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第三章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第三章2.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三章第三章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审计业务实施与审计报告)(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审计业务实施与审计报告)audit planning audit materiality audit risk一、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二、审计业务约定书二、审计业务约定书 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前的工作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前的工作三、审计计划三、审计计划三、三、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一)重要性(二)重要性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二)重要性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四、四、审计风险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一)审计风险的概念(二)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二)审计风险
2、的组成要素五、审计业务的实施五、审计业务的实施六、审计报告六、审计报告一、具体审计目标CPA的审计工作的目标就是要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被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二、管理当局认定二、管理当局认定P109 涵义: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陈述。包括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五个方面:1、存在或发生、存在或发生 存在:在一定时期资产、负债或权益是存在的,没有虚构。发生:在一定时期收入或费用是发生的,没有虚构。特点: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有关;如这一认定错误,为高估或虚增错误。2、完整性、完整性 在一定时点,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项目均已入帐,没有遗
3、漏。特点: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有关;如果认定有错误,为低估或虚减错误。3、权力与义务、权力与义务 在一定时点,资产归企业所有,债务由企业承担。特点:只与资产负债表有关;如有错误,会同时影响存在或发生认定或完整性认定。4、估价或分摊估价或分摊 涉及会计报表价值和计算。可具体分为三个方面:(1)价值(包括总值、净值和计价);(2)截止(入帐截止日期);(3)准确性(核算正确性)。特点:与所有报表有关;如有错误,一定影响金额。5、表达和披露、表达和披露 涉及期末会计报表的编报及附注揭示。特点:与所有报表有关;如有错误,属分类不当、披露不充分。以上五大认定为报表使用者所关注,如不存在重大问题,即公允表
4、述。1、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各类类交交易易和和事事项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一)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二)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三)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四)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五)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2、注册会计师对期期末末账账户户余余额额运运用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一)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二)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三)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5、权益均已记录;(四)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3、注册会计师对列报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一)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二)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三)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四)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二、审计业务约定书二、审计业务约定书 audit engagement letters 1、概念:事务所与被审单位共同签订的,以概念:事务所与被审单位共同签订
6、的,以此确认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范此确认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范围、责任的书面合约。围、责任的书面合约。2、作用、作用(特别是非法定审计)(特别是非法定审计)3、内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审计范围、内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审计范围、双方责任与义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双方责任与义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审计报告使用责任、审计收费、违约责任签审计报告使用责任、审计收费、违约责任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等。约双方法定代表人等。4、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前的工作、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前的工作1)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委托目的与动机委托目的与动机管理当局的正直性管
7、理当局的正直性客户的特殊环境与异常风险客户的特殊环境与异常风险包括技术含量、受经济因素影响的敏感度、关联方及交易、包括技术含量、受经济因素影响的敏感度、关联方及交易、获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前次审计的差错、性质与成因等。获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前次审计的差错、性质与成因等。获得途径:阅读单位简介、近期报表及相关资料、重要会议获得途径:阅读单位简介、近期报表及相关资料、重要会议记录、重要合同与协议,观察生产经营场所,询问有关人员。记录、重要合同与协议,观察生产经营场所,询问有关人员。可以与前任审计师联系、查看以前工作底稿、行业资料,从可以与前任审计师联系、查看以前工作底稿、行业资料,从银行、监管
8、机构等第三方、公开媒体获取信息等。银行、监管机构等第三方、公开媒体获取信息等。2、评价事务所的胜任能力、评价事务所的胜任能力审计机构的能力审计机构的能力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机构的独立性3、商定约定的事项、商定约定的事项包括双方责任、义务,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包括双方责任、义务,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收费等。审计收费等。(二)审计计划内容(二)审计计划内容 P901、总体总体overall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包括各种关键决策。内容内容被审单位基本情况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标、范围审计目标、范围主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主要会计问题及
9、重点审计领域审计审计重要性重要性的确定及的确定及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评估的评估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的利用等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的利用等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2、具体、具体detail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程序。(三)计划审计工作的主要步骤(三)计划审计工作的主要步骤P121了解被审单位及环境,识别和评估固有风险了解被审单位及环境,识别和评估固有风险了
10、解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初步评估控制风险了解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初步评估控制风险初步评价重要性初步评价重要性初步审计风险分析初步审计风险分析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对重要认定制定初步审计策略拟订具体审计计划拟订具体审计计划三、审计重要性三、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一)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对重要性的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是CPA的一种很难的专业判断过程的一种很难的专业判断过程理解时应注意:理解时应注意: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11、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考虑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考虑原则上是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作为判断依据。原则上是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作为判断依据。其判断离不开具体环境其判断离不开具体环境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 关系关系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误差2、运用重要性原则基于以下考虑:、运用重要性原则基于以下考虑:提高效率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保证质量3、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价评价错报的影响(审计结果)审计结果)3、运用重要性应同
