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空气知识点汇总.pdf
《九年级化学空气知识点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空气知识点汇总.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讲空气第二讲空气一、空气成分的发现一、空气成分的发现1、18 世纪 70 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1774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拉瓦锡是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3、1892 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极不活泼的气体氩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用足量的红磷与容器内氧气反应,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燃烧结束
2、时,温度降至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小,如果打开与外界相连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作用下,流入密闭容器内,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装置:)、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药品:红磷、水。3、实验步骤:)、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连接装置。)、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内。)、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4、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浓厚的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小颗粒),放出大量的热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5、实验成功的关键:)、红磷要过量)、装置必须密
3、封)、导管内先注满水)、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6、实验分析与结论: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极易溶于水,不占气体体积,磷的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的水约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由此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参考.资料.7、讨论与思考)、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如果红磷的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红磷过量,燃烧时才能比较完全地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完全消耗,因为氧气含量低时,红磷在这样的条件下不能继续燃烧,所以红磷熄灭后,瓶内仍有少量残余的氧气。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
4、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不到原剩余空气体积的 1/5,导致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装置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还是偏小?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导管事先未注满水,会引起测量结果如何改变?导管未注满水,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在于导管中,所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故氧气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低。)、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偏高还是偏低?因为温度较高时,气体压强较大,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引起测量结果偏低。)、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空气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