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审议各中小学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反馈审议意见。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在地方的翻版,只是课程权力的主体从中央转换到地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本质上都属于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有政治性的领导人物的直接干预和指导;决策和实施过程具有明显的行政等级;运用指令、法律法规和过程指南等控制手段;运用惩罚手段以保证遵从项目的程序或达到特定的目标;运用代理人、代理机构或其他中介来解释中央的决定或提供技术帮助。中央集权课程开发机制的优势有:容易集中各方面的人员和力量,拥有专业的课程编制人员,确保受
22、教育者获得基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保证学术质量;借助行政的力量加以推广,保证起码的受教育机会公平;保证学校之间的平衡发展;更好地把握社会对教育的总体需求,形成教材使用的经济规模,便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国性的统一变革。中央集权课程开发机制的弱势有:开发的课程缺乏适应性,不可能适应每个个体的学习需求;过分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容易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只是国家课程指令的执行者,容易误解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或消极抵抗国家的指令;课程开发的专家与课程实施的教师之间缺乏联系,易闲置广大教师的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科专家处于课程开发的中心位置,会导致狭隘的专家课程目标和决策渠道,缺乏多层次
23、、多途径、全方位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课程体制与能力。所有的学校和教师分别对中央负责,校与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横向沟通;开发周期太长。缺乏灵活性,严重地滞后与社会的变革,尤其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容易降低课程改革的实际影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3学校课程: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有的课程计划只有到学校一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对确保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课程管理包括: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主要的具体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有关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 课程 开发 意义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