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提分攻略2 Ⅰ 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讲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提分攻略2 Ⅰ 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提分攻略2 Ⅰ 抓住文言翻译“3关键”讲义.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提分攻略提分攻略 2 2 文言翻译文言翻译“3“3 关键关键” “4“4 步骤步骤” 抓住文言翻译抓住文言翻译“3“3 关键关键”圈定实词5 类实词精准译一、 “审”出重点实词文言文翻译,要有审题意识。所谓“审题” ,指的是一审语境,即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和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采分点,看哪几个词可作为采分点。就实词而言,哪些可能作为采分点呢?从词性上看首先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名词。从频率上看120 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采分点。从特殊性上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如“妻子” “前进”)、偏义复词、活用词、通假字 5 类词通常为重要实词;繁难、
2、生僻的字词也可能是重要实词。上述几类词语,一旦确认,就要用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二、 “译”准重点实词1 1通假字本字本义通假字在翻译中虽不常见,但准确识别并翻译到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如何判断通假字的本字并推断其意义呢?(1)依据事理判别本字在某个句子中,依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关系,确定了相应词语的词性,而按照这个字的本义或常用义解释时,就会感到不合事理,这时,我们就应意识到这个字是通假字。如“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的“直”字,如果按照常用义“不弯曲”理解,我们会感到语意突然中断,这时就要意识到“直”是“值”的通假字。(2)依据类型推断本义当意识到某
3、字为通假字之后,就要推断其本字应该是哪一个,然后再确定其意义。通假可以分为“同音代替”(如“禽”通“擒” ,擒获)、 “近音代替”(如“县”通“悬” ,悬挂)、 “其他代替”三种情况。如“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句式相同, “知” “行” “德” “而”应为同一类词语,为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而”通“能” 。因为,我们常说“德” “行” “能” 。这种情况既非“同音代替” ,也非“近音代替” ,而是“其他代替” 。即时训练1 1(2016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
4、,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2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译文: 【答案】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考查点:“啖” ,吃;“矢”通“屎” ;“囊” ,名词作状语)【参考译文】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2 2一词多义语境确定
5、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有的词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对于一词多义,除了靠平时积累外,还要注意:(1)巧记本义、引申义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素”的本义是白色的丝织品。由本义“白色的丝织品”引申为“白色” ,再引申为“白白地” ,所以诗经中的“素餐”指“白白地吃闲饭” 。“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由本义“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引申为“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2)紧扣语境细推断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如:解释下文中“迫”的意思。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
6、党,南迫洛阳。(后汉书邓寇列传)“迫”有“逼迫” “迫近”等义项。审视“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一句可以看出, “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接近”更符合上下文意。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 ,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即时训练2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曹)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3”迪坐是免,而利用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为会灵观使,进尚书右仆射。(节选自宋史曹利用传)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
7、;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译文: 【答案】 凭借一纸文章受到君主的赏识,我比不上李迪;(敢)舍弃生命(或“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凶险不测的敌军之中,李迪比不上我。(考查点:“片” “遇” “捐躯” “逮”都是多义词)【参考译文】曹利用执政时间长了,很有些仗恃自己的功劳而无所顾忌。天禧二年(1018),辅佐大臣丁谓与李迪在皇帝面前争论,李迪指责丁谓是奸臣,并说曹利用与丁谓是同党。曹利用说:“凭借一纸文章受到君主的赏识,我比不上李迪;(敢)舍弃生命进入凶险不测的敌军之中,李迪比不上我。 ”李迪因此被罢免,而曹利用则以检校太师兼太子少保身份任会灵观使,并进职为尚书右仆射。3 3(20172017
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有删改)译文: 【答案】 (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继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考查点:“循” “事” “党” ,都是多义词)【参考译文】宋武帝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被降封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后,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
9、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继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3 3活用词语法判断句中的词类活用,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翻译句子时,如果碰到活用词,可运用以下技巧:(1)根据语法准确判断4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字前、 “所”字后或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意义。(2)用
10、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如“左右欲刃相如”中“刃”译为“杀” 。二是扩充法,如“沛公军霸上”中“军”译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 “在” “像”等词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即时训练4 4(2018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 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译文: 【答案】 面对
11、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考查点:“面” ,名词作动词,面对;“目” ,名词作动词,看到;“列” ,排列的。)【参考译文】看那个跨于溪水和修长的小岛之上的,称它为白 亭。处于两园之间,可以观赏各种花卉的,称它为集芳亭。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与晨光嬉戏的,称它为朝霞亭。5 5(2016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译文: 【答案】 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
