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专题一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ppt(1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麦小麦(xiomi)病虫害防病虫害防治治第一页,共一百九十五页。第一第一(dy)部分部分小麦病害小麦病害 1.1.小麦病害的种类和危害;小麦病害的种类和危害;2.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gul)(gul)与防治技术;与防治技术;3.3.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4.4.小麦几种根病小麦几种根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5 小麦黑穗病小麦黑穗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6 6 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
2、及防治技术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7 7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第二页,共一百九十五页。小麦小麦(xiomi)病害病害叶部病害叶部病害(bnghi)穗部病害穗部病害(bnghi)根茎部病害根茎部病害全株性病害全株性病害锈病:条锈、叶锈、秆锈锈病: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白粉病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赤霉病赤霉病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秆黑粉秆黑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第三页,共一百九十五页。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
3、述我我国国小小麦麦播播种种面面积积和和产产量量仅仅次次于于水水稻稻(shudo),居居第第二二位位。全全世世界界记记载的小麦病害有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多种,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多种。多种。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一直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历史上曾经几度大流行,损失惨重。一直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历史上曾经几度大流行,损失惨重。小小麦麦赤赤霉霉病病一一直直是是长长江江流流域域麦麦区区的的主主要要病病害害,1985年年全全国国大大爆爆发发,仅仅河河南南省省就就损损失失小小麦麦8.5亿亿kg。该该病病不不仅仅造造成成产产量量损损失失,更更为为重重要要的的是是赤赤霉霉菌菌所产生的很多毒素对人
4、畜具有毒性。所产生的很多毒素对人畜具有毒性。随随着着栽栽培培制制度度的的改改进进和和肥肥水水条条件件的的提提高高,20世世纪纪90年年代代前前后后,小小麦麦白白粉粉病病曾曾频频频频流流行行,损损失失很很大大。尽尽管管利利用用三三唑唑类类杀杀菌菌剂剂防防治治麦麦类类白白粉粉病病效效果果很好,但研究表明白粉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日益突出,问题十分严重。很好,但研究表明白粉菌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日益突出,问题十分严重。近近年年来来,小小麦麦纹纹枯枯病病、全全蚀蚀病病和和小小麦麦叶叶枯枯病病发发生生日日趋趋严严重重,已已经经成成为为许多麦区的重要病害。由于目前缺乏抗病品种,危害还在加剧。许多麦区的重要
5、病害。由于目前缺乏抗病品种,危害还在加剧。病毒病病毒病、黑穗病黑穗病在局部地区仍有一定危害。在局部地区仍有一定危害。第四页,共一百九十五页。第二节第二节小麦小麦(xiomi)(xiomi)锈病锈病 WHEAT RUSTWHEAT RUST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是是世世界界范范围围的的小小麦麦病病害害,在在我我国国是是小小麦麦三三种种锈锈病病中中发发生生最最广广、危危害害最最重重的的病病害害,主主要要发发生生于于西西北北、西西南南、黄黄淮淮海海等等冬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
6、病害,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中国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中国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小麦秆锈病小麦秆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ynhi)、长江流域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冬麦区及东、长江流域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冬麦区及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给小
