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营养与美容讲稿课件.ppt
《食物营养与美容讲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营养与美容讲稿课件.ppt(2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绪论论v第一节第一节 营养学与美容营养学与美容医学医学美容营养学美容营养学 美容医学美容医学定义美容医学是一门直接采用医学手段来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形式美,以增进其生命美感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性的医学分支学科。营养学定义v营养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是研究如何选择食物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利用、代谢、维持生长、发育、保证良好健康的一门学科。美容营养学定义v美容营养学就是通过营养调理,预防,治疗机体的营养不足或过剩,研究平衡膳食以及如何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使容貌、形体达到健康美,预防衰老,延年益寿,并增进人的生命活力和美感的一门交叉学科。第二节第二节
2、 营养与健康、美容的关系营养与健康、美容的关系v一、营养与健康一、营养与健康v容貌形体美都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v生命力非常具有美学意义,要提高我们身体的素质及健康,各种营养素对维持身体营养、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二、营养与美容二、营养与美容v人体本身就是美的统一整体,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美容与营养是密切相关的,它是美容营养学需深入研究的课题。第三节第三节 饮食与美容保健饮食与美容保健v 一、饮食、营养一、饮食、营养v平衡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要求 v1.热能和营养素要达到营养要求v2.要有比例大体适合要求的各种氨基酸v3.保证必需脂肪的摄取量 v4.有充分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 v5
3、.充足的水分二、饮食和美容二、饮食和美容v 1.保证足够的营养v 2.保持肠道通畅v 3.忌过度饮酒v 4.多吃水果,保证 v 摄入适量的维生素v 5.平衡膳食v 6.注意摄入碱性食品 v 第四节第四节 健康、衰老与营养健康、衰老与营养v一、健康、衰老一、健康、衰老v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v衰老的定义:衰老是一种生物发展过程中的自然规律,也是人体新陈代谢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二、营养、衰老二、营养、衰老v1.合理的饮食,注意合理的营养,饮食中要注意低脂肪、低盐。多吃蔬菜、水果、植物油,尽量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v2.注意戒烟。v3
4、.保证足够的营养 衰老的进程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其中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营养的过剩和营养不足都会引起疾病,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v4.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 第二章第二章 各种美容问题的饮食调理各种美容问题的饮食调理v一、面部皮肤衰老的饮食调理一、面部皮肤衰老的饮食调理v二、面部痤疮的饮食调理二、面部痤疮的饮食调理v三、面部黄褐斑的饮食调理三、面部黄褐斑的饮食调理v四、敏感性皮肤的饮食调理四、敏感性皮肤的饮食调理v五、眼部肌肤饮食调理五、眼部肌肤饮食调理v六、肥胖的饮食调理六、肥胖的饮食调理一、面部皮肤衰老的饮食调理一、面部皮肤衰老的饮食调理v当人体衰老时,皮肤的皮脂腺、汗腺功能衰退,
