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12 种群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课时分层作业课时分层作业( (十二十二) )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练1 1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以 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A1.2 N0 B1.44 N0C2.2 N0 D3.6 N0B B 由增长率数值 0.2 可求得 10.21.2,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2)21.44 N0。2 2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导学号:62672156】A “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
2、群数量增长的影响C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竞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环境的影响D “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D D “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3 3下列有关种群“J”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J”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 “J”型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D “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D D “J”型曲线没有最大值,A 项错误;“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种群的生存条件是无限的,B 项错误;由于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故大多数种群呈现“S”型增长,C 项错误;“J”型增
3、长由于空间和资源无限,种群个体数一直增加,D 项正确。4 4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62672157】A “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是先多后少B “S”型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天敌的关系D “S”型曲线的形成是多种生态因素作用的结果D D “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将达到最大值(K值)并趋于稳定;“S”型增长中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环境因素等的制约;种群数量与天敌的关系常表示为“捕食”曲线,而不是“S”型曲线。25 5如图表示在一个 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
4、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样方法计数DK值约为 120 000 个D D 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此时营养物质及空间资源充足,A 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t表示“J”型增长曲线,B 错误;应利用血细胞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 错误;在 10 mL 培养体系中培养到 50 h 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值约为 120 000 个,D 正确。6 6.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
5、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B对该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Cbc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曲线 Y 表示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B 对天鹅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而不用样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即K值。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数量,bc 段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曲线X 为“J”型增长曲线,曲线 Y 为“S”型增长曲线,自然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增长多为“S”型增长。7 7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6、【导学号:62672158】Aab 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3Bcd 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 a 点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 c 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C C 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空间和气候条件等适宜;cd 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 a 点,因为超过 a 点后就快速增长;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 c 点,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草场资源。8 8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 pH
7、 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 D 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 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按样方法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求平均值,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
8、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9 9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第 1 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 2 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该种群K值为K1D第 4 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C C 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 1 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 正确。由曲线斜率可知,第 2 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 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 错误;第 4 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 正确。1010.右图为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 生物 课时 分层 作业 12 种群 数量 变化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