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资源概论》考试范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科学资源概论》考试范围.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所谓大地水准面是由全球性静止海面即平均海平面及其在陆地底下延伸所构成的封闭曲面。在该面上各处重力位相等,并且与重力方向垂直。因此,该封闭曲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2,重力异常: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称重力异常重力异常。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正异常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负异常3,外热层:在地表附近,由于太阳幅射热的影响,温度有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周期的变化这一表层可叫外热层(或变温层)。4 4,岩石:,岩石:自然(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有其他岩石碎屑所组成的集合体。,5,沉积岩:在地表或近地条件下,由母岩风化
2、剥蚀的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岩石。6,矿床: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7,矿石是矿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8,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过程就是成矿作用。9,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10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3、。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化学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1111,洪积扇:,洪积扇: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由于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动能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形成扇形堆积地貌。堆积地貌。1212,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由水充分浸润饱和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沿着冲沟向下流动的特殊洪流。这种洪流突然爆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13,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化学动力(溶解力)和机械动力(水力),并以携带的泥沙和砾石作工具,不断
4、地破坏河床的过程。14,喀斯特:喀斯特:指水流(主要指地下水)与可溶性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各地质、地貌现象的总称。1515,风的剥蚀作用风的剥蚀作用: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进行冲击和摩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16.16.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变位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变位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17.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18.倾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19.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
5、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20.背斜:指岩层向上拱弯,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老,外侧岩层时代新的褶皱。21.向斜:指岩层向下凹曲,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新,外侧岩层时代老的褶皱。22.节理:指岩层或岩体破裂后形成的一种裂缝。其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23.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24.活断层:活断层一般指目前还在活动的断层,或者近期曾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重新活动的断层。25.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为连续沉积,产状也基本相似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26.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而有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一致。27.角度不整合
6、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而有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不一致。28.岩浆作用:岩浆的运移、对流、演化、冷却直至最后冷凝成岩的全过程29.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由炽热的岩浆侵入围岩后,冷凝成岩浆岔体而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30.沉积接触:又称冷接触,是岩浆在地下冷凝成岩,经地壳上升,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出露地表后,其上在地壳下降时又沉积了新的岩层所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31.断层接触:是侵入岩体形成后,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岩石断裂、位移,致使侵入岩体与围岩以断层相接触。32.岩浆的分异作用:岩浆在向上运移和冷却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或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使成分比较均一的岩浆分异为几种成分不同的岩浆
7、,并进而冷凝而成为各种不同的岩浆岩,这种过程就称为岩浆分异作用33 岩浆的同化作用:岩浆利用较高的温度局部熔化周围岩石,或者以其较高的流体压力冲破围岩的阻挡而向上侵位,使围岩破碎并落入岩浆体内,使其逐渐趋向于变成岩浆体的一部分。这种作用可称为同化作用34.变质作用指原岩基本上在固态下,主要由内动力的作用使其变成另一种新岩石的过程。35.交代作用 指化学活动性强的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物质置换与交换作用,产生新矿物,岩石总体化学成分发生变化。36.重结晶作用 指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同一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较粗大颗粒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矿物成分不发生变化二,解答1,矿