5、汗液与皮脂排出减少,使皮肤逐渐失去光泽而变得干燥。皮肤血液循环功能减退,难以补充皮肤必要的营养。在颜面的表现是肌肤枯瘪无泽、皮肤苍白或焦黑,弹性减弱,干燥粗糙,萎缩,皱纹增加等衰老现象。(一)引起皮肤衰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引起皮肤衰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v1引起皮肤衰老的原因v(1)中医认为 v肾精不足脾胃虚弱饮食失宜v劳逸损伤情志不畅v(2)西医学认为西医学认为v自然衰老 健康因素 精神因素 v营养因素 生活习惯 环境因素 v内分泌因素 皮肤保养不当 2引起皮肤衰老的预防措施v(1)饮食宜忌 v(2)经常运动 v(3)生活规律 v(4)皮肤防护(防晒)v(5)皮肤养护 v(6)治疗疾病(二)
6、面部衰老皮肤的饮食疗法(二)面部衰老皮肤的饮食疗法v1.与抗皮肤衰老有关的食物与抗皮肤衰老有关的食物v(1)抗皮肤衰老的饮食措施)抗皮肤衰老的饮食措施 v肉皮类食品包括猪、鸡、鸭、鹅、鱼的皮,猪、牛、羊的蹄筋,以及甲鱼、乌龟的甲板、裙边,鸡鸭的爪和翅膀等。v富含核酸的食品有兔、动物肝脏、牡蛎、鱼虾、酵母、蘑菇、银耳、木耳、蜂蜜、花粉。每日摄取一定量的含核酸食品,可以消除细小浅纹,光滑皮肤。v鸡蛋蛋白质和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含硫丰富。乳清蛋白的分解产物有美白作用,乳酸具有洁肤、保湿、祛斑作用。v维生素C是产生黄酮类激素的基本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鲜枣、山楂、小青椒、西红柿等对促进皮肤的水分代谢,保
7、持细胞中充足的水分有一定效果。(2)抗皮肤衰老的合理营养 v选用优质蛋白食品如奶、蛋、鱼、瘦肉和豆浆等。蔬菜水果以新鲜为宜。v维生素的供给对皮肤保健比较重要,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毛囊角化而使皮肤粗糙;维生素B2、维生素B6缺乏可引起皮炎、口角炎及脱发。v必要时可食用保健食品,如晨饮蜂蜜一杯可养颜;枸杞大枣煲鸡蛋(枸杞1两,大枣8个,鸡蛋1个)或黑木耳煲红枣(黑木耳1两,红枣15枚)均能美发等。v抗皱的食物可选用核桃、菊花、香菇、胡萝卜、龙眼、黑芝麻、蜂乳、猕猴桃、刺梨、蛋清(外用)。2外用方法v(1)杏仁膏(备急千金要方)v【组成】杏仁、鸡子白适量。v【用法】杏仁研如膏,与鸡子白相和,于夜晚洗净
8、脸后涂面,第2天早上用温开水或米泔水洗净。此膏能绷紧面部皮肤,润肤祛皱。v(2)蛋清涂面、香蕉敷面。二、面部痤疮的饮食调理二、面部痤疮的饮食调理v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白头,能挤出粉渣样物,多见于青年男女。v痤疮又名“粉刺”、“青春痘”、“暗疮”。(一)痤疮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一)痤疮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v1发病原因v(1)中医认为:v肺经风热脾胃湿热v气血郁滞v(2)西医学认为:v遗传因素 饮食因素 激素因素 v胃肠功能 神经、精神因素 v某些药物 化妆品环境因素 2预防措施v(1)饮食宜忌 多食蔬菜、水果、薯类及纤维素含量高的
9、食物如韭菜、芹菜、香蕉等,保证大便通畅,使积聚在肠内的毒素排出体外;注意摄食含维生素A、B2、B6的食物,如金针菜、胡萝卜、菠菜、荠菜等,有利于上皮细胞的增生,防止毛囊角化,保持皮脂腺排泄通畅,预防粉刺。忌食高脂、高糖、辛辣刺激性强、水生贝壳类食物之品,少饮可乐、茶、咖啡等饮料。3皮肤防护 v(1)面部忌搽油性护肤品以及含有粉质化妆品 v(2)不要用手挤压粉刺 v(3)不要随便使用外用药物 v(4)讲究个人卫生 v(5)工作时,要尽可能避开接触油脂、粉尘、烟雾、氯、溴、碘化物和其它刺激物。v(6)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期精神紧张。4皮肤养护 v每日清洁面部23次,常用温水洗脸,使用性质温和的洗面
10、奶或硫磺皂。选择面部护肤品时,注意选油少水多的“水包油”型的霜膏,有助于本病的康复。每周进行12次专业治疗和护理。5调畅情志v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天的睡眠充足,使面部肌肉得到有效的放松与自我修复。(二)痤疮的饮食疗法(二)痤疮的饮食疗法v1.肺热型:选用绿豆粥、萝卜粥、百合粥。v2.血热型:选用荷叶粥、菊苗粥、薄荷粥。v3.肝郁型:芝麻壳60g,加水煎汁,饮汁同时吃金桔饼。三、黄褐斑的饮食调理三、黄褐斑的饮食调理v黄褐斑是指颜面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斑片,小的如钱币大小,或蝴蝶状;大的满布颜面如地图。颜色呈黄褐色或淡黑色,平摊于皮肤上,摸之不碍手。黄褐斑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口
