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精品).ppt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精品).ppt(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分散系统分散系统12.1 分散系统的分类分散系统的分类一、几个基本概念一、几个基本概念 分散系统分散系统 分散相分散相 分散介质分散介质二、分类(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二、分类(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1 1、分子分散系统(也称均相分散系统)、分子分散系统(也称均相分散系统)-“-“真溶液真溶液”特征:(特征:(1 1)单相,透明单相,透明 (2 2)热力学稳定性)热力学稳定性 (3 3)粒子小)粒子小 r 10r 10-9-9m,m,不发生光散射现象不发生光散射现象2 2、胶体分散系统(溶胶)、胶体分散系统(溶胶)气溶胶:如云、雾、烟、尘等气溶胶:如云、雾、烟、尘等固溶胶:如有
2、色玻璃、泡沫塑料等固溶胶:如有色玻璃、泡沫塑料等液溶胶:如金溶胶,液溶胶:如金溶胶,AgIAgI溶胶等溶胶等特征:(特征:(1 1)特有的分散程度)特有的分散程度 10 10-9-9mr10mr10r 10-7-7m m (2 2)多相性多相性 (3 3)热力学不稳定性,静置分层)热力学不稳定性,静置分层12.2 12.2 溶胶的光学及动力性质溶胶的光学及动力性质一、光学性质一、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1 1、概念、概念2 2、产生原因:由于、产生原因:由于溶胶粒子的半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溶胶粒子的半径小于入射光的波长,分散,分散粒子发生光的散射作用。粒子发生光的散射作用。当光束通过分散体
3、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当光束通过分散体系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 nm之间。之间。(1)当光束通过)当光束通过粗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由于粒子大于入射,由于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反射,使体系呈现混浊。,使体系呈现混浊。(2)当光束通过)当光束通过胶体溶液胶体溶液,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由于胶粒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主要发生见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3)当光束通过)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由于溶液十分均
4、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看不见散射光。光散射现象光散射现象光散射的本质光散射的本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照射溶胶时,分子中的电子光是一种电磁波,照射溶胶时,分子中的电子分布发生位移而产生偶极子,这种偶极子像小天线分布发生位移而产生偶极子,这种偶极子像小天线一样向各个方向发射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光,这就一样向各个方向发射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光,这就是是散射光散射光。分子溶液分子溶液十分均匀,这种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十分均匀,这种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全抵消,看不到散射光看不到散射光。溶胶溶胶是多相不均匀体系,在胶粒和介质分子上产是多相不均匀体系,在胶粒
5、和介质分子上产生的散射光不能完全抵消,因而生的散射光不能完全抵消,因而能观察到散射现象能观察到散射现象。3 3、应用:区别溶胶(、应用:区别溶胶(散射散射)、真溶液()、真溶液(透射透射)、粗)、粗分散体系(分散体系(反射反射)Rayleigh公式公式 1871年年,Rayleigh研究了大量的光散射现象研究了大量的光散射现象,对于粒子半径在对于粒子半径在47nm以下的溶胶,导出了散射光总以下的溶胶,导出了散射光总能量的计算公式,称为能量的计算公式,称为Rayleigh公式:公式:式中:式中:A 入射光振幅,入射光振幅,单位体积中粒子数单位体积中粒子数 入射光波长,入射光波长,每个粒子的体积每
6、个粒子的体积 分散相折射率,分散相折射率,分散介质的折射率分散介质的折射率1 1、布朗运动(可用超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可用超显微镜观察)(1 1)概念:溶胶中胶粒的无规则曲折运动)概念:溶胶中胶粒的无规则曲折运动(2 2)产生原因:液体介质分子碰撞胶粒产生)产生原因:液体介质分子碰撞胶粒产生(3 3)布朗运动使体系保持动力学的稳定性)布朗运动使体系保持动力学的稳定性二、溶胶的动力性质二、溶胶的动力性质u粒子越小,温度越高粒子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布朗运动越激烈。当半径大于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运动消失爱因斯坦扩散定律:爱因斯坦扩散定律:扩散系数扩散系数 m m2 2.
