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2课时 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习目标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1.1.举例说明体温调节过程。(重难点)2.2.描述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3.3.概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 1体温调节(1)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热量来源: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骨骼肌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
2、时,骨骼肌的产热量会剧增。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3)体温调节的机理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肝和骨骼肌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降低,产热量减少。2(4)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体温过
3、高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异常。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在平衡调节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2)尿的形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 肾小管)尿的形成过程血液原尿尿液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除外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3)水平衡的调节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得以保留,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4、。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减弱,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恢复正常。基础自测1 1判断对错(1)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2)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提示:热觉或冷觉产生于大脑皮层。(3)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提示:在此环境中产热仍等于散热。(4)引起水平衡调节作用的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3(5)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6)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提示:应是抗利尿激素增多。2 2
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C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B B 人体体温的主要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A 错误;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时肝脏的产热量最多,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B 正确;温度感受器有的在体表,有的在体内,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有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的分布,C 错误;不同环境下,体温调节方式有所不同,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减少散热和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中若主要
6、通过降低新陈代谢来维持体温,则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D 错误。 3 3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发生变化,会改变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从而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导学号:85732020】A水盐平衡调节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的B垂体能产生抗利尿激素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D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 B 水盐平衡调节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完成的,A 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产生的,储存在垂体后叶,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B 错误;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
7、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 正确;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D 正确。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体温调节思考交流下面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的图解,据图讨论以下问题:41 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中枢都在下丘脑吗?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2 2试分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会出现打寒战、起鸡皮疙瘩等现象的原因和意义?提示: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3 3结合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图解模型,请建构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图解模型。提示: 4 4试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
8、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5 5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会出现中暑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提示: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超出了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体温会升高,导致中暑。归纳总结 图解法解读体温调节的过程 (1)寒冷环境下的反射弧:5(2)炎热环境下的反射弧:特别提醒:关于体温调节的三点提醒(1)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2)“寒战”是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不是躯体运动中枢。(3)感受器不仅分布在皮肤表面,还广泛分布在内脏
9、器官及黏膜表面。典例通关下图是当环境温度由 25 降到 10 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 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 25 下降到 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技巧点拨】 (1)明确该题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明确体温恒定和体温变化过程产热量与散热量的不同。D D 本题中的个体处于正常状态,即体温保持恒定,不管在哪一温度下,个体始终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环境温度降低后由于温差增大,散热量增加,
10、产热量也增加。时间t3以后,体温恒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 错误。(1)t2时刻以后,哪些途径可以减少散热?(2)t1时刻以后,人体内的产热量如何变化?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提示:(1)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2)产热量增加。立毛肌收缩;肝脏和骨6骼肌代谢加快;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增强。活学活用1 1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A A 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所以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A 错误;骨骼肌和肝
11、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B 正确;人体热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即呼吸作用,C 正确;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D 正确。2 2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 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 41 环境中 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85732021】(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汗液分泌会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生物 人体 稳态 课时 体温 调节 无机盐 学案苏教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1588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