8、物分类:矿物分类:(1 1)自然元素矿物)自然元素矿物 如金,金刚石、石墨、硫磺、铜、银、汞(2 2)卤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 如石盐、钾盐、萤石等(3 3)硫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 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雄黄等(4 4)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如赤铁矿、磁铁矿、石英等。(5 5)硫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 石膏、芒硝、重晶石等(6 6)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 如方解石、孔雀石(7 7)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 如云母、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其中硅酸盐矿物种类繁多,约占已知矿物种数的1/4,占地壳总重量的85%,最常见的就是长石、云母、辉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
9、石、角闪石、橄榄石等几种。2,石油与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石油与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 具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有利的还原环境;促使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细菌作用等);有利的、可供储集石油与天然气的构造与岩石孔隙。3.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2)土地面积是一定的,不可增加的;(3)土地资源在空间上具有固定不变性;(4)土地资源具有时间性或季节性4.4.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 出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这种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方
10、法又被称为“历史比较法”5.5.生物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不同同时代的地层里埋藏着该时代特有的生物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是相同的,而不论地层内的岩石是否一样。这个原理称为“生物层序律”。6.6.风化作用产物风化作用产物:土壤土壤 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之后,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具有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的松散堆积。残积物残积物 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形成一些在地表条件稳定的产物,(多为铁、铝的氧化物)残留原地。风化壳风化壳 残积物、土壤在陆地的地表形成的一层不连续薄壳(层)。7.7.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
11、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8.8.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由于河水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使河水冲向弯曲河床的凹岸,造成凹岸被侵蚀。而凸岸水流减缓,在凸岸河水携带的泥沙就会沉积,河床不断加宽,河曲的曲度变大,形成蛇曲河。蛇曲河。蛇曲河最后会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废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牛轭湖9.9.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随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空间上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10.10.河流沉积物河流沉
12、积物(冲积物)(冲积物)的特征的特征 1 1 以机械碎屑为主 2 砾石的磨圆好 3 3 常发育层理 4 4 沉积物分选性好 5 5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逐渐变细11.11.河谷阶地的形成过程河谷阶地的形成过程:地壳相对稳定,下蚀作用逐渐减弱,侧蚀作用增强,发育较宽的河漫滩,形成宽阔的谷底。地壳上升,河流纵比降增加,下蚀作用增强,河床下降,原来宽阔的谷底相对升高,最终高于一般洪水期水面,从而在河谷两侧形成平坦的台地。12.12.冰川的形成过程:冰川的形成过程:粒雪在上层雪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使其粒雪变成粒状冰。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在上部冰雪压
13、力和本身的重力作用下而运动(冰川)13.13.冰碛物冰碛物 的特征:的特征:纯碎屑堆积;分选极差无层理;磨圆度差;冰漂砾表面常有冰擦痕;冰碛物中常保存有喜冷的植物胞子花粉及化石。14.14.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湖泊的机械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入湖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在湖水的搬运过程中,由于动能从边缘向湖心逐渐减弱,因而按碎屑物粒径大小、比重,依次沉积下来,大致呈环带状的分布。潮湿气候区入湖河流数多,水量大,携入湖内的助沙石量多,因而,在河口可形成很多湖滨三角洲。这些三角洲增长迅速,湖泊很快被淤浅,变小,最后成为湖积三角洲平原或演化成为沼泽。干旱气候区因入湖河流数少,河流水量
14、小,携带入湖的碎屑量少,且以较细的泥沙为主。故碎屑沉积量少,河口三角洲亦不发育,但由于湖水蒸发快,最后湖水干涸可演化成盐沼或泥沼。15.15.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受气候控制极为明显,不同气候地区所形成的化学沉积物差别很大。因而,可利用其化学沉积物的特点,推断湖区当时的古气候条件。潮湿气候地区的雨量充沛,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地方,生物繁茂,化学和生物风化强烈。入湖河流和地下水带有较多的铁、铝、锰等低价氧化物或胶体溶液,入湖后,与湖水相混,发生种种物理、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使其沉淀下来,则可形成铁、铝、锰等矿床。干旱气候地区的湖水,主要消耗在蒸发上。因此,湖水
15、含盐度不断增高,致使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在盐湖中,各种盐类按其溶解度大小,依次沉淀出来(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由于水分不断蒸发,湖水面逐渐下降,加之沉积物不断淤积使湖底变浅,最后盐湖干涸,直至湖泊最后完全消失。16.16.沼泽的生物堆积作用。沼泽的生物堆积作用。在沼泽地区生长的大量喜湿性植物死亡后,其遗体堆积起来。在沼泽的积水和上覆植物遗体以及泥沙的掩覆下,通过一系列生物和化学作用,形成含碳质较高的、质地疏松的棕褐或黑色物质,称为泥炭。伴随有地壳的缓慢下降,则可形成巨厚的泥炭层。泥炭层在上覆沉积物压实作用下,脱水,形成腐植煤,进而形成褐煤、烟煤及无烟煤。17.17.潮汐的搬运潮汐的
