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水和电解质代谢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一章水和电解质代谢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水和电解质代谢课件.ppt(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第十一章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水和无机盐代谢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水和无机盐代谢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一)解释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一)解释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体液的分布和含量、体液的交换。(二)说明体液的分布和含量、体液的交换。(三)概述钾、钠、氯的代谢。(三)概述钾、钠、氯的代谢。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一)能正确描述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一)能正确描述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二)能从高血钾的发病原因及过程来说明(二)能从高血钾的发病原因及过程来说明高血钾症的预防和处理。高血钾症的预防和处理。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水和无机盐代
2、谢 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营养素,也是构成体,也是构成体液的液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物质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体。物质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体液中进行。因此体液的含量、分布、组成、渗透压液中进行。因此体液的含量、分布、组成、渗透压及及PHPH的相对平衡是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的相对平衡是保证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必要条件要条件。当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和某些病理情况。当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和某些病理情况下,导致体液含量、分布和组成的变化称为下,导致体液含量、分布和组成的变化称为水、无水、无机盐平衡失调机盐平衡失调。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水和无机盐代谢
3、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一、体液的分布和含量一、体液的分布和含量 组织液中还包括淋巴液、消化液、脑脊组织液中还包括淋巴液、消化液、脑脊液、渗出液和漏出液,含量低。液、渗出液和漏出液,含量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4040%)细胞外液(细胞外液(2020%)体液(体液(60%60%)组织间液(组织间液(1515%)血血 浆浆(5%5%5%5%)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1 1)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直接影响着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直接影响着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2 2)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组织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环境之组织细胞之间和机体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机体各细胞生存的间进行物质交换
4、的媒介,是机体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体液含量及分布因年龄、性别、胖瘦情况而体液含量及分布因年龄、性别、胖瘦情况而异。异。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体液总量逐渐减少,如新生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体液总量逐渐减少,如新生儿体液量可达体重的儿体液量可达体重的80%80%,成人体液量占体重,成人体液量占体重60%60%,而老年人体液量只占体重的而老年人体液量只占体重的55%55%;由于脂肪疏水,肥;由于脂肪疏水,肥胖者的体液量比体重相同的瘦者为少,女性脂肪较胖者的体液量比体重相同的瘦者为少,女性脂肪较多,体液量比男性为少。多,体液量比男性为少。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小儿体液特点小
5、儿体液特点1.1.新生儿体液总量最高,达新生儿体液总量最高,达80%80%(按公斤体重),随年(按公斤体重),随年龄增加,体液总量逐渐减少,至龄增加,体液总量逐渐减少,至2 2岁时,与成人接近。岁时,与成人接近。2.ECF2.ECF,尤其是组织间液占的比重较大。,尤其是组织间液占的比重较大。3.3.血浆的增长与体重增长平行,占体重血浆的增长与体重增长平行,占体重5%5%。4.4.每天需水量高,水交换率高。每天需水量高,水交换率高。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电解质电解质血浆血浆 组织间液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离子离子)()(