11、周、眼眶周围,界线明显,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痒痛感。(一)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一)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v1 1发病原因发病原因v(1)中医认为:v肝气郁结v脾土亏虚v肾精亏损 v外受风邪(2 2)西医学认为:)西医学认为:v内分泌因素 物理性因素 v化学性因素 炎症性因素 v营养性因素 v长期的精神紧张,慢性肝功能不良、结核病、癌瘤、慢性酒精中毒等,均可诱发褐斑。2.黄褐斑的预防措施v(1)饮食忌宜 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C、A、E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花生米、动物肝脏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咖啡等。v(2)皮肤防护 避免日光曝晒 v(3)皮肤养护
12、 不滥用化妆品 v(4)治疗疾病 积极预防和治疗面部皮炎和妇科疾病;v(5)慎用药物 避免使用避孕药或镇静类药。v(6)调畅情志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二)黄褐斑饮食疗法(二)黄褐斑饮食疗法v1.桑椹蜜膏:桑椹100g,黑芝麻50 g,何首乌30 g,当归20 g,麦冬20 g,生地20 g。煎汁熬膏。用于血燥型。v2.香附鸡:香附20 g,枳壳10 g,金桔饼20 g,鸡1只,炖汤服用。用于气郁型。v3.五白糕:白扁豆50 g,白莲子50 g,白茯苓50 g,白菊花15 g,山药50 g,面粉200 g,白糖100 g,先将食物烤干磨粉,与面粉调匀,加水和糖和面。做成糕。久服。用于脾
13、虚型。v4.胡桃牛乳饮:核桃仁30,牛奶200,豆浆200,黑芝麻20。先将食物磨粉,与牛奶、豆浆共煮沸。用于血燥型。v5.柿叶霜涂面。四、敏感性皮肤的饮食调理四、敏感性皮肤的饮食调理v敏感性皮肤是指皮肤适应能力较差,皮肤一方面具有干性皮肤的特征,皮肤干燥缺乏油脂和水分,皮肤细嫩,面颊和鼻旁皮肤细紧而薄,有程度不同的毛细血管扩张现象,对冷热极为敏感,如果选用不合适的化妆品,极易出现面色发红、红斑、水疱、瘙痒、刺痛等皮肤过敏现象。敏感性皮肤具有以下特点.v1皮肤薄而细腻,有特殊的敏感皮肤呈粗糙状,可见微血管扩张,有时可见到红斑、脱屑、红肿等现象。v2皮肤对季节、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差,遇冷热变化、刮
14、风、日晒等情况,会出现皮肤发痒;起皮疹。v3容易对食物(如海鲜虾、蟹)、药物、化妆品过敏。(一)(一)敏感性皮肤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敏感性皮肤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v 1敏感性皮肤的发病原因v(1)中医认为v素体禀赋不v脾胃虚弱v外邪侵袭v(2)西医学认为v体质因素 v有一定的遗传性 外在损伤v生理因素 药物因素 2.敏感性皮肤的预防措施 v(1)清洁时注意不可过度。v(2)避免用含酒精、人造香料成份的护肤品及化妆品。v(3)敏感肌肤不宜做磨砂、去死皮及果酸面膜。v(4)选用新的护肤产品时,最好先取少量涂于耳背或手背上作测试,看看肌肤有否过敏反应。v(5)减少刺激,洗脸温度。v(6)充分保湿。v
15、(7)加强防护,注意防晒。v(8)注意营养平衡,可多吃一些牛奶、豆制品及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增强皮肤抵抗力;避免吃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多喝开水,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烟、酒。(二)敏感性皮肤的养护技术(二)敏感性皮肤的养护技术v1.外用药物v(1)脱敏粉v【组成】蝉衣、荆芥、防风、白附子、红花各等分。v【用法】上药研末。用藕粉调成软膜,涂于患处,每日2次。v(2)退红粉v【组成】三七、生地各15g,薄荷5g,益母草、黄芩各10g。v【用法】上药研末。用蛋清、奶粉或藕粉调成软膜外涂,同时加冷膜。v(3)退红霜v【组成】三七、小蓟、桃仁、红花各等分。v【用法】上药研末。调蛋清,涂于患处,每
16、日2次。v(4)去红方v【组成】白矾3g,杏仁49粒,轻粉2.1g,白梅肉7枚,大枫子49粒,京墨3g,五味子49粒,桃核7枚。v【用法】以上诸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搽面部。五、眼部肌肤饮食调理五、眼部肌肤饮食调理v眼睛周围的皮肤特别柔细纤薄,并有许多的皱褶,故眼周肌肤水分蒸发速度较快;同时,眼周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分布较少,特别容易干燥缺水。这些因素决定了眼睛是最容易老化并产生问题的地方。一般自25岁以后眼周肌肤就开始走下坡路,出现黑眼圈、鱼尾纹、眼袋、肉芽、浮肿等问题。所以,预防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眼部皱纹v眼部皱纹由浅至深分为三种:v由角质层缺水引起的干燥纹;v因角质层缺水引起有棘层细胞