12、话错了。(考查点:“乃” ,副词,却;“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这里应翻译为“使归附” ;“过” ,错误)【参考译文】如今君主穷尽所能使楼台亭榭高耸,竭尽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技巧、花纹的美观而不满足,那么也是与民结为仇敌了。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恐怕国家危险,而您也不得安宁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4 4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5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它有两种情况:单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走” “谷” “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不要以今释古。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 “妻子” “其实” “牺牲” “卑鄙”等,有的要把它拆成两
13、个词翻译,有的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即时训练6 6(2016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译文: 【答案】 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考查点:“从容” ,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郑重、严肃” ;“救正”即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和受宠
14、幸的待遇”)【参考译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皇帝正偏向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凡是改革各事,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曾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参与谋划,到皇帝面前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荐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弥补时政的过错,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5 5疑难词多方推断考场所考查的文言实词不可能全是考生熟悉的,也会有难度较大的或陌生、疑难的词。为此,临场推断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1)对称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
15、举的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2)语境推断法文言文中如果语句连贯、相承相接,其意义一般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因而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词义。这是推断最主要的方法。6(3)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也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自放驴,取樵炊爨”一句中, “樵”字前有动词“取” ,后有动词“炊爨” ,联系上下文,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4)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有课本联想推断和成语联想
16、推断两种。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上述推断方法技巧往往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要综合运用。即时训练7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明年修元史 ,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1)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
17、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译文:(1) (2) 【答案】 (1)洪武五年正月商议招抚谕告云南,命王祎奉诏前往。(关键词:谕、赍,可运用“语境推断法
18、”和“语法推断法” 。 “谕”是“云南”的谓语动词,根据语境判断,应为“谕告” “告诉”义,同理, “赍”可解释为“带” “奉” 。)(2)上天已经终结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明朝确实取代了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关键词:爝,可运用“语境推断法” 。从语境看,这是一个比喻句,只有解释为“火把” ,句意才通顺。)【参考译文】第二年修元史 ,朝廷任命王祎与宋濂为主管官员。王祎擅长史事,裁减烦琐的,剔除邪恶的,大力修改。 元史完成后,被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7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祎经明理达,善于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
19、给他赐坐,从容应答。洪武五年正月商议诏抚谕告云南,命王祎奉召前往。到云南后谕告梁王,尽快奉上户籍册和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将讨伐过来。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又谕告说:“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忍荼毒于锋刃。如果你凭借艰险路远,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后悔都来不及。 ”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改为正馆居住。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梁王迫不得已交出了王祎,脱脱想让王祎屈服于他,王祎怒叱道:“上天已经终结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明朝确实取代了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何况你我都
20、是使臣,我岂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 ”脱脱手一摆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也没有情面可讲。 ”王祎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 ”于是就这样被杀害了。画出虚词4 类虚词译到位文言虚词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虽不能与关键实词相比,但它作为一个“采分点”却是我们在翻译中无法绕开的。因此,在翻译中碰到关键虚词,要注意区分虚实义,保证把“实义”译到位。一、高频虚词:区分多义,确保翻译到位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采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 “其” “因”“乃”四个。译准介词义:“用(拿)” “把” “根据” “凭借”等。译准连词
21、义:“因为” 。以频率最高,在具体语境中,要抓住三个多义项。译准实词义:“认为” “率领” 。译准指代义:“那” “那些” ,活用为第一人称的“我” “自己” 。其频率次之,其在具体语境中,要抓住两个多义项。译准语气副词义:表示推测的“大概” ,表示反问的“难道” ,表示期许的“可要” “一定” ,表示婉商的“还是”等。因主要考查辨别“于是(就)” “趁机” “通过” “用来”等义项。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 “才” “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上面四个高频虚词的准确翻译主要通过对语意、语法、语境三个层面的把握来完成,代入检验法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判断方法。即时训练1 1(20182018天津卷)
22、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8(节选自白居易集 ,有删改)译文: 【答案】 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考查点:“兼而有者” ,二者都具备的;“其” ,表推测语气,大概)【参考译文】昔日谢、柳治理郡县,以山水为乐,追求高雅情怀,却没有听到有好的政绩;龚、黄治理郡县,为黎民百姓担忧,有好的政绩,却没有看到优美的景象。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二、可译可不译的虚词: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有一部分虚词,兼有结构或语气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 “焉”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文言文 阅读 攻略 抓住 文言 翻译 关键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524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