6、电荷电荷)(离子离子)()(电荷电荷)(离子离子)()(电荷电荷)阳阳离离子子NaNa+14514514514513913913913910101010K K+4.54.54.54.54 44 4158158158158MgMg2+2+0.80.81.61.60.50.51 115.515.53131CaCa2+2+2.52.55 52 24 43 36 6合计合计152.8152.8156156145.5145.5148148186.5186.52052051 1、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与分布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电解质电解质血浆血浆 组织间液组织间液 细胞内液细胞内
7、液(离子离子)()(电荷电荷)(离子离子)()(电荷电荷)(离子离子)()(电荷电荷)阴阴离离子子ClCl-1031031031031121121121121 11 1HCOHCO3 3-272727272525252510101010HPOHPO4 42-2-1 12 21 12 212122424SOSO4 42-2-0.50.51 10.50.51 19.59.51919蛋白质蛋白质2.252.2518180.250.252 28.18.16565有机酸有机酸5 55 56 66 616161616有机磷酸有机磷酸()()23.323.37070合计合计138.75138.7515615
8、6144.75144.7514814879.979.9205205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体液中的电解质体液中的电解质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阴离子细胞细胞外液外液NaNaNaNa+K K K K+Ca Ca Ca Ca+Mg Mg Mg Mg+ClClClCl-HCO HCO HCO HCO3 3 3 3-SOSOSOSO4 4 4 42-2-2-2-HPO HPO HPO HPO4 4 4 42-2-2-2-有机酸有机酸有机酸有机酸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内液内液内液内液K K K K+MgMgMgMg+Na Na Na Na+Ca Ca Ca Ca+HPOHPOHPOHPO4 4 4 42
9、-2-2-2-蛋白蛋白蛋白蛋白SOSOSOSO4 4 4 42-2-2-2-HCO HCO HCO HCO3 3 3 3-Cl Cl Cl Cl-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2 2、电解质的分布特点、电解质的分布特点(1 1)各部分体液中其阴阳离子总量相等,故体)各部分体液中其阴阳离子总量相等,故体液呈电中性。液呈电中性。(2 2)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电解质的分布差异很)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电解质的分布差异很大。大。细胞膜上的细胞膜上的Na+Na+K+K+泵泵 ,造成内外液离子,造成内外液离子种类不同种类不同(3 3)细胞内液中电解质的总量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电解质的总量大于细胞外液,但细胞内外
10、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但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4 4)血浆蛋白质高于组织间液)血浆蛋白质高于组织间液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二、体液的交换二、体液的交换 机体内各部分体液间交换除了机体内各部分体液间交换除了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外外主要靠主要靠渗透现象渗透现象来完成。各部分体液的来完成。各部分体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体液流动的是体液流动的动力动力。构成体液渗透压的物质有。构成体液渗透压的物质有无机离子和蛋白质无机离子和蛋白质。由无机离子构成的渗透压。由无机离子构成的渗透压成为成为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构成的渗,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构成的渗透压称为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第一节第一
11、节 体体 液液1 1、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的交换、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的交换 血浆和组织间液有血浆和组织间液有毛细血管壁相隔毛细血管壁相隔。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一种是一种半透膜半透膜。由于血浆蛋白质浓度远远高于组织。由于血浆蛋白质浓度远远高于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的浓度,故血浆胶体渗透压间液中的蛋白质的浓度,故血浆胶体渗透压高于高于组组织间液中的胶体渗透压。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水和织间液中的胶体渗透压。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水和小分子物质的流向取决于两者之间各种压力的对比,小分子物质的流向取决于两者之间各种压力的对比,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和组织间液静水压组织间液静水压能促进水能促进水和小分子物质进
12、入毛细血管,而和小分子物质进入毛细血管,而组织间液胶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体渗透压和和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则能促进这些物质则能促进这些物质进入组织液。进入组织液。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为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为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之和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静水压之和的压之和与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间液静水压之和的差值。差值。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3.99+1.993.99+1.99)()(3.32+1.333.32+1.33)=1.33kPa=1.33kPa,水、无机盐及各种营养物质有血浆流入组织间液。水、无机盐及
