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第1章.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感器第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第1章.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传感器及应用传感器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与方法课程教学目标与方法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结构、特性和用途,能正确选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结构、特性和用途,能正确选用传感器。用传感器。理解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测量电路、抗干扰技术及理解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方法和测量电路、抗干扰技术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方法。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方法。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技术特性及其使用、安装和调整方法。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技术特性及其使用、安装和调整方法。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理解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点理解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掌握传感器的选用
2、、安装与调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掌握传感器的选用、安装与调整技能。整技能。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学时分配表(参考)学时分配表(参考)内容内容理论学时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实验学时内容内容理论学时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实验学时第第1章章4第第7章章2第第2章章810第第8章章6第第3章章6第第9章章6第第4章章2第第10章章6第第5章章4第第11章章2第第6章章4总结复习总结复习4合计:合计:64学时学时说明说明 本课程一般为本课程一般为5664学时学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1、2、3、4、5、6、8、10、11章。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重
3、点讲授第1、2、3、4、5、6、7、9、10、11章。章。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1、2、4、5、6、7、8、10章及章及9.2节。节。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1、2、4、5、6、7、9、10章。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重点讲授第1、2、4、5、6、7、9、10章。章。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重点讲授第重点讲授第1、2、4、5、6、7、9、10、11章。章。若学时富裕可适当增加第若学时富裕可适当增加第2、3、8章的学时。章的学时。第第1章章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1.1 传感器的定义
4、与作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 1.21.2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3 1.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4 1.4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与准确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与准确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与准确度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与准确度 1.5 1.5 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要点:要点:1.1.传感器的作用、类型及基本特性传感器的作用、类型及基本特性 2.2.传感器的误差与准确度传感器的误差与准确度 3.3.弹性敏感元件的
5、作用与类型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与类型第一讲第一讲 1.11.1 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 1.21.2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3 1.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传感器的定义、作用、组成、分类与静态特性传感器的定义、作用、组成、分类与静态特性 能够回答的问题:能够回答的问题:1.什么是传感器?什么是传感器?2.传感器有什么作用?传感器有什么作用?3.传感器有哪些功能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时什么?传感器有哪些功能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时
6、什么?4.传感器时如何分类、命名的?不同分类方法有什么特点?传感器时如何分类、命名的?不同分类方法有什么特点?5.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如何定义?它们与误差有什么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有哪些?如何定义?它们与误差有什么关系?关系?1.1 传感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的定义与作用1.1.1 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 传感器就是利用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传感器就是利用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量转换成电把被测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装置。量的器件或装置。图图1-1 人机人机对应对应关系关系外外界界信信息息五种感官五种感官
