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案万能模板下载(共7篇)(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
《心理学教案万能模板下载(共7篇)(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案万能模板下载(共7篇)(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学教案万能模板下载(共7篇)(心理学教案模板范文)第1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一、课堂学习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 “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材
2、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
3、,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二、课后学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1、给下列字注音猷( ) 笃(
4、) 恸( ) 舆(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 子敬素好琴( )何以都不闻消息( )( ) 此乃英雄也(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1)语时了不悲。译文:_(2)便索舆来奔丧。译文:_(3)便径入坐灵床上。译文:_(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文:_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 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第2篇:心理学教案心 理 学 教 案第一章 绪 论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
5、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教学重点与难点: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实质教学方法与课时:讲授法3 课时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或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 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世界,而且还在认识过程基础上对这个世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意志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不仅感受它,认识它,同时还要加工,改造它。为了加工、改造客观事物就要提出目标,制定计划
6、,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类活动就叫做意志行动。( 2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上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在心理学上
7、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2 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印度狼孩卡玛拉3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状与未来1 心理学的过去心理学 (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灵魂 (Psyche) ”和“学说 (logos) ”, 原意是“关于灵魂的科学”。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联想主义思想冯特于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3 心理学的未来到 21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
8、,恐怕将成为一个重点,人为什么会思维,能记忆,把那么多知识藏于脑子里?人们在物理学、化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探索这方面的规律,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前苏联学者安纳耶夫也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距离心理学在科学知识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时侯不远了。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第四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 2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3篇:心理学教案心理学教案一米阳光(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既然不可避免为何不面对阳光)一、活动背景(活动意图)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
9、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形成自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还不成熟。因而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青春期过分注重相貌、体型、体力、身体功能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感到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据研究,自卑的人的智力水平和身材水
10、平大都是中等或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的危害性和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2、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自卑心理。 行为目标:1、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自信心,激发自身潜能。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2难点:探讨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四、教学方法 1.游戏法2.讨论法 3.问题探究式五、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课前了解学生学习、家庭背景等) 2.准备教学材料(礼品准备、填写资料准备、案例生活化) 3.准备教
11、学过程4.准备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及教师心理) 5.准备教学目标(关键词、目标行为化)六、活动程序(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出主题(10)1、做游戏(分礼品)老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后挑选五位同学上台进行游戏。第一次分:四件礼品,五个人分,最矮的没有。老师问没有得到礼品的最矮的同学有什么感觉,得到礼品的同学送给他一句安慰的话。2、思考与讨论(呈现板书)(1)第一次分礼品时是谁没有得到?为什么?(2)那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分礼品时他得到了吗?又为什么呢?(条件改变了,视情况决定次数)(3)同样是这位同学参与礼品分配,为什么有时能拿到,有时不能拿到?这说明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3、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自由发
12、言。4、老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后,适当加以引导。(每个人都有强项也有弱项,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是这些都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方面的弱势也许就是另一方面的强势,今天的失意不等于明天也会失意。引出主题: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的自卑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免短处)活动二认识自卑?(10) 自我诊断1.你认为自己在以下哪些方面不如别人身材、娱乐、家庭、容貌、社交能力、性格、学习、知识面 、其他 其中最大的不满意之处是:这是_ (可改变的/不可改变的) 每当谈起或想到这些不满意之处,就觉得:_ 2.自我诊断结束后,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共同分析
13、一下自卑者的表现。 (1)编辑部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自卑常用语”小辞典的编辑工作 例:我很笨;我不行;我不是学习的料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中一位主编代表发言,由责任编辑记录。 ) (2)教师补充:“谁都比我强”“我天生不是唱歌得了”“我不敢”“我害怕”等。(3)请你来画像 :以画的形式或语言的形式来描绘自卑者的表现。(范围涉及生活、学习、身体、性格、交往等诸多方面) 例:自怨自艾 消沉 失落(4)教师补充:精神不振 沮丧 颓唐 自暴自弃 害羞 不安 内疚 胆怯 忧伤 失望活动三自卑的危害(12) 1.案例情景一:李伟因为自己是“豆芽菜”体型而苦恼。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中,