13、各种营养物质有血浆流入组织间液。毛细血管静水端的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静水端的有效滤过压=【(1.59+1.991.59+1.99)(3.32+1.333.32+1.33)】kPa=kPa=1.07kPa1.07kPa,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 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不断有液体滤出,在静脉端不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不断有液体滤出,在静脉端不断有液体反流,同时水、无机盐及各种代谢产物也断有液体反流,同时水、无机盐及各种代谢产物也进行了有组织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当动脉进行了有组织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当动脉血压增高或静脉血压增高及血浆蛋白减少时,均可血压增高或静脉血压增高及血浆蛋白减少时,均可使组织间液
14、反流受阻而发生水肿。使组织间液反流受阻而发生水肿。2 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交换、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交换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交换是通过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细胞膜进行的。细胞膜是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的进行的。细胞膜是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的半透膜半透膜,对物质的透过有高度的对物质的透过有高度的选择性选择性,第一节第一节 体体 液液 由于无机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远大于蛋白质所产由于无机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远大于蛋白质所产生的渗透压,因而决定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物生的渗透压,因而决定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因素是质交换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离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无
15、机离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水可以自由透过细胞膜,故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水可以自由透过细胞膜,故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存在渗透压差时,主要靠水的转移来维持细胞之间存在渗透压差时,主要靠水的转移来维持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内液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水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引起细胞皱缩;高时,水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引起细胞皱缩;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水从细胞外转移。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水从细胞外转移。第二节第二节 水水平衡平衡一一、水的水的生理生理功能功能 (一)调节体温(一)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水的比热大)(二)促进(二)促进并参与并
16、参与物质代谢物质代谢 (三)运输作用(三)运输作用(溶解于水的物质)(溶解于水的物质)(四)润滑作用(四)润滑作用(唾液、泪液、关节液)(唾液、泪液、关节液)(五)维持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五)维持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主要是结合水)(主要是结合水)第二节第二节 水水平衡平衡二、水的动态平衡二、水的动态平衡(一)(一)水的水的摄入摄入:饮水饮水1200ml1200ml(生活习惯、气温条件、劳动强度)(生活习惯、气温条件、劳动强度)食物水食物水1000ml1000ml(不同的食物的水的含量不一样)(不同的食物的水的含量不一样)代谢水代谢水300ml300ml 每天摄入总量每天摄入总量2500ml2500
17、ml 第二节第二节 水水平衡平衡(二)(二)水的水的排出排出肺呼吸肺呼吸350ml350ml粪便排出粪便排出150ml150ml皮肤蒸发皮肤蒸发500ml500ml(非显性出汗,纯水;显性出汗,(非显性出汗,纯水;显性出汗,低渗溶液。)低渗溶液。)肾排出肾排出100010002000ml2000ml,平均为平均为1500ml 1500ml 每天排除总量每天排除总量2500ml2500ml (最低需要量(最低需要量(人体每天至少排固体物人体每天至少排固体物35g35g,每克需要,每克需要15ml,15ml,成成人每天至少排尿人每天至少排尿500ml500ml。少于。少于500ml500ml称为少
18、尿,称为少尿,少于少于100ml100ml称为无尿。称为无尿。)第二节第二节 水水平衡平衡三、婴幼儿、老年人水代谢特点三、婴幼儿、老年人水代谢特点(一)婴幼儿水代谢特点(一)婴幼儿水代谢特点1 1、体内含水较多、体内含水较多 新生儿新生儿80%80%,婴儿婴儿70%70%,儿童儿童65%65%。2 2、生长发育迅速、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高于成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高于成人。人。3 3、肾脏浓缩尿的功能差、肾脏浓缩尿的功能差,因此尿量相对较多。,因此尿量相对较多。4 4、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水的调节,对水的调节功能较差,不能耐受缺水。功能较差