7、人人脑脑四肢等四肢等传传感器感器微机微机执执行器行器1.1.2 传传感器的作用和感器的作用和应应用用领领域域1.传传感器的作用感器的作用 如图如图1-1所示所示,人们把传感器比作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人们把传感器比作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但在诸如高温、高湿、深井、高空等环境及高精度、高但在诸如高温、高湿、深井、高空等环境及高精度、高可靠性、远距离、超细微等方面是人的感官所不能代替可靠性、远距离、超细微等方面是人的感官所不能代替的。的。传感器的作用可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数据的交换传感器的作用可包括信息的收集、信息数据的交换及控制信息的采集三大内容。通过传感器对自然界的各及控制信息的采集三大内容。通过传感
8、器对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信息进行采集。种物质信息进行采集。2.传传感器的感器的应应用用领领域域如图如图1-2所示所示,传感器是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传感器是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环节。环节。如今,如今,传传感器的感器的应应用用领领域已涉及到科研、各域已涉及到科研、各类类制造业、制造业、农业、汽车、智能建筑、家用电器、安全防范、机器人、人农业、汽车、智能建筑、家用电器、安全防范、机器人、人体医学、环境保护、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军事等各个方面,体医学、环境保护、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军事等各个方面,人们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了。人们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了。传传感感器器显示与显示
9、与记录设备记录设备输输出出接接口口计计算算机机输输入入接接口口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控控制制对对象象图图1-2 1-2 微机化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微机化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传传感器在国民感器在国民经济经济中的地位中的地位传传感器技感器技术术不不仅对现仅对现代化科学技代化科学技术术、现现代化代化农农业业及工及工业业自自动动化的化的发发展起到基展起到基础础和支柱的作用,和支柱的作用,同同时时在世界各国也已成在世界各国也已成为为一种重要一种重要产业产业。可以。可以说说“没有没有传传感器就没有感器就没有现现代化的科学技代化的科学技术术”;没;没有有传传感器也就没有人感器也就没有人类现类现代化的生
10、活代化的生活环环境和条境和条件;件;传传感器技感器技术术已成已成为为科学技科学技术术和国民和国民经济发经济发展水平的展水平的标标志之一。志之一。1.2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被被测测非非电电量量输输出出电电量量敏感元件敏感元件转换转换元件元件转换电转换电路路图图1-3 传传感器的感器的组组成成辅辅助助电电源源 从功能上讲,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转从功能上讲,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转换电路组成,如图换电路组成,如图1-3所示。所示。1.2.1 1.2.1 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
11、应)被测量的部分。在完成非电量到电量的变换时,并非所有的非电的部分。在完成非电量到电量的变换时,并非所有的非电量都能利用现有手段直接转换成电量,往往是先变换为另量都能利用现有手段直接转换成电量,往往是先变换为另一种易于变成电量的非电量,然后再转换成电量。如传感一种易于变成电量的非电量,然后再转换成电量。如传感器中各种类型的弹性元件常被称为弹性敏感元件。器中各种类型的弹性元件常被称为弹性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是指能将感受到的非电量直接转换成电量的转换元件是指能将感受到的非电量直接转换成电量的器件或元件。如光电池将光的变化量转换为电势,应变片器件或元件。如光电池将光的变化量转换为电势,应变片将应变转换
12、为电阻量等。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等。转换电路是指将无源型传感器输出的电参数量转换成转换电路是指将无源型传感器输出的电参数量转换成电量。常用的转换电路有电桥电路,脉冲调宽电路,谐振电量。常用的转换电路有电桥电路,脉冲调宽电路,谐振电路等,它们将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参量转换成电压、电路等,它们将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参量转换成电压、电流或频率。电流或频率。实际上,有些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可以直接把被测非电实际上,有些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可以直接把被测非电量转换成电量输出,如压电晶体、光电池、热电偶等。通量转换成电量输出,如压电晶体、光电池、热电偶等。通常称它们为有源型传感器。常称它们为有源型传感器。辅助电源为
13、无源传感器的转换电路提供电能。辅助电源为无源传感器的转换电路提供电能。1.2.2 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传感器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1.按输入量按输入量(被测对象被测对象)分类分类 输入量即被测对象,按此方法分类,传感器可分为物理输入量即被测对象,按此方法分类,传感器可分为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例如,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和生物量传感器三大类。例如,物理量传感器又可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理量传感器又可分为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等。这种分类方法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等等。这种分类方法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2.按转换原
