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压疗法 (2).ppt
《耳压疗法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压疗法 (2).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耳压疗法耳压疗法 张博 在耳壳上按压的治疗方法,称为耳压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耳压疗法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等;炎症性疾病如中耳炎等;功能紊乱性病症如肠功能紊乱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本法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副作用少等特点。耳针手法被耳针界高度重视,视为“提高疗效”的“三要素”之一。耳压疗法也要讲究手法,也存在着“得气”和“气至病所”的问题。临证时,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按虚、实、寒、热对各耳穴施术,都会达到“得气”和“气
2、至病所”的。一般地说,虚证、老、弱、孕妇、儿童常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实证、年轻力壮者常施以直压或对压法。需补的耳穴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应泻的耳穴用直压或对压法。v一、耳廓的正面形态一、耳廓的正面形态 v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是耳穴定位的标志。其形态与遗传、年龄、炎症、局部外伤以及某些皮肤病等相关而有个体差异,但总的形态结构却不变。耳廓表面分为耳垂、耳轮、对耳轮、耳舟、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屏、对耳屏、屏间切迹、屏上切迹、轮屏切迹、外耳道口13个解剖部位(图2-1)。v1.耳垂耳垂 耳廓下部无软骨的皮垂。耳垂前沟: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v2.耳轮耳轮 耳廓边缘向前卷曲的游离部分。包括耳轮脚、
3、耳轮脚棘、耳轮脚切迹、耳轮结节、耳轮尾、轮垂切迹、耳轮前沟。v3.对耳轮对耳轮 耳廓边缘内侧与耳轮相对平行隆起部分,其上端分叉,使整个对耳轮形成“y”状形。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v4.耳舟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v5.三角窝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的耳轮之间所构成的三角形凹窝。v6.耳甲艇耳甲艇 又称为耳甲窝,为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v7.耳甲腔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v8.耳屏耳屏 又称为耳珠。为耳廓前缘的瓣状凸起部分,同外耳道相平齐,宛如其屏障。v9.对耳屏对耳屏 对耳轮下部弯向前方的隆起部分,前方与耳屏相对。v10.屏间切迹屏间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之
4、间的凹陷处。v11.屏上切迹屏上切迹 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处。v12.轮屏切迹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v13.外耳道口外耳道口 居于耳甲腔前,为耳屏所遮盖的孔窍。v二、耳廓的背面形态二、耳廓的背面形态 v耳廓背面的解剖部位有3个面、4个隆起、5个沟。一般在耳廓前面隆起的,其相应的背面则凹陷;在耳廓前面凹陷的,其相应背面则隆起(下图)。v(1).3个面:耳轮背面、耳轮尾背面、耳垂背面。v(2).4个隆起:耳舟后隆起、三角窝后隆起、耳甲艇后隆起、耳甲腔后隆起。v(3).5个沟:耳轮脚后沟上肢、耳轮脚后沟下肢、对耳轮后沟、耳轮脚后沟、对耳屏后沟。v三、耳根三、耳根 v1.上耳根上
5、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上部。v2.下耳根下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下部。v四、耳廓的组织结构四、耳廓的组织结构 v耳廓外被以皮肤,以形状复杂的弹性软骨为支架,并附以脂肪、韧带、结缔组织以及退化的肌肉等构成。形似贝壳,借韧带、肌肉附着于头颅两侧,与颅壁成30角。耳廓下方的耳垂占耳廓面积的1/41/5,无软骨支撑,只含有脂肪与结缔组织。耳廓皮层分表皮和真皮两层,真皮层分布有毛囊、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还有一些散在的脂肪组织。皮下组织极薄,血管位置浅表,皮肤与软骨紧密相贴。耳廓的肌肉包括附着于耳软骨之间的耳内肌和附着于耳廓和颅骨之间的耳外肌,一般没有明显的作用。v五、耳廓的血管分布五、
6、耳廓的血管分布 v1.动脉动脉 耳廓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耳后动脉和颞浅动脉,颞前动脉也有34个小分支分布于耳廓。这些小血管在耳廓深部沿软骨行走。v2.静脉静脉 耳廓静脉均起于耳廓的浅层,然后汇集成几支较大的静脉,与同名动脉相伴而行,耳后静脉和颞浅静脉注入颈外静脉。v六、耳廓的淋巴管分布六、耳廓的淋巴管分布 v耳廓的淋巴液通过淋巴管分别注入耳廓周围的淋巴结,它们分别是耳前、耳后和耳下淋巴结,此三组淋巴结均汇入颈上淋巴结。v七、耳廓的软骨和肌肉七、耳廓的软骨和肌肉 v耳廓的肌肉分两种:一种位于耳软骨之间,称为耳内肌;另一种附着于耳廓与颅骨之间,称为耳外肌。人类除少数人耳外肌尚有收缩作用能使耳廓动作
7、外,大多数人的耳外肌已经退化,仅遗留一些痕迹而已。v从组织学上观察,许多耳穴,如肾、膀胱、枕、耳背沟、上耳根等部位均有已退化的耳肌附着。v八、耳廓的神经分布八、耳廓的神经分布 v耳廓的神经分布非常丰富,神经的来源较多,有的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有的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v1.耳大神经耳大神经 来自第2、3颈神经,分布于耳前、耳后、耳下2/3处;枕小神经也来自第2、3颈神经,分布于耳前、耳后、耳上1/3处。第2、3颈神经是躯体神经,与脊髓颈2、3、4节段相连。v2.耳颞神经耳颞神经 是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分布于耳屏、耳轮脚上部、
8、耳轮升部及三角窝,并从骨与软骨的交界处穿出,分布于外耳道前1/3处。v3.迷走神经耳支迷走神经耳支 分布于耳甲腔、耳后肌及耳背中上部,也有分支到耳轮脚根部及三角窝、对耳轮及耳舟中部。v4.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来自颈交感神经节,多沿耳血管分布。v九、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九、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v1交感交感 定位: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主治: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等。v2.神门神门 定位:在三角窝的外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主治:失眠,多梦,烦躁,炎症,哮喘,眩晕,荨麻疹。镇静,镇痛。v3.肾上腺肾上腺 定位: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主治: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咳嗽,哮喘,感冒,中暑
9、,疟疾,乳腺炎。v4.皮质下皮质下 定位:在对耳屏的内侧面。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v5.枕枕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主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昏厥,后头痛,失眠等 v6.额额 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主治:前头痛,头昏,失眠,眩晕。v7.内分泌内分泌 定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主治: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v8.胃胃 定位:在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v9.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定位:在耳轮脚上方外1/3处。主治:胆道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v10.小肠小肠 定位:在耳轮脚上方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耳压疗法 2 疗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