7、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第五页,共一百九十五页。一、症状一、症状(zhngzhung)(zhngzhung)第六页,共一百九十五页。条锈病条锈病主主要要危危害害叶叶片片,也也可可危危害害叶叶鞘鞘、茎茎秆秆及及穗穗部部。小小麦麦受受害害后后,叶叶片片表表面面出出现现褪褪绿绿斑斑,以以后后产产生生黄黄色色疱疱状状夏夏孢孢子子堆堆,后后期期产产生生黑黑色色的的疱疱状状冬冬孢孢子子堆堆。条条锈锈病病夏夏孢孢子子堆堆小小,长长椭椭圆圆形形,在在成成株株上上沿沿叶叶脉脉排排列列成行成行(chnxn),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chnxn)。第七页,共一百九十五页。叶锈病叶锈病
8、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主要危害小麦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害叶鞘和茎。叶片受害,产生许多散乱多散乱(snlun)的、不规则排列的的、不规则排列的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圆形至长椭圆形的橘红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菌小而孢子粉。夏孢子堆较秆锈菌小而比条锈病菌大,多发生在叶片正比条锈病菌大,多发生在叶片正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面。后期在叶背面散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色冬孢子堆。第八页,共一百九十五页。秆锈病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也可危害叶片
9、和穗部。夏孢子堆长椭圆形,在三种锈病中最大,隆起种锈病中最大,隆起(lnq)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成熟后表皮大片开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并向外翻起如唇状,散出锈褐色夏孢子粉。后期产生黑色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小麦上三种锈病的症状有时容易混淆。田间诊断时,可根据小麦上三种锈病的症状有时容易混淆。田间诊断时,可根据“条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加以区分。加以区分。第九页,共一百九十五页。三、病原三、病原(bngyun)(bngyun)物物1.学名及分
10、类学名及分类条锈病菌:条形柄锈菌条锈病菌: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Puccinia striiformis f.sp.f.sp.triticitritici叶锈病菌:隐匿叶锈病菌:隐匿(ynn)(ynn)柄锈菌柄锈菌 Puccinia recondita Puccinia recondita f.sp.f.sp.tritici tritici秆锈病菌:禾柄锈菌秆锈病菌:禾柄锈菌 Puccicinia graminis Puccicinia graminis f.sp.f.sp.tritici tritici 三种病菌均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三种病菌均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
11、属。第十页,共一百九十五页。条锈病菌秆锈病(xibng)菌叶锈病菌第十一页,共一百九十五页。2.病原形态条条锈锈病病菌菌:夏夏孢孢子子堆堆长长椭椭圆圆形形,橙橙黄黄色色。夏夏孢孢子子单单胞胞、球球形形,表表面面有有细细刺刺,鲜鲜黄黄色色;冬冬孢孢子子堆堆多多生生于于叶叶背背,长长期期埋埋生生于于寄寄主主表表皮皮下下,灰灰黑黑色色。冬冬孢孢子子双双胞胞,棍棍棒棒形形,顶顶部部扁扁平平或或斜斜切切;分分隔隔处处稍稍缢缢缩缩,褐褐色色,上上浓浓下下淡淡,柄柄短短,有有色色。小小麦麦条条锈锈菌菌迄迄今今尚尚未未发发现现有有性性态态,故故锈锈孢孢子子和和性孢子不详。性孢子不详。叶锈病菌叶锈病菌:叶锈菌是
12、全孢型转主寄生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叶锈菌是全孢型转主寄生锈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后产生担孢子。在国外,唐松草和小乌头是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叶锈菌在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我担孢子。在国外,唐松草和小乌头是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叶锈菌在其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我国,叶锈菌的转主寄生现象国,叶锈菌的转主寄生现象(xinxing)和转主寄主均未得到证实。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黄和转主寄主均未得到证实。夏孢子单胞,球形或近球形,黄褐色,表面有微刺,冬孢子双胞,棍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暗褐色。褐色,表面有微刺,冬孢子双胞,棍棒状,上宽下窄
