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 人民版必修3.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春秋末到战国时代,人文思潮达到了全面兴盛时期” ,各学派纷纷“提出各自的要求与 愿望” 。这种“人文思潮”的兴盛是指( ) A三教合一 B百家争鸣 C春秋大一统 D学在民间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春秋末到战国”和“各自的要求与愿望”等信息可知, “人文思潮” 的兴盛是指当时各学派针对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A 项发生在秦汉之 后,C 项是在汉代,从时间上排除;“学在民间”虽时间上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的思想
2、潮流, 排除 D 项。答案选 B 项。 2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以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的醇厚 之风,独树一帜” 。这一学派的创立者是(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看,该学派“重血亲人伦” 、 “重道德修养”等,由此判断是儒家学派, 其创始人是孔子。答案选 A 项。 3战国时期,主张“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 “省刑罚,薄 税敛”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关心百姓民生的积极有为的思想。老子、庄子主张无为,与材料 不符。韩非子重刑罚,与材料相反。因此,答案选 B 项。 4 “事
3、物矛盾着的两方面,遵循物极必反的法则,相互转化。 ”这种思想属于( )- 2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思想主张。这种思想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相符。答案选 B 项。 5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宣传此观点的思想 家是( )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黄宗羲 答案:C 解析:材料认为“术” 、 “法”都是君主的工具、手段,不可或缺。这里的“术”指君主统 治的权谋术, “法”指国家的法令条文。这是法家思想。答案为 C 项。 6 墨子一书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这体
4、现出墨子的主张是( ) A非攻 B尚贤 C非乐 D节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选拔人的标准应是“能” ,不应受其身份限制。答案选 B 项。 7 “这种思想托始于黄帝,在老子学说基础上吸收了儒墨名法等学说中的积极成分,形成 以政治学说为中心内容的哲学思想。 ”汉初, “这种思想”在政治上体现为( ) A春秋大一统主张的提出 B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C郡国并行制的实施 D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汉初” 、 “黄帝” 、 “老子” ,这种哲学思想就是汉初的“黄老之学” 。以老子学说为基础主要是指“无为而治” 。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休养生息。答案选 B 项。 8即位之初
5、,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同 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武帝彻底摆脱了汉初的“无为”治国思想 B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得到加强 D儒家思想只符合西汉国家统一的发展需要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开始起用儒生,鼓励研读儒家典籍,这说明汉武帝治国思想 开始向儒家思想转变。这种转变实质上体现了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学说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 权统治的需要,故选 B 项。 “挫折”一词显示汉武帝还未摆脱“无为”思想的束缚,排除 A 项; 当时,儒家思想正逐渐成为正统
6、思想,排除 C 项;D 项所述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9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 天子 ,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 的思想( ) A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B是荀子的政治思想 C与董仲舒的主张一致 D不符合实际需要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 、 “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可知,- 3 -材料反映的是“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这正是董仲舒所倡导的。故选 C 项。 10董仲舒认为,天是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人是上天按照自己面貌创造出来的,天人之 间通过五行之气等中介互相感应。这种思
7、想即( )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三纲五常 D顺应自然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天”通过“五行之气”与“人”互相感应,这是“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 ,故选 B 项。 11被定为一尊的儒家学说,沾上了浓重的“道家味”和“法家味” 。该评论体现了董仲舒 的儒家思想的一个特点是( ) A失去本色 B兼收并蓄 C崇道尊法 D崇法尊道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看,当时儒家学说吸收了道家、法家的思想主张,但是仍以儒家为本, 这体现的特点是兼收并蓄。故选 B 项。 12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此后,孔子 “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
8、建立起来了。这一制度的建立( ) A使学习儒家思想成为做官的唯一途径 B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上唯一的学术思想 C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 D有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天下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时注意时间是汉武帝时,当时推崇儒学。 “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 来” ,以儒家学说为教育、考试内容,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处于独尊地位。答案选 D 项。 13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大体上,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对 儒家,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不相调和(道教徒也有主张调和的)。 ”材料中的现 象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
9、期 D明末清初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讲的是儒家思想、佛教、道教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 教、道教之间不同程度的融合,故选 C 项。 14冯天瑜教授认为:“唐代的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并行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 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于一尊意志。 ”这种“三教并行”政策( ) A导致唐朝统治思想混乱 B导致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 D使道教取代了儒学 答案:B 解析:唐朝的“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种政策使道教和佛教得到发展, 甚至因此使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答案选 B 项。- 4 -15右图漫画一团和气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
10、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 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 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A隋唐时期形成了思想体系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使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答案:B 解析:漫画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这种趋势推动儒学到宋代发展到理学阶 段,排除 A 项,选 B 项。漫画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 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 C 项;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但当时儒学是融 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
11、排除 D 项。 16程颐说:“克己则私心去,自然能复礼,虽不学文,而理意已得。 ”这句话反映的思想 是( ) A理是世界本原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理 D吾心即是真理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程颐认为“克己复礼”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这样便可得到理。这反 映的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故选 B 项。 17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其反映的 实质问题是( )朝代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 数量2 人5 人21 人710 人7 098 人 A.政府治国严谨 B妇女地位有所上升 C儒学地位衰落 D理学摧残人性的一面 答案:D 解析:贞节牌坊唐宋较少,
12、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元代增加,明清两代激增,表明 理学成为正统思想后,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答案选 D 项。 18下面人物的观点相同之处有( )- 5 -都主张格物致知 都属于儒家思想 都主张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 都认为心 外无理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朱熹和王阳明分别是理学和心学的代表人物,但理学和心学都属于儒学;对理的追 求、对私欲的抑制是二者的共同主张,上升到政治层面,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与朱熹相 符,与王阳明相符。答案选 B 项。 19史学家侯外庐等认为,中国启蒙思想开始于十六七世纪之间(明清之际),这正是“天 崩地解”的时代。当时出现“思想启蒙”的根本原因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测试 人民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