19、,不能耐受缺水。第二节第二节 水水平衡平衡(二)老年人水代谢特点二)老年人水代谢特点1 1、体内水分减少、体内水分减少2 2、老年人摄入液体少,口渴感减弱、老年人摄入液体少,口渴感减弱3 3、肾质量减轻肾体积缩小、肾质量减轻肾体积缩小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一、一、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一)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水平衡(一)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水平衡 Na+Na+、Cl-Cl-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子K+K+、HPOHPO4 42-2-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子。(二)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二)维持体液的酸碱平
20、衡 体液中的体液中的Na+Na+、K+K+、HCOHCO3 3-、HPOHPO4 42-2-及蛋白质及蛋白质离离子子 参与体液缓冲体系的构成参与体液缓冲体系的构成 ,从而维持,从而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体液的酸碱平衡。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三)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三)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CaCa+Mg+Mg+H+H+NaNa+K+K+NaNa+Ca+Ca+Mg+Mg+H+H+K+K+骨骼肌骨骼肌心肌心肌(四)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四)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1.1.作为酶的辅助因子或激活剂影响酶的活性作为酶的辅助因子或激活剂影响酶的活性 例
21、:例:Cl-Cl-是淀粉酶的激活剂是淀粉酶的激活剂 2.2.参与或影响物质代谢参与或影响物质代谢 例:例:K+K+参加糖原、蛋白质的合成参加糖原、蛋白质的合成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二钠二钠和氯和氯的代谢的代谢(一)(一)钠的含量与分布钠的含量与分布 正常人体内正常人体内45 45-50mmol/kg 50mmol/kg体重体重(约(约g/kgg/kg体体重)重)血浆中钠含量约为血浆中钠含量约为135135-145mmol/L145mmol/L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45%45%细胞内液细胞内液10%10%骨骼骨骼45%45%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二)(二)钠的吸收与排泄钠的
22、吸收与排泄 钠的吸收主要来自饮食中的钠的吸收主要来自饮食中的NaClNaCl,需要量约为,需要量约为4.54.5-9g9g 钠主要由肾脏排出,少量由粪便及汗排出钠主要由肾脏排出,少量由粪便及汗排出 肾小球对钠的重收率正常为肾小球对钠的重收率正常为99.4%99.4%,可调节,可调节当血当血Na+Na+浓度高时,肾小管对浓度高时,肾小管对Na+Na+的重吸收降低的重吸收降低当血当血Na+Na+浓度低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浓度低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作用增强钠吸收与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钠吸收与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三
23、)氯的含量与分布(三)氯的含量与分布 正常人体内正常人体内33mmol/kg33mmol/kg体重体重 血浆与组织间液中血浆与组织间液中 (婴儿多至(婴儿多至52mmol/kg52mmol/kg体重)体重)少量细胞内液,主要少量细胞内液,主要为分泌为分泌Cl-Cl-的细胞的细胞 (四)氯的吸收与排泄(四)氯的吸收与排泄 食物中的食物中的Cl-Cl-大都与大都与Na+Na+一起被小肠吸收。一起被小肠吸收。主要经肾随尿排泄,小部分由汗排出。过量的主要经肾随尿排泄,小部分由汗排出。过量的Cl-Cl-可随可随Na+Na+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三三、钾的
24、代谢钾的代谢(一)(一)钾的含量与分布钾的含量与分布正常人体内正常人体内3030-50mmol/kg50mmol/kg体重体重 (约(约2g/Kg2g/Kg体重)体重)细细胞内液胞内液98%98%细胞外液细胞外液2%2%细胞内液细胞内液K+K+浓度为浓度为158 mmol/L158 mmol/L,血浆钾浓度为,血浆钾浓度为3.53.5-5.4mmol/L5.4mmol/L。糖原或蛋白质合成时糖原或蛋白质合成时:细胞外细胞外 细胞内细胞内(0.150.15、0.45mmol0.45mmol)、)、钾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糖原或蛋钾在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糖原或蛋白质分解时,白质分解时,细胞内细胞内 细
25、胞外细胞外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二)(二)钾的吸收与排泄钾的吸收与排泄每日钾需要量为每日钾需要量为2 2-4 g4 g,主要来自食物,主要来自食物食物中的钾食物中的钾90%90%经消化道吸收,其余经消化道吸收,其余未消化未消化部部分经粪便排出分经粪便排出。钾吸收与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钾吸收与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排。第三节第三节 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三)影响钾平衡的因素(三)影响钾平衡的因素1 1、进出平衡、进出平衡 机体钾的进出平衡主要依靠机体钾的进出平衡主要依靠肾肾的调节。尿中排的调节。尿中排钾来自远曲小管对钾的分泌,主要影响有两个方面: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一 电解质 代谢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