16、搬运:潮流的搬运作用仅在近岸和海湾区较显著。大潮时,海峡中潮流流速可达 6-7ms,动力几乎与山区河流相当,具有巨大的搬运力。对某一个地区来说,潮流是固定的、周期性的水平流动的海水,具有较大动能,因而有很大的搬运力。潮流引起的紊流可使大量的碎屑物处于思浮状态,在退潮时的急流把它们搬向海中。18.18.滨海带的沉积作用滨海带的沉积作用滨海带处于海浪和潮汐的作用地带,具有十分强烈的水动力条件。除在个别特殊的环境下,因动力较弱,由化学作用引起化学沉积而外,滨海带几乎均为机械沉积作用。19.19.半深海和深海带的沉积作用半深海和深海带的沉积作用这两带为水深大于 200 米的广阔水域,距离大陆较远,受陆
17、地因素的影响小,水深压力大,海底黑暗,底栖生物极少,海水动力微弱,陆源物质一般只有粒径小于 0.005mm 的悬浮物在此带沉积。仅在局部地带有浊流的机械作用。浊流可将浅海堆积的粗粒沉积物带往深海沟沉积。除此之外,海底火山喷出物、宇宙物质和冰山携带的粗粒物质可在半深海、深海中沉积。因此半深海、深海带的沉积物多为泥质和生物残骸为主的软泥沉积、浊流沉积和锰结核20.锥形沙丘的形成锥形沙丘的形成:由于风砂遇到大山的阻挡,在山前形成旋转轴竖直的巨大涡流,在涡流四周风向复杂,各种方向的风汇聚在涡流周围,形成棱面明显,形态不规则的锥形沙丘21.新月形沙丘的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形成:是一种平面上呈弯月形,沙丘两侧
18、有顺风向延伸且向内弯曲的翼角的沙丘,沙丘迎风面较缓,背风面较陡并呈向内弯曲的凹面。新月形沙丘多发育于地势较平坦,风向较稳定的沙漠边缘地区22.褶皱构造的研究意义褶皱构造的研究意义褶皱构造对找矿、工程及水利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褶皱两翼对称重复的规律,在褶皱的一侧发现沉积型矿层时,可预测在另一侧也可能有相应的矿层存在;石油常储存在背斜的核部。除此以外,背斜核部的岩层常常较为破碎,如果水库位于此就易于漏水,工程建设须避开这种构造部位23.地貌上的标志有地貌上的标志有:断层崖、三角面、洪积扇叠置、河流、山脊或冲沟的水平位错;最新沉积物被错断现象;遥感影象的线形标志,往往沿活断层出露一系列泉。用
19、断层新活动年龄测定定的方法对活动断层的最新活动年龄进行测定24.24.地震地震 是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它是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圈内某些地区的应力集中而使岩石变形,当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便产生破裂或位移,同时将其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于是产生地震。25.地震活动的规律地震活动的规律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空间上的带状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时间上的周期性时间上的周期性造成在同一地区,破坏性大地震的发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数百年至数千年),例如华北地区 7 级左右破坏性大地震的周期为 300 年(近一千年来已有四次重复的历史记录资料,
20、最后一次为1966-1976 年的地震高潮期)。26.火山给人类带来益处火山给人类带来益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 20 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旅游疗养旅游疗养 火山喷发(特别是宁静式火山),还可以马上招来游客;经常喷发的火山,更多成为旅游胜地。世界上许多火山温泉区的泥浆水与硫磺水能治疗哮喘与皮肤病。地热地热 是从地下开发出来的热量。地热能用于发电在冰岛,地热占全国能源生产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人们在古老的火山周围发现了大量有
21、开采价值的金属矿床。在智利火山口周围有铜、黄金等矿床。火山也伴生银、铁、铅、锡、锌、铀和钼等矿床。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把千克重的硫磺。27.27.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温度:是变质作用的基本因素,多数变质作用都是在温度升高条件下进行的。变质作用的温度范围从 150200,直到 700900。压力:压力:变质压力可以从上百 GPa 到上千 Gpa。根据压力的作用特征分为静压力和定向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流体以 HO 与 CO为主,溶解了许多易挥发的物质及 SiO等许多矿物质。28.28.变质作用类型:变质作用类型:1.1.接触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 在岩浆岩
22、体与围岩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活动性流体所引起的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指在构造变形、变位过程中所产生的定向压力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变形、破碎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作用。这种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相邻的两个岩石块体之间发生相对错动的接触面附近。这种接触面被称为断层或断裂带。3.3.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在大区域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流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影响的范围可达数千至数万 km以上,影响深度可达 30 km 以上,温度在 200-800之间。29.29.变质作用方式:变质作用方式:1 1 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
23、指岩石在固态状态下,同一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然后又重新结晶成较粗大颗粒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矿物成分不发生变化。2 2 变质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 指在原岩总体化学成分基本不变化的条件下,形成新矿物或新矿物组合的作用。3 3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 指化学活动性强的流体与固体岩石之间发生物质置换与交换作用,产生新矿物,岩石总体化学成分发生变化。30.30.变质作用基本规律变质作用基本规律1.)变质作用的时间演化规律古老的岩石(前寒武纪、5 亿年以前)一般都发生了变质,而且变质较深,常常发生过多次变质,如秦岭地区的岩石普遍发生过 3 次变质作用。古生代的变质作用呈条带分布,中新生代变质作用作用发生在板块结合部位,如海沟岛弧等。现代变质作用发生在洋脊、海沟地区。2).变质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大陆内部常分布有古老的变质岩系,外形呈浑圆状,构成大陆核心,岩石变质程度深,以片岩、片麻岩为主;在巨大山系中常有呈条带状分布的变质岩,它们构成山脉的核心。如;秦岭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喜玛拉雅山山脉。环太平洋周围、洋中脊分布有大量变质岩。在环太平洋俯冲带具有双变质带的特征(海沟一侧为高压变质带,向大陆一侧发育低压变质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