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
《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第 1 1 课课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学习目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重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意义。2.难点: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老子和孔子的思想1老子(1)主张思想体系的核心和派生万物的根源都是“道”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2)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1)主张
2、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礼” 。政治主张: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人际关系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兴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 、 “有教无类”等。(2)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二、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各派政治势力按照各自的利益和要求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1)儒家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以“仁” 、 “义”为核心,主张性善论,认为仁、义、礼、智是人先天固有的;提倡“仁政” 、 “保民” ,他的学说主要反映在孟子一书中。荀子沿袭儒家的重民思想,持性恶论,他的学说主要反映在荀子一书中。(2)道家
3、:庄子著有庄子一书。相对主义是庄子哲学的主要特点。- 2 -(3)墨家:主张“兼爱” 、 “非攻” 、 “节用” 、 “薄葬” ,反对浪费。墨家信徒多为劳动人民出身,生活较为艰苦朴素。(4)法家:是反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3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大大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2)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误区警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 “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
4、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三、董仲舒的新儒学和“罢黜百家”1新儒学体系的形成董仲舒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等学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起来,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1)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学说。(2)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准则。(3)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3影响(1)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2)儒学从此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 3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
5、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儒家提倡“德治” 、 “仁政” ;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兼爱” 、 “非攻” 、 “节用” 、 “尚贤” 。它们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家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史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
6、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史料解读 根据关键信息“为政以德” 、 “仁”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来归纳孔子和孟子的治国主张。(1)史料一中,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方面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提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仁” ;孟子主张“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史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4 -不相往来。道德经史料解读 结合史料二中“无为” 、 “小国寡民”的作用来分析老子的治国理念。(2)根据史料二,分析老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提示】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7、” 、 “小国寡民” 。史料三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史料解读 由史料三中的“以法为本” “要在中央” “严刑” “重罚”来分析韩非子的主张。(3)根据史料三分析,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韩非子提出了哪些主张?【提示】 以法治国,加强君主权力,实行严刑峻法。1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 ,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 ,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
8、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 “德治” ,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 ,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单元 百家争鸣 独尊 儒术 北师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