17、萎缩而产生的线状纹(通常称鱼尾纹);v由真皮层纤维老化所产生的深皱纹。黑眼圈v黑眼圈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不佳及眼部色素沉积造成。眼袋v眼部微循环不畅,积聚了多余的水分和脂肪则导致了眼袋的产生,随年龄的增长和肌肤日渐松驰,也会使眼袋明显。(一)眼部衰老的表现、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一)眼部衰老的表现、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v1.1.眼部衰老的表现眼部衰老的表现v眼部皱纹、黑眼圈、眼袋v2.2.导致眼部衰老的原因导致眼部衰老的原因v(1)中医认为:v肝失调和脾失健运肾精不足v(2)西医学认为:v眼睛周围几乎没有皮脂腺和汗腺分布,容易起皱、衰老。v用眼疲劳。v不良的动作习惯,如眯眼、皱眉等。v内分泌失调、肾
18、脏有病等也会导致眼部衰老。(3)预防调摄 v卸妆清洁 v选用合适的眼部保养品 v饮食养护,猪蹄、猪皮、猪肘、鸡皮、鱼头、鱼鳞汤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能使细胞变得丰满,从而减少细纹,令肌肤变得光滑富有弹性。v必须戒除日常的不良行为习惯。v为强化眼部四周肌肤,使之富有弹性,可常做眼部运动。v 防晒 改善睡眠 保持乐观情绪,及时治疗疾病 3.3.眼部皮肤的养护技术眼部皮肤的养护技术v外用药物v(1)清目养阴洗眼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v【组成】甘菊花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尖1.5g,生地9g,夏枯草9g。v【用法】水煎,先熏后洗。此方疏风清肝,养阴明目,对眼部保健有益。v(2)眼胞消肿方
19、(美容护肤中医八法)v【组成】芙蓉叶30g,细茶15g。v【用法】煎细茶调上药为膏,涂于纸上,贴敷眼睑,每日1次。用于热邪郁滞之睡起目胞浮肿。六、肥胖的饮食调理六、肥胖的饮食调理v肥胖是指体内能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肥胖的危害v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骨关节病、某些肿瘤等慢性病和社会心理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导致早死、致残、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各国财政负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体重达600公斤的埃及妇女奥贝德(一)肥胖的表现、发病原因(一)肥胖的表现、发病原因v1.肥胖的诊断肥胖的诊断v(1)判定方法)判定方法v肥胖的标准是人为制
20、定的,用来衡量肥胖的标准很多,体内脂肪含量的测定是诊断肥胖的确切方法。按体内脂肪的百分率计算,如果男性25,女性30,可诊断为肥胖。临床上常用的判断肥胖的方法有:v水下称重法水下称重法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ody masss index,BMI)vBMI=体重身高2(kgm2)。v体重指数25者属于级;v体重指数为2530为级;v体重指数为3040为级;v体重指数40为级。v除了对肌肉发达的人、水肿的人及老人或儿童以外,对所有人群都可应用。v优点:简便、实用,根据它推测的体脂百分量与用“金标准”水下称重法所测得的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v缺点是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特征。v计算机断层法(CT)v腰围
21、(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WHR)即:肥胖度=腰围/臀围。标准体重与肥胖度(最常用)标准体重与肥胖度(最常用)v标准体重=身高(cm)105或v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男)或085(女)v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X100v标准:10为正常范围,10为超重,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肥胖度:肥胖度:(最常见的诊断标准)(最常见的诊断标准)v 成人标准体重测算:v 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v 女性:标准体重