12、时关注、运用重要性应同时关注金额与性质金额与性质(1)舞舞弊弊 相相同同的的金金额额,舞舞弊弊比比一一般般错错误误重重要要,因因为为性性质质严严重重,且可能还存在未发现的其它类似问题且可能还存在未发现的其它类似问题。(2)可可能能产产生生合合同同义义务务的的错错误误 例例如如银银行行借借款款合合同同、供供货货或或购购买买协协议议,可可能能对对(不不止止一一期期)报报表表产产生生重重要要影影响响,可可视视为为重要。重要。(3)影影响响发发展展趋趋势势的的错错误误 例例如如每每年年利利润润上上升升趋趋势势,由由于于错误使盈利下降;盈利变亏损,或亏损变盈利,可视为重要。错误使盈利下降;盈利变亏损,或
13、亏损变盈利,可视为重要。(4)不不期期望望出出现现的的错错误误 不不应应该该出出现现的的错错误误,较较小小也也可可视视为重要。为重要。关键看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关键看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二)重要性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二)重要性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1、从两个层次考虑重要性:、从两个层次考虑重要性:会计报表层次会计报表层次 帐户和交易层次帐户和交易层次(1)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对报表中允许出现的错误作出上限规定)(即对报表中允许出现的错误作出上限规定)从数量方面计算:从数量方面计算:总资产的总资产的0.5%1%税前净利税前净利5%10%权益的权益的1%总收入
14、的总收入的0.5%1%根据总资产或总收入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根据总资产或总收入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分比如果同一期间的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选取如果同一期间的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应选取最低者作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最低者作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项项目目内内容容:金金 额额(万万元元)比比率率 M(万万元元)(1)总资产)总资产0.5-1 2000 0.7%14 (2)净收入)净收入0.5-1 5000 0.5%25 (3)净权益)净权益 1 800 1%8 (4)净利润)净利润5-10 100 10%10 以以上上项项目目应应同同时时考考虑虑,取取最
15、最小小者者。本本例例确确定定的的重重要性水平为要性水平为8万元。万元。(2)确定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帐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允许某帐户出现重要错报的上限规定)(即允许某帐户出现重要错报的上限规定)考虑因素:考虑因素:各帐户或交易的性质或漏报的可能性各帐户或交易的性质或漏报的可能性验证时花费的成本验证时花费的成本采用分配方法时,各帐户余额的重要性水平采用分配方法时,各帐户余额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等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应等于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四、审计风险四、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广义上:指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广义上:指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
16、利的可能性。狭义上:狭义上: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实务中的作用:在实务中的作用: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审计重点确定抽样审计方法下得出的审计结论的可靠确定抽样审计方法下得出的审计结论的可靠性性审计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检查风险一、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错报的可能性。注意:注意: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发生错报的方式,特别
17、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与被审单位管理层品质及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关,与被审单位管理层品质及所处的经济环境有关,与经济业务对差错的敏感程度等因素有关与经济业务对差错的敏感程度等因素有关CPA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但可改变其估计水平。但可改变其估计水平。固有风险评价结果固有风险评价结果50100。最满意最满意50,一般,一般100。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某项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指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某项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可能性。注意:注意:控制风险取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控制风险取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CPA不能改变其实际水平,但可改变其估计
18、水平不能改变其实际水平,但可改变其估计水平 控制风险在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后进行评估。控制风险在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后进行评估。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为10100,最低,最低10%。二、检查风险二、检查风险指实质性测试未能检查出某项认定中已存在的指实质性测试未能检查出某项认定中已存在的重大错误的可能性。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注意:注意:与与CPA运用的审计程序有关运用的审计程序有关其实际水平随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其实际水平随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而改变围而改变。三、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三、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19、*检查风险检查风险表明:表明: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五)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五)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成反向关系,即成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六)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六)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要求的审计风险越低,所
20、需审计证据越多(反向)要求的审计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多(反向)要求的检查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多(反向)要求的检查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多(反向)评估的固有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少;(正向)评估的固有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少;(正向)评估的控制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少;(正向评估的控制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少;(正向)(七)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七)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需越多(反比)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需越多(反比)五、审计业务的实施五、审计业务的实施审计过程:审计过程:审计计划:审计计划:了解情况,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内部控
21、制了解情况,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制度,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实施审计:(二)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三)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表达审计意见表达审计意见2、实质性测试与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与控制测试 特征特征 控制测试控制测试 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 (交易与余额的详细测试,(交易与余额的详细测试,分析性测试)分析性测试)目的目的 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 确定报表认定的确定报表认定的 的有效性的有效性 公允性公允性测试计量测试计量 偏差次数偏差次数 金额错误金额错误测试性质测试性质 询问、观察、检查询问、观察、检查 询问、检查、观察、询问、检查、观察、重新执行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函证、分析等重新执行、函证、分析等时间时间 主要在期中主要在期中 主要在或接近资产负债表日主要在或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审计风险要素审计风险要素 控制风险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准则是否审计准则是否 否否 是是强制强制执行执行抽样种类抽样种类 属性抽样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变量抽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