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谈儿童口语交际教学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谈儿童口语交际教学完整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谈儿童口语交际教学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从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谈儿童口语交际教学邱 娟 飞(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浙江上虞 312300)摘要: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明确规范 D 语交际的特点,并据此按低、中、高=个学段各有侧重地安排训练内容和形式。关键词:儿童;口语交际教学;特点;内容和形式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80067
2、03心理学研究表明,3 岁幼儿掌握的词为 800?1000 个左右,5?6 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发展到 3000 个左右,他们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闻。因此有人认为,学龄初期儿童的口头语 f 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他们入学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的书面语言水平,没有必要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周士魁在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一文中指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小孩子 7?8 岁,基本能说完整的话,基本符合汉语规律。他们学语文应着重于读写,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四大能力目标提出来,未必科学。所以,认为语文教学大纲能力目标中关于听说的陈述有失妥当,不该将听说读写同等视之。事情真的如此吗?
3、一、学龄儿童(6?12 岁)口语交际水平现状首先从学龄初期儿童(指 6?12 岁)的言语表达的质量来看0上世纪 80 年代,戴宝云曾对初入学的 31名儿童进行口语测试。在儿童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回答“你家里有几 R 人有那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 f 等几个问题。测试结果显示:甲类占 10%,乙类占 70%,丙类占 20%。乙丙两类的主要问题,一是用词不确切,语句不够恰当;二是层次不清楚;H 是语 t 不规范,方 t 土语、口头禅很多。2003 年上海市教育局对上海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口语交际态度、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调查,情况也不容乐观。说得连贯与流畅达到满分的,一年级为 58.3%,在涉及
4、“安21收稿日期:20070402基金项目:浙江省绍兴市教育科学2005 学年规划课题(XK05001)作者简介:邱娟飞(1965),女,浙江余姚人,讲师,硕士,从事语言学和语文教育研宄。慰别人、交新朋友、在商店买东西、请求别人帮助”等主题时,学生普遍存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缺乏的问题,80%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打断别人说话。由此可见,学龄儿童的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他们的口语交际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他们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句子东一句西一句地讲话,不能用连贯的句子来表达。这是因为儿童进校前的语言是在自然的语境中无意识掌握的,“惯于说他感兴趣的东西,说话时随心所欲,要
5、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的大部分谈话属于“自我中心语”,“在自我中心的言语中,只谈论他自己,对他的对话者不感兴趣;并不设法交流,不期待任何回答,而且甚至不关心是否有人在听他讲话”。在与成人进行言语交际时,一般只是向成人提出问题或要求的简单的对话言语,很少有表达式的独白言语。因此这一时期的言语在文法结构、逻辑系统和得体性方面都不很完善,不很严谨。43=、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当今国外的 S 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理论认为,儿童语 t 能力完全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后天的经验形成的,它强调模仿和强化。模仿说是1924 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
6、儿童的语言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而获得的,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强化说是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模仿正确,就会得到成人的认可或鼓励,即受到强化。但后来的大量观察表明,儿童并不仅仅通过模仿获得语言。先天决定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以乔姆斯基(N.Chcmsl)为代表的“IAD 理论”和以伦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存在着一个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所以当儿童一生下来,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语,就触动语言获得机制开始工作。“儿童语言学习就像儿童的身体在适宜的环境刺激和营养条件下,按预定的方式生长和成熟一样”。伦内
7、伯格(E.H.Lenneberg)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随着儿童的大脑和生理发音器官等生理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受到适当的外因的刺激,就能使潜在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机能转变为实际的语言能力,所以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伦内伯格还提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概念,他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两岁至 12 岁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的速度大为放缓。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Hebb)。他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言语功能
8、,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中先天就有专司言语功能的特殊结构(言语中枢),具有处理抽象语言符号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我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前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他对当今国外存在着的 H 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即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做了客观的分析,并对三理论作了某种继承和发展的工作,尤其是对伦内伯格的理论作了继承与发展。语觉论在继承儿童言语能力是天生、遗传的基础上,对伦内伯格的“关键期”理论本身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视,认为儿童获得语言具有“关键期”(也称“最佳敏感期”),同时又发展了“关键期”理
9、论。语觉论提出:(1)儿童语言的发展靠先天遗传的只是语觉能力,即对语音和语义的感受与辨识的能力,而非全部宝语能力。(2)由于除了语音、语义的感受与辨识能力以外的言语能力,如词性识别和词组构成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后天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儿童在后天仍需要有一段教育与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更深入地掌握某种语言。(3)在伦内伯格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称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基础上作出一条“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如图 2 所示。语觉敏感度从上图不难看出,“语觉敏感度曲线”比伦内伯格的“语言发展关键期”(2?12 岁)的描述更为翔实。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是呈现水平状态的,儿童语言获得的最佳敏感期是在 8
10、岁以前,从 9 岁以后开始下降,到 12 岁下降到 1/2 左右,到 14 岁则下降到10 左右,已经进入了儿童语言发展的末期,而且在 8?12 岁的学龄阶段,他们的语觉敏感度随年岁增加而迅速下降。、三、口语交际教学学龄儿童(6?12 岁)口语交际水平现状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对学龄儿童的语文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按“听一说一读一写”的基本顺序发展的,听说也是形成与发展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也就谈不上形成书面语言能力。张志公说:“一个人口头上词句妥帖,干净利落,写下来就不会残缺错乱,拖沓累赘;口语上有条理,细致严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矛盾百出。基本上照着所