7、s.s-1-1胶团粒子分子量胶团粒子分子量扩散现象的存在使体系保持扩散现象的存在使体系保持动力学的稳定性动力学的稳定性2 2、扩散现象、扩散现象(原因:存在浓差)(原因:存在浓差)沉降平衡沉降平衡:沉降速率与扩散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的平衡状态:沉降速率与扩散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的平衡状态3 3、沉降和沉降平衡、沉降和沉降平衡沉降沉降:悬浮在流体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因重力作用下降而与介:悬浮在流体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因重力作用下降而与介 质分离的现象。质分离的现象。斯托克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粘度粘度速度速度12.3 12.3 溶胶的电性质溶胶的电性质一、电动现象一、电动现象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与分散介
8、质发生相对移动的现象。在外电场作用下,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发生相对移动的现象。1 1、电泳电泳(electrophoresis):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的定向移动。的定向移动。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带电粒子的大小、: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强度,pHpH值和粘度;电泳的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温度和外加电压等。应用应用:电泳电镀,电泳涂漆,蛋白质、核酸的分离等:电泳电镀,电泳涂漆,蛋白质、核酸的分离等2 2、电渗电渗:在外电场作用下,带电介质的定向移动:在外电场作用下,带电介质
9、的定向移动 应用应用: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溶胶净化、泥炭和染料的干燥、溶胶净化、泥炭和染料的干燥、水的净化等水的净化等概念概念: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带电的介质介质通过多孔膜通过多孔膜或半径为或半径为110 110 nmnm的毛细管作的毛细管作定向移动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这种现象称为为电渗电渗。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外加电解质,一般电解质浓度增加,:外加电解质,一般电解质浓度增加,电渗速度降低,甚至会改变电渗的方向。电渗速度降低,甚至会改变电渗的方向。多孔膜多孔膜:可以用滤纸、玻璃或棉花等构成;也可以用:可以用滤纸、玻璃或棉花等构成;也可以用氧化铝、碳酸钡、氧化铝
10、、碳酸钡、AgIAgI等物质构成。如等物质构成。如多孔膜吸附阴多孔膜吸附阴离子,则介质带正电,通电时向阴极移动;反之,多离子,则介质带正电,通电时向阴极移动;反之,多孔膜吸附阳离子,带负电的介质向阳极移动。孔膜吸附阳离子,带负电的介质向阳极移动。二、胶粒带电的原因二、胶粒带电的原因1 1、吸附、吸附法扬斯规则:与溶胶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法扬斯规则:与溶胶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2 2、电离、电离三、溶胶粒子的双电层三、溶胶粒子的双电层电动电势电动电势紧密层外界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紧密层外界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电势差,值越大,溶胶越稳定值越大,溶胶越稳定主要影响因素主
11、要影响因素:外加电解质,浓度增加进入紧密层的:外加电解质,浓度增加进入紧密层的反号离子增加,反号离子增加,分散层变薄,分散层变薄,电位下降电位下降 四、溶胶粒子的结构(胶团结构)四、溶胶粒子的结构(胶团结构)例1:AgNO3+KIKNO3 +AgI 过量的 KI 作稳定剂。(AgI)m n I (n-x)K+x xK+|_|_|胶核胶粒胶团胶团的结构表达式:例例2 2:AgNOAgNO3 3+KIKIKNOKNO3 3 +AgIAgI过量的过量的 AgNOAgNO3 3 作稳定剂作稳定剂.胶团的结构表达式:胶团的结构表达式:(AgI)m n Ag+(n-x)NO3x+x NO3|_|_|胶核胶
12、粒胶团12.4 12.4 溶胶的稳定和聚沉溶胶的稳定和聚沉一、溶胶的稳定性一、溶胶的稳定性(除温度和浓度外)除温度和浓度外)1 1、溶胶的动力稳定性(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溶胶的动力稳定性(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2 2、胶粒带电的稳定作用、胶粒带电的稳定作用3 3、溶剂化的稳定作用、溶剂化的稳定作用4 4、大分子溶液的保护作用(溶胶保护剂如明胶、淀粉等)、大分子溶液的保护作用(溶胶保护剂如明胶、淀粉等)二、溶胶聚沉的影响因素二、溶胶聚沉的影响因素1 1、电解质、电解质(1 1)聚沉值)聚沉值:能使溶胶聚沉:能使溶胶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浓度浓度C C增大,增大,减小,当
