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宋明理学作业2 人民版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宋明理学作业2 人民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 宋明理学作业2 人民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三三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随堂检测1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儒学在北朝时专讲注疏, 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 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 A心学实际上形成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了“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解析:选 B。题干中“明心见性”是佛教用语,而儒家在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体 现了中晚唐时期佛教思想对儒学产生重大影响,故 B 项正确;心学形成于南宋,故 A 项错 误;题干材料中只是叙述佛教思想对儒学的影响,看不出其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体现三教 合一的现象,故
2、C、D 项错误。 2 “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 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 ”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 A “理在事先” B “发明本心” C “万物皆生于道” D “理在气中” 解析:选 A。从材料“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 ,可见其认为理早于事物而 存在,故 A 项正确;“发明本心”强调内心的反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万 物皆生于道”是道家的观点,故 C 项错误;“理在气中”的观点实际上认为气(物质)早于 理而存在,与“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不吻合,故 D 项错误。 3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云:“天
3、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 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首诗体现了哪种思想的影响( ) A孔孟仁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老庄道学 解析:选 B。材料体现了南宋文天祥坚强的精神气节,符合程朱理学的内涵,故 B 项 正确。 4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解析:选 D。致良知属于王守仁的主张,而示意图空白处属于程朱理学,故 A 项错误; 读示意图, “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程朱理学探求理的方法, 存天理,灭人欲不属于求理的方法,故 B 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
4、出的,与示意 图不符,故 C 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故 D 项正确。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 ,次孟子 ,次中庸 。 中庸工夫 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 ,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 ,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 , 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 ,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唯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 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 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 容。 (2)材料
5、二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 (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 种主张的共同点。 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孔子的思想,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2)问考查王守仁的思 想,其主张可回顾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首先要找准比较点,可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其不同 点;其共同点要从朱熹与王守仁的思想本质入手分析。 答案:(1)孔子。思想内容:仁;礼;有教无类等。 (2)王守仁。主张: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 每一个人。 (3)不同点:材料一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材料二则认为致良知是个人修 养的重要方式。共同点:
6、理是万物的本原;注重个人修养;宣扬传统儒学思想(或重塑儒家 价值理念);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困境主要来自( ) A佛教和道教的传播 B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C科举不考儒家经典 D分裂割据的动荡局面 解析:选 A。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 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B、C 两项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排除。D 项与题意无关, 排除。 2.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 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 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
7、题 是( )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的,不可能同时出现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对“三教合一”的认识。图中三人分别是道教、佛教、儒 学的创始人,他们坐在一起辩经论道,说明三者思想之间融合的趋势,这也充分说明了儒3学受到了佛教、道教的冲击而面临困境。 3宋之前,儒家重“人道” ,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 世间万物之原”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B首倡“格物致知” 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 D充实了伦理纲常 解析: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传统 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宋明理学 作业 人民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