22、(kg)身高(cm)1000.85;v 儿童标准体重测算:v 标准体重(kg)年龄(岁)28;v实测体重标准体重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正常正常:10%;超重:超重:10%20%;肥胖肥胖:20%肥胖度肥胖度100%儿童体重标准儿童体重标准v婴儿(16 个月):出生时体重(g)+月龄600=标准体重(g);v幼儿(712 个月):出生时体重(g)+月龄500=标准体重(g);v1 岁以上:年龄2+8=标准体重(kg);v若儿童身高超过标准参照成人计算。v理想体重表理想体重表 很多国家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地测量,计算出不同性别、不同能量及不同身高的理想体重表,我国目前尚无这种理想
23、体重表。v皮脂测定法皮脂测定法 因为肥胖的开始总是先在腰腹部堆积脂肪,所以测量胖瘦程度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即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方法是用食指和大拇指捏起腰腹部皮层,测量其厚度,如果厚度超过25mm,则属于肥胖。v其他测量脂肪含量的指标其他测量脂肪含量的指标 有皮褶厚度法、整体电传导法、体钾测定法、同位素稀释法、双能X线吸收法、磁共振显像法、中子激活法及红外线感应法等。因操作复杂或屑D价格昂贵,这些方法仅适用于科研。v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BMI和WHR作为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2 2)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v对亚洲人群的研究发现,当BMI23时,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24、国际及亚太地区研究肥胖的有关专家建议将亚洲人健康体重的切割点定为BMl 23。2000年2月提出了一个亚太地区人群超重肥胖的新标准:BMl 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为I级肥胖,30为级肥胖。v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 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3)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v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为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ity),占肥胖病总数的95以上。继发性肥胖是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病的症状性肥胖。此类肥胖仅占肥胖患者的5以下。v继发性肥胖常见的原因有: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库欣综合征、
25、高胰岛素性肥胖、性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在继发性肥胖中,成人以库欣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多见,儿童以颅咽管瘤所致的下丘脑性肥胖占首位。病病 因因v遗传:可呈一定的家族倾向,但其遗传基础未明。(ob/leptin)沈殿霞和她的女儿v(2)环境和社会因素环境和社会因素v 进食过量v 体力活动过少v 社会因素 v(3)摄食中枢的功能异常摄食中枢的功能异常v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食欲、营养物质的消耗和吸收。v内分泌系统:胰岛素、雌激素等v其它:营养因素 运动 棕色脂肪组织(BAT)3肾上腺素能受体(3AR)产后、绝经期后、产后、绝经期后、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对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物 营养 美容 讲稿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