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学史第二章.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二章 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夏春秋)(夏春秋)主要成就:主要成就:1.1.通过对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方法通过对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方法 的总结、研究、提炼,逐步形成散碎理论;的总结、研究、提炼,逐步形成散碎理论;2.2.药物品类、功效、用法、采集、储藏等知识日益丰富;药物品类、功效、用法、采集、储藏等知识日益丰富;3.3.酒和汤液发明问世。酒和汤液发明问世。第一节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一、对疾病的认识及其反映的致思方向甲骨文字:蛊龋疾病的命名:疾病的命名:按照体表部位:疾首(头病)、疾目(眼病)、疾耳(耳病);根据疾病特征:疾言、蛊、龋;疾病发
2、生规律:疾年、雨疾、降疾;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周礼天官医师章:“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二、对疾病的诊治及体现的文化指向(一)、疾病的诊断周礼医师章:“以五气、五声、五色胝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脏之动。”五气病人之气味 五声言语之声音 五色容貌之颜色(二)、疾病的治疗内科疾病内服药、食疗外伤科疾病外敷、内服药、食疗内外同治“先味而后药”先用食疗,再用药治秦国医缓 病入膏肓巫医并存,医学与鬼神之说尖锐对立;人体内深层部位的疾病已能诊断;系统的治法规范:攻、达、药。病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之不至,不可为也”第二节 医药学理
3、论的萌芽一、相关的哲学思想基础理论:天人相应理论:原则思想方法精气神理论:生理基本物质阴阳五行理论:自然观医学理论总纲(说理工具)二、病因学提出了病因认识的基本内容:病因发病自 然 环 境气候变化情 志 异 常饮 食 起 居 左传昭公元年:1.“六气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开创了外感病因学说的先河,是后世形成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源”说的基础;2.内外因并重的思想;3.节制情欲养生学思想。第三节 药物知识一、药物的数量与种类周礼天官 “五药”:草木虫石谷 药物的最早分类诗经:最早记载药物诗经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
4、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山海经:补药、毒药、解毒药、醒神药、杀虫药、预防药、避孕药、美容药等 最早记载药物功效药物运用方法:1.吞服、外搽2.煎煮内服、熏洗3.佩戴容臭二、酒与汤液的意义(一)酒的发明和药用 江统酒诰:“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龙山文化的陶制酒器商周青铜酒器人面盉唐代云形玉杯金代“清沽美酒”瓶酿酒过程:淀粉 +酒曲 酒 条件:天然野果发酵的启示 谷物剩余 酿酒术、农耕经济空前发达 酒的药用:“酒为百药之长”1.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2.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
5、、去寒气、消毒杀菌;3.作为溶剂,可用来加工炮制药物。丝状菌酵母菌酒曲(二)、汤液的创制和意义条件:用药经验的日益丰富 火的广泛使用 陶文化的诞生 烹饪伊尹资治通鉴:“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意义:1.是整体观在药物学方面运用的具体体现;2.为提高疗效、减低毒性的深化研究创造了条件;3.为日后方剂的诞生下了伏笔。第四节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一、卫生保健活动环境卫生:择地而居,洒扫排污个人卫生:养成了良好的起居洗沐习惯饮食卫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冷藏食品性卫生:晚婚;近亲不婚二、医事制度建设职事: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医师掌医之政令;士分司治疗;府掌管药物;史掌管医案;徒护理杂务分科:食医主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剂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疡医掌肿、溃、折疡之祝药,刮杀之剂兽医掌疗兽疾、兽疡考核: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等级:十全为上 十失一次之 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 十失四为下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