14、理分类按转换原理分类 从传感器的转换原理来说,通常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从传感器的转换原理来说,通常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复合型三大类。复合型三大类。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机械构件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机械构件(如金属膜片等如金属膜片等)在动力场在动力场或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或位移,将外界被测参数转换成或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或位移,将外界被测参数转换成相应的电阻、电感、电容等物理量,它是利用物理学运动定相应的电阻、电感、电容等物理量,它是利用物理学运动定律或电磁定律实现转换的。律或电磁定律实现转换的。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材料的固态物理特性及其各种物理、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材料的固态物理特性及其各种物理、化
15、学效应(即物质定律,如虎克定律、欧姆定律等)实现非化学效应(即物质定律,如虎克定律、欧姆定律等)实现非电量的转换。它是以半导体、电介质、铁电体等作为敏感材电量的转换。它是以半导体、电介质、铁电体等作为敏感材料的固态器件。例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料的固态器件。例如: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热敏、气敏、湿敏、磁敏等等。光电式、热敏、气敏、湿敏、磁敏等等。复合型传感器是由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组合而成复合型传感器是由结构型传感器和物性型传感器组合而成的,兼有两者的特征。的,兼有两者的特征。这种分类方法清楚地指明了传感器的原理,便于学习和研这种分类方法清楚地指明了传感
16、器的原理,便于学习和研究。究。3.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分类按输出信号的形式分类 按输出信号的形式,传感器可分为开关式、模拟式和数字按输出信号的形式,传感器可分为开关式、模拟式和数字式。式。4.按输入和输出的特性分类按输入和输出的特性分类 按输入和输出特性,传感器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按输入和输出特性,传感器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类。5.按能量转换的方式分类按能量转换的方式分类 按转换元件的能量转换方式,传感器可分为有源型和按转换元件的能量转换方式,传感器可分为有源型和无源型两类。有源型也称能量转换型或发电型,它把非电无源型两类。有源型也称能量转换型或发电型,它把非电量直接变成电压量、电流量、电荷量
17、等,如磁电式、压电量直接变成电压量、电流量、电荷量等,如磁电式、压电式、光电池、热电偶等。无源型也称能量控制型或参数型,式、光电池、热电偶等。无源型也称能量控制型或参数型,它把非电量变成电阻、电容、电感等量。它把非电量变成电阻、电容、电感等量。按上述后按上述后3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选择测量电路。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便于选择测量电路。1.3 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感器的基本特性 传传感器的特性参数有很多,且不同感器的特性参数有很多,且不同类类型的型的传传感器,其特性感器,其特性参数的要求和定参数的要求和定义义也各有差异,但都可以通也各有差异,但都可以通过过其静其静态态特性和特性和动动态态特性特性进进
18、行全面描述。行全面描述。1.3.1 传传感器的静感器的静态态特性特性 静静态态特性表示特性表示传传感器在被感器在被测测各量各量值处值处于于稳稳定状定状态时态时的的输输出出与与输输出的关系。它主要包括灵敏度、分辨力出的关系。它主要包括灵敏度、分辨力(或分辨率或分辨率)、测测量量范范围围及及误误差特性。差特性。1.灵敏度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灵敏度是指稳态时传稳态时传感器感器输输出量出量y和输入量和输入量x之比,或输出之比,或输出量的增量量的增量y和相应输入量和相应输入量x的增量之比。的增量之比。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k为常数;为常数;非线性传感器的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灵敏度K是随输入量
19、变化的量。是随输入量变化的量。2.分辨力分辨力 传感器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能够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传感器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能够检测出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分辨力。它往往受噪声的限制,所以噪声电小变化量称为分辨力。它往往受噪声的限制,所以噪声电平的大小是决定传感器分辨力的关键因素。平的大小是决定传感器分辨力的关键因素。实际中,分辨力可用传感器的输出值表示:模拟式传实际中,分辨力可用传感器的输出值表示:模拟式传感器以最小刻度的一半所代表的输入量表示,数字式传感感器以最小刻度的一半所代表的输入量表示,数字式传感器则以末位显示一个字所代表的输入量表示。注意不要与器则以末位显示一个字所代表的输入量表示。注
20、意不要与分辨率混淆。分辨力是与被测量有相同量纲的绝对值,而分辨率混淆。分辨力是与被测量有相同量纲的绝对值,而分辨率则是分辨力与量程的比值。分辨率则是分辨力与量程的比值。3.测测量范量范围围和量程和量程 在允在允许误许误差范差范围围内,内,传传感器能感器能够测够测量的下限量的下限值值(y min)到上到上限值限值(y max)之间的范围称为测量范围,表示为之间的范围称为测量范围,表示为y min y max;上;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称为量程,表示为限值与下限值的差称为量程,表示为y F.S y max y min。如。如某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某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00,量程则为,量程则为120
21、。4.误误差特性差特性 传传感器的感器的误误差特性包括差特性包括线线性度、性度、迟迟滞、重复性、零漂和温滞、重复性、零漂和温漂等。漂等。(1)线线性度:性度:线线性度即非性度即非线线性性误误差,是差,是传感器的校准曲线传感器的校准曲线与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Lmax)与满量程值()与满量程值(yF.S)的百分比的百分比 校准曲线:在标准条件下,即在没有加速度、振动、冲击校准曲线:在标准条件下,即在没有加速度、振动、冲击及温度为及温度为205、湿度不大于、湿度不大于85%RH、大气压力为、大气压力为1013277800Pa(76060mmHg)的条件下,用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