13、,顶部平截或稍倾斜,暗褐色。秆锈病菌秆锈病菌:秆锈菌是全孢型转主寄生菌。在小麦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秆锈菌是全孢型转主寄生菌。在小麦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转主寄主小檗(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侵染转主寄主小檗(Berberis spp.)和十大功劳()和十大功劳(Mahonia spp.),在),在其叶片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其中的锈孢子只侵染小麦,经发育后形成夏孢子堆并产生其叶片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其中的锈孢子只侵染小麦,经发育后形成夏孢子堆并产生夏孢子。夏孢子堆椭圆形至狭长形,夏孢子单胞,暗黄色,长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有柄,夏孢子。夏孢子
14、堆椭圆形至狭长形,夏孢子单胞,暗黄色,长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有柄,双胞,椭圆形或长棒形,浓褐色,表面光滑,横隔处稍缢缩,顶端壁厚,圆形或略尖,有孢子双胞,椭圆形或长棒形,浓褐色,表面光滑,横隔处稍缢缩,顶端壁厚,圆形或略尖,有孢子柄。柄。第十二页,共一百九十五页。3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条条锈锈病病菌菌:小小麦麦条条锈锈菌菌生生长长发发育育所所要要求求的的温温度度较较低低。菌菌丝丝生生长长和和夏夏孢孢子子形形成成的的适适温温为为1015;夏夏孢孢子子萌萌发发的的最最低低温温度度为为23,最最高高温温度度2026,最最适适温温度度710;侵侵入入适适温温912。夏夏孢孢子子萌萌发发不不需需光
15、光照照,但但侵侵入入后后需需光光照照。光光照照充充足足时时,病病菌菌在在植植物物上上能能正正常常生生长长和和发发育育;光光照照不不足足时时,生生长长发发育育受受抑抑。夏夏孢孢子子的的萌萌发发和和入入侵侵需需饱饱和和湿湿度度或或叶叶面面具具水水滴滴(水水膜膜)。条条锈锈菌菌夏夏孢孢子不耐高温,在子不耐高温,在36下经下经2d即失去即失去(shq)生活力。生活力。叶叶锈锈病病菌菌:小小麦麦叶叶锈锈菌菌对对温温度度的的适适应应范范围围较较广广,既既耐耐低低温温,又又耐耐高高温温。夏夏孢孢子子萌萌发发温温度度为为231,最最适适温温度度1520,在在有有水水膜膜时时即即可可萌萌发发。冬冬孢孢子子、锈锈
16、孢孢子子的的萌萌发发适适温温分分别别为为1419和和2022。秆秆锈锈病病菌菌:秆秆锈锈菌菌要要求求较较高高的的温温度度,菌菌丝丝生生长长和和夏夏孢孢子子形形成成的的最最适适温温度度为为2025,最最低低温温度度为为15。夏夏孢孢子子萌萌发发的的最最低低温温度度为为3,最最高高温温度度31,最最适适温温度度为为1822。冬冬孢孢子子萌萌发发和和担担孢孢子子形形成成的的最最适适温温度度均均为为20。在在小小檗檗上上,锈锈孢孢子子形形成成的的最最适适温温度度为为2032,而而萌萌发发适适温温为为1618。夏夏孢孢子子的的萌萌发发和和入入侵侵需需在在叶叶表表面面具具水水滴滴(或或水水膜膜)或或100
17、的的大大气气湿湿度度下下进进行行。病病菌只有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才能在植物上正常生长和发育,否则其生长和发育就会受到抑制。菌只有在充足光照条件下才能在植物上正常生长和发育,否则其生长和发育就会受到抑制。第十三页,共一百九十五页。病原菌致病性分化病原菌致病性分化:条锈菌生理分化条锈菌生理分化:鉴定出条中鉴定出条中1号至号至31号共号共31个小种个小种和和40多个致病类型多个致病类型。叶锈菌生理分化:叶锈菌生理分化:我国利用我国利用8个通用个通用(tngyng)鉴别寄主,共命名鉴别寄主,共命名叶中系列小种叶中系列小种44个个,其中优势小种为叶中其中优势小种为叶中1、2、3、4和和34号等号等。秆锈菌生
18、理分化:秆锈菌生理分化:鉴定出我国有鉴定出我国有17、19、21、21C1、21C2、21C3,34、34C1、34C2、34C3、34C4、34C5,116、40、194和和207等重要小麦秆锈小种和致病类型,等重要小麦秆锈小种和致病类型,其中其中21小种群为优势小种群,其次小种群为优势小种群,其次为为34小种群,小种群,21C3为优势小种。为优势小种。小种小种34C2、116、40和和34C4的毒力较强,但出现频率一直的毒力较强,但出现频率一直很低。很低。第十四页,共一百九十五页。四、病害循环四、病害循环(Diseases Cycle Diseases Cycle)病原越冬场所病原越冬场所
19、(chn su)(chn su);传播方式;传播方式;侵染途径;侵染途径;再侵染;再侵染;第十五页,共一百九十五页。条锈病条锈病1。越越夏夏: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是是一一种种低低温温病病害害,不不耐耐高高温温,因因此此越越夏夏便便成成为为条锈病侵染循环中的关键环节。条锈病侵染循环中的关键环节。夏夏季季最最热热一一旬旬均均温温超超过过2223,条条锈锈菌菌便便不不能能越越夏夏,这这可可作作为为条条锈锈菌菌越越夏夏的的温温度度上上限限。条条锈锈菌菌以以连连续续侵侵染染的的方方式式在在夏夏季季冷冷凉凉山山区区和和高高原原地地区区的的晚晚熟熟小小麦麦、自自生生麦麦苗苗和和其其他他越越夏夏寄寄主主(如如