14、他羞于出头;在力量型的体育活动及比赛中,他往往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赤膊;上体育课时,他时时猜测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十分苦恼;即使在炎炎的夏日,他也穿着长衣长裤。情景二:小强在跳山羊活动中,看到别人都跳过去了。唯独自己跳不过去,很懊恼,觉得自己在同学们面前失去了面子,抬不起头来,在这种古怪心理的支配下,他竟一直都未能跳过去,并且这一挫折影响到了其他方面。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阴影。情景三:马杰同学在一次联欢会上唱歌跑了调,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背后管他叫“马驴”。他很苦恼,觉得自己在同学们面前丢了面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情景四:王利是个养子。虽然养父母对他很好,但他总是缺乏自信
15、,在同学面前感到抬不起头来,时刻猜疑别人会指着他的后背说:“这个人不是爸妈亲生的。” 讨论1、该同学的自卑来自于哪一方面?2、该同学的弱点是可以改变的,还是不可以改变的?3、若是可以改变的,他(她)应如何去做?若是不可以改变的,他(她)又该如何看待? 举出成功案例 走出自卑2.比武招“亲”(12) (1)擂台赛每组派一名代表写出“走出自卑”的方法。哪个组办法越多,可操作性越强,就被视为优胜组(2)每组出代表演讲走出自卑 (3)友情提示 战胜自卑小招术 (4)点拨分析 (看情况而定)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表现在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拿自己的
16、短处与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马克思曾说:“伟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为你自己跪着。站起来吧!事实也正是如此,只要你勇于实践,你就会发现,别人能够做到的,你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够做到。不妨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哪怕事情“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之中表现自己来确立自信心,来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己的自卑感。积极的心理补偿:一是“勤能补拙”华罗庚教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不要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二是扬长避短活动四(备用)尘封自卑(8)1、老师引导要求学生
17、回忆自己已走过的读书生涯或生活经历,回忆自己错失的机会和自卑的情景。(配音乐)2、尘封“我不敢”(1)给每位同学分发一张白纸。(2)在白纸上列出我不敢做的事。要求:态度要认真诚恳,独立完成,不讨论。 (3)老师收回学生写好的纸,放进档案袋里,贴上封条,盖上印章。(4)告别“我不敢”仪式。同学默默地说一句告别“我不敢”的话,在心灵深处与“我不敢”先生告别。 3.讨论自信的方法 (1)建立自信的方法: 挑前面的位子坐。 练习正视别人。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昂首挺胸,正视前方。 练习当众发言。咧嘴大笑,每天至少赞美别人一句。 提高说话的声音。自我暗示,如:遇到突然变故要能够镇静下来,可以暗示自己
18、镇静;想你会成功,不要想你会失败;不时提醒自己,你比你想象中的要好。培养运动的习惯,可以是跑步,跳舞,远足,篮球等,最好是晨练。万一自卑起来,要马上改变一下自己的姿势,变的像自信时候的姿势。如:做几个深呼吸,看看蔚蓝的天空,暗示说“我不错,我不错,我真的很不错!” 树立大志。(2)建立自信的步骤: 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 要做最好的准备。 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 培养信心。从你的错误和失败中记取教训。 放弃逃避的念头,方能产生信念。第4篇:心理学教案心理学从众与服从的教案系别:政法学院班级:07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姓名:陈斯敏学号: 教材:高等院校公共课心理学 课题:从众与服从 一、学习目
19、标1知识与技能1) 简述从众与服从的含义2) 了解影响人们从众行为与服从行为的因素3) 通过了解从众与服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让学生学会趋利避害,在 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从众与服从的行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在遇到各种事情时,不会一味从众或服从,而是对事情进行具体分析后,做出理性的行为。2) 树立学生崇尚科学,坚持自己独立人格的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众与服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难点:如何判断从众与服从行为的对错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1,通过举出一些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从众与服从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不同的从众与服从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好处,也可
20、能带来坏处。2,通过对从众与服从行为所带来的益处及危害分别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面对从众与服从现象是能趋利避害做出正确的抉择。四、教学手段与媒体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述从众的真实事例:2007年2月28日,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成都
21、市青龙场综合农贸市场被小偷活活打死,周围行人竟无一人上前相助。你认为行人的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什么行为?并反思,评议这一事件。(二)讲授新课 上述事例反映了个人在群体中时常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态从众。那么,什么是从众呢?从众的含义: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和群体中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的现象。其实生活中从众的现象有很多,那么影响人们从众行为的又哪些因素呢?因素包括:1,群体的一致性(举例:日本人过马路,遇到红灯却没有车经过时,会互相等待。只要有人先过马路,其余的人也会跟着过马路)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举例:格林斯潘是美国股市的中心人物,他所投资的股票是万人跟风的焦点)3,个
22、性特征,如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独立性水平等与从众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举例:哥白尼没跟众人一样推崇地心说,而是凭着自己超强的能力提出日心说) 可见影响人们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很多,那么从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从众是把双刃剑,对我们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 1,积极影响:(1)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方面看,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社会需要共同的语言,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也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顺利交往,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社会的正常运转。(2)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人只有在更多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才能适应社会,否则将为困难所扰。 2,消极影响:(1)从众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抑
23、制人的创造性,使个体创新意识日益薄弱,人云亦云,失去了接受挑战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2)从众容易使群体丧失活力,不利于群体的发展。(3)从众使个体不加分析地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可见,从众既有利又有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扬利除弊。说到从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词语“服从”。那么从众与服从具有什么关系呢?服从和从众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相互区别。两者都属于社会影响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还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服从不同于从众最显著的特点,是压力的性质更具有强迫性。因此,个体的意愿和心理也不同于众者,而是带有很强的被迫成分,也就是说,对于群体规范、行政命令或权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教案 万能 模板 下载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