11、说的去写,写出来当然还需加以润饰,然而不费力。说话支离破碎,语无伦次,到了提起笔来才去选词造句,调整思路,作文成了苦事,写出来再去修改,也十分艰难。”费根和法伦 1982 年也说过,“(如果)没有足够的交际技能,那么,他们在整个受教育的时间里成绩会很差。除非他们迅速掌握大多数儿童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口语交际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书面语言的发展。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开始了正规的、有序的语言学习,它的目的和任务、质量和规格要求、教学方法和形式与学龄前都不样。这时的口语表达教学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非常关注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12、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学龄前儿童在自然的语境中掌握口语,它的随意性很强,成人(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一般不会给幼儿指出他们的错误,更不会帮他们纠正。而有序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指出他们的错误,还要求儿童 t 语的发音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求儿童掌握的口头语言词汇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精确,要求在口语交际时注意文明、自信,使学生根据各种前后关系说话,说的时候注意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听众并随时调整语言,说得得体,等等。这种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教学能让学龄儿童的语言(不单指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向规范、健康、得体的方向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认为,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
13、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更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因为学龄前儿童虽然处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的黄金阶段,掌握了简单的日常交谈,但由于这一阶段语言发展处在无意识状态中,他们的语贪在文法结构、逻辑系统和得体性方面都不很完善,不很严谨。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对他们的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他们的语言由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由“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向社会化语言过渡,由不规范的语言向规范的语言发展。如下图所示 i上图所示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的年龄为 812 岁,这时语言发展虽然已处在关键期的末期,但在语言关键期末期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行为。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学习
14、能更有效、更深入地促进学龄儿童的口语进一步规范化。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训练学生的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很难有效果。各地先后出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猪 孩”都是证 明。无论从学龄儿童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还是从学龄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角度,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都是必要的,它符合学龄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那么在学龄阶段如何有序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呢?首先,要明确规范口语交际的特点。规范口语交际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和机敏。口语交际具有动态性、复合性、临场性和简散性等特点。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向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在单向表
15、述时,学生要考虑如何组织词句和言之有理,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听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于是,话题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双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进。2)复合性:复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是发话者,同时也极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系统参匈,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交际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贪语交流,说话要看人、地、时,要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灵活采用各种交际
16、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4)简散性:“简”为用语 简略,“散”为结构松散。在P 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活动中,这两点尤为明显。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另外一方面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需多费口舌。其次,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范口语交际特点,按学段低、中、高三阶段进行各有侧重的内容训练和形式训练。其中低年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口语水平高于书面语言,但 U 语规范性较鑛,该阶段应重视学生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交际习惯、文明的礼仪等方面的训练。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介绍类,介绍自
17、己、介绍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动、植物,花鸟草虫等)、介绍旅游景点等;也可以是简单的访友待客类,如做客、待客、祝贺、问路、打电话、接电话等。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小学一年级多采用看图说话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形式。中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口语水平与书面语言水平持平,并开始反超,应开始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锻炼学生交际的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表演类、说小笑话、说故事、说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观后感、说经验教训、演童话剧、演小剧本、主持节目等,更可以是商量、请教、赞美等内容。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这个阶段要多注重交谈这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式的训练,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营造多样化的情境。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此时他们的书面语言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口语水平,学生的生活圈子已日渐成人化。高年段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和调节的能力,不仅要学生能听、敢说,而且要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做到大方、得体,学会如何适当地回应他人。口语交际的内容可以是演讲、访 谈、辩 论,也 可以是 劝说、沟通、协商、对话。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既有对话形式,也有较高层次的独白形式。总之,口语交际教学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才能让学龄儿童的语言(不单指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向规范、健康、得体的方向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