20、黑黑麦麦和和禾禾本本科科杂杂草草等等)上上越越夏夏,并并以以前前两两种种为为主主。我我国国东东部部平平原原麦麦收收后后高高温温高高湿湿,气气温温远远超超过过其其越越夏夏温温度度上上限限,且且小小麦麦收收获获至至秋秋苗苗出出土土的的时时间间间间隔隔长长达达数数月月,夏夏孢孢子子显显然然不不能能在在此此越越夏夏。甘甘肃肃、青青海海、四四川川、云云南南等等高高寒寒地地区区,海海拔拔高高、气气温温低低,条条锈锈菌菌可可在在晚晚熟熟冬冬麦麦(dnmi)、春春麦麦及及自自生生麦麦苗苗上上越越夏夏。其其中中西西北北和和川川西西北北越越夏夏区区是是东东部部广广大大麦麦区区秋秋苗苗感感病病的的主主要要菌菌源源基
21、基地地,陇陇南南和和陇陇东东是是引引起起我我国国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流流行行的的关关键键地地区区。云云南南、新新疆疆越越夏夏菌菌源源的的作作用用主主要要仅仅限限于于该该地地区区。华华北北地地区区的的越越夏夏菌菌源源很很少。少。第十六页,共一百九十五页。秋苗发病秋苗发病:越夏后的病菌,秋季随气流从越夏区逐步向冬麦区传播蔓延,越夏后的病菌,秋季随气流从越夏区逐步向冬麦区传播蔓延,侵染秋苗。距越夏区越近,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重。陇东、陇南早播麦侵染秋苗。距越夏区越近,播种越早,秋苗发病越重。陇东、陇南早播麦田田9月上旬播种,月上旬播种,9月底至月底至10月初就出现病叶。距越夏区越远、播期越迟,月初就
22、出现病叶。距越夏区越远、播期越迟,秋苗发病就越轻。关中东部和黄河以北麦区多在秋苗发病就越轻。关中东部和黄河以北麦区多在1011月才出现病叶,江淮月才出现病叶,江淮麦区要到麦区要到11月以后才出现病叶,而且几率极低。月以后才出现病叶,而且几率极低。越冬:越冬:冬季当气温降至冬季当气温降至12时,条锈病便停止发展。时,条锈病便停止发展。病菌以侵入叶组织病菌以侵入叶组织的菌丝体休止越冬。只要的菌丝体休止越冬。只要(zhyo)受侵叶片未被冻死,病菌即可渡过寒受侵叶片未被冻死,病菌即可渡过寒冬。冬。第十七页,共一百九十五页。春季流行春季流行:小麦条锈菌越冬之后,早春旬均温上升到小麦条锈菌越冬之后,早春旬
23、均温上升到23,旬最高气温上升到,旬最高气温上升到29时,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开始复苏产孢。此时若遇春雨和结露,越冬病叶产生的孢子时,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开始复苏产孢。此时若遇春雨和结露,越冬病叶产生的孢子就能侵染返青后的新生叶片,使症状向上部和周围叶片扩展,引起春季流行。就能侵染返青后的新生叶片,使症状向上部和周围叶片扩展,引起春季流行。条锈病在田间的发病过程与菌源的来源密切相关。条锈病在田间的发病过程与菌源的来源密切相关。以当地越冬菌源为主的地区以当地越冬菌源为主的地区,春季流行,春季流行要经过要经过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发病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发病三个阶段。春季流行可划分为几个连续的、
24、具有不三个阶段。春季流行可划分为几个连续的、具有不同流行特点的时期,即同流行特点的时期,即始发期、点片期、普发期和严重期始发期、点片期、普发期和严重期。在以外来菌源为主的地区在以外来菌源为主的地区,田间发病的特点是大面积突发,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发,田间发病的特点是大面积突发,田间病叶分布均匀,发病部位多在旗叶和下一叶,找不到或很难找到基部病叶向上部和四周叶片蔓延的中心。病部位多在旗叶和下一叶,找不到或很难找到基部病叶向上部和四周叶片蔓延的中心。一般锈病以本地菌源危害较大,若外来菌源来得早且数量大时,亦可引起严重一般锈病以本地菌源危害较大,若外来菌源来得早且数量大时,亦可引起严重危害。危害。如华
25、北地区发生的如华北地区发生的3次大流行就是次大流行就是(jish)如此。如此。春季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危害的主要时期。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前题下,在我国多数春季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危害的主要时期。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前题下,在我国多数麦区,麦区,决定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决定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越冬菌量大,春季降雨量。越冬菌量大,春季降雨量多,容易引起条锈病流行。多,容易引起条锈病流行。第十八页,共一百九十五页。叶锈病叶锈病小小麦麦叶叶锈锈菌菌以以夏夏孢孢子子世世代代完完成成(wnchng)侵侵染染循循环环,其其越越夏夏和和越越冬冬的的地地区区均均较较广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小麦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