13、减小,当 0.03 CsCs+RbRb+NHNH4 4+KK+NaNa+LiLi+对带对带正电的胶粒正电的胶粒,一价阴离子的钾盐的聚沉能力次序,一价阴离子的钾盐的聚沉能力次序为:为:F F-ClCl-BrBr-NONO3 3-II-(5 5)当与胶体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同时,则另一同)当与胶体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同时,则另一同性离子的价数也会影响聚沉值,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性离子的价数也会影响聚沉值,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低。这可能与这些同性离子的吸附作用有关愈低。这可能与这些同性离子的吸附作用有关2 2、溶胶的相互聚沉、溶胶的相互聚沉如明矾净水等如明矾净水等3 3、大分子溶液的敏化作用与絮凝作用、大
14、分子溶液的敏化作用与絮凝作用主要表现:明显破坏溶胶稳定性或使电解质的聚沉值显著减少主要表现:明显破坏溶胶稳定性或使电解质的聚沉值显著减少原因:脱水效应(夺去胶粒的水化外壳)原因:脱水效应(夺去胶粒的水化外壳)电中和效应(离子型的高聚物)电中和效应(离子型的高聚物)大分子溶液的絮凝作用大分子溶液的絮凝作用原因:莱姆的原因:莱姆的“架桥效应架桥效应”-”-胶粒胶粒“搭桥搭桥”常用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类、聚氧乙烯、聚乙烯醇、聚乙常用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类、聚氧乙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动物胶和蛋白质等二醇、动物胶和蛋白质等4 4、大分子溶液的保护作用、大分子溶液的保护作用大分子溶液的大量加入,使胶粒
15、表面形成大分子覆盖层,大分子溶液的大量加入,使胶粒表面形成大分子覆盖层,阻止胶粒间,胶粒与电解质离子的直接接触。阻止胶粒间,胶粒与电解质离子的直接接触。12.5 12.5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溶胶的制备与净化一、溶胶的制备一、溶胶的制备1 1、制备稳定溶胶的条件:、制备稳定溶胶的条件:a.a.粒子大小粒子大小 10 10-9-9m r 10m r 10-7-7m m b.b.胶粒保持分散,不凝结(加稳定剂)胶粒保持分散,不凝结(加稳定剂)2 2、制备方法、制备方法(1 1)分散法分散法:研磨法研磨法:适用于: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脆而易碎的物质,一般添加明胶作,一般添加明胶作 稳定剂。常规设备:稳定
16、剂。常规设备:胶体磨胶体磨 超声波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目前主要用于制备乳状液目前主要用于制备乳状液。胶溶法:胶溶法: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分散在介质中形仅仅是将新鲜的凝聚胶粒重新分散在介质中形 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成溶胶,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胶溶法制备的具体实例:胶溶法制备的具体实例:Fe(OH)Fe(OH)3 3(新鲜沉淀)新鲜沉淀)Fe(OH)Fe(OH)3 3(溶胶)溶胶)AgClAgCl (新鲜沉淀)新鲜沉淀)AgClAgCl(溶胶)溶胶)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多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溶胶时,为了将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余
17、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溶胶。(2 2)凝聚法凝聚法:a.a.化学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生成的难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使初生成的难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这溶物微粒结合成胶粒,在少量稳定剂存在下形成溶胶,这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例如:种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例如:B.B.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水解反应制氢氧化铁溶胶 FeClFeCl3 3(稀)稀)+3+3H H2 2O O(热)热)Fe(OH)Fe(OH)3
18、 3 (溶胶)溶胶)+3+3HClHClA.A.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复分解反应制硫化砷溶胶 2 2H H3 3AsOAsO3 3(稀)稀)+3+3H H2 2S AsS As2 2S S3 3(溶胶)溶胶)+6+6H H2 2O OC.C.还原反应制金溶胶还原反应制金溶胶 2 2HAuClHAuCl4 4(稀)稀)+3+3HCHO+11KOH HCHO+11KOH 2 2Au(Au(溶胶)溶胶)+3+3HCOOK+8KCl+8HHCOOK+8KCl+8H2 2O Ob.b.物理凝聚法物理凝聚法更换溶剂法 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备溶胶,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著差别来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二章 胶体化学精品 第十二 胶体化学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