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docx
《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 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祝你学习进步!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1.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 简单电路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闭合电路。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
2、,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电流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A=103mA=106A。
3、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压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电压
4、表要并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工业电压380伏。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千欧(K)。 1兆欧=103千欧
5、;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2.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 一、固体的压力和
6、压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公式p=
7、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gh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
8、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9、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质量m=V=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gh 液体压强公式p=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首先确定压强p=gh;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作图法对直柱形容器F
10、=G 6、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
11、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
12、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
13、低100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给钢笔打水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人做吸气
14、运动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 分析:F浮=G则:液V排g=物Vg 物=(V排/V)?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物理期中下册知识点 初三 物理 期中 下册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