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第1节 透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第1节 透镜.ppt(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1 1节透镜节透镜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探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难点引导学生从真
2、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具:投影机、投影片、盛满水的酒瓶。学具: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盛满水的烧杯、废灯泡的玻璃罩(若干组)。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1什么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3请同学们画出光通过三棱镜时的大致光路。新课教学调动学生将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镜都写出来,并引导他们对这些镜进行分类。进行新课一、透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由提出与“透镜”有关的问题,并进行猜想。【学生实验】1鉴别出桌上的两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识别出桌上的两副眼镜,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
3、实验】3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将教材中的图5.14游戏设计为学生随堂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正对太阳光”最小、最亮的光斑“等词,并要求学生还要将光斑形状画在学案上(或笔记本上)。(巡视、启发、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得出实验结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三、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用复合投影片模拟再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全景。测评与小结1.课堂自评。2.课堂小测。(用投影将题打出)。3.请学生小结:a.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b.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方法是什么?c.在本节课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样的疑惑、紧张、兴
4、奋或喜悦?你又是怎样处理这些情感的?布置作业思考后回答。一人上黑板作图,其余在作业本上做。讨论2分钟,举手发言,举出各种各样的镜,越多越好。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小组讨论后将问题和猜想写在学案(或笔记本)上,同时查阅书中的相关段落。两人一组,动手实验,讨论后得出结论,举手回答。带上桌上的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笔、学案(或笔记本)。到室外有阳光的平台上,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分析。(5分钟)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学生将简图绘制在“学案”或笔记本上。学生讨论、思考、观察。学生活动 完成“学案”上每一项的自评得分,并算出自评总分。学生在5 min内笔试完成。(只写答案
5、)对“知识与技能”的小结。对“过程与方法”的小结。组内讨论后举手回答。组间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每三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进行讨论、交流,再推荐出典型的情感体验在全班交流。让学生明白本节知识与前一章知识的关系,以及光通过玻璃仪器时总向厚的一边偏折。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用好教材,淡化概念教学。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实验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从真实而又复杂的物理实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而不是仅仅将视野和思维停留在一大堆材料和数据中。设计意图 突破本节难点: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检测。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量化自评,便于学生学会自己同自己比,学会认识自己,逐步战胜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结。第1节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老花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眼镜”。2透镜都有主光轴和光心。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