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一)桩基施工全部为钻孔桩基础,钻孔桩均采用冲击钻机。1、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2、桩基准备:在桩基施工前先定位放线和原地貌测量,清除桩基施工范围内淤泥并回填砂砾石,分层碾压密实方便桩基施工机械就位施工,桩基主要采用占河道较小的反循环冲击钻施工,现场挖 332m 泥浆池,先将泥浆沉淀,沉淀后渣装入全封闭的货箱,用汽车运出弃于就近弃土场,待桩基施工完毕后再清除河道内回填的砂砾石并碾压密实,浇筑垫层(现浇桥面脚手架基础)。3、泥浆制备:(1)泥浆的制备采用原土造浆,泥浆池在桩位附近就近开挖,废弃泥浆用泥浆车拉走。(2)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泥浆比重:正循环钻机入孔泥浆比重为
2、 1.051.24、钻机安装及钻孔:(1)安装冲击钻机前,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 5cm。(2)开孔孔位必须准确,应使初成孔壁、竖直、圆顺、坚实。(3)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 0.5m 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 1.52.0m。(4)钻孔时,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5)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钻头提离孔底 5m 以上,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并记录土层变化情况,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进行检验,并填写钻孔记录表。5、钢筋加工场地的位置及处理(1)钢筋加工场地选址在本合同段北桥
3、左侧的空地上,规划面积 900m2(长30 米 X 宽 30 米)。钢筋加工场地的所有场地进行砼硬化处理,5 米汽车运输通道采用 15cm 厚的 C25 砼、其他的采用 5cm 厚的 C25 砼。5 米汽车通道采用向外的3%坡度以利于排水。钢筋加工场地主要分为原材料堆放区(钢筋堆放区)、钢筋下料区、钢筋加工区及半成品堆放区。(2)原材料堆放区(钢筋堆放区)采用宽 8 米 X 高 4 米的移动式钢筋棚,并且在 5 米汽车运输通道一侧采用悬挑 1 米、另一侧悬挑 4 米。钢筋加工区和钢筋下料区设置在移动式钢筋棚悬挑 4 米的一侧。半成品堆放区采用宽度 6 米的固定式钢筋棚。在原材料区设置各个规格的
4、钢筋标识牌;在钢筋加工区及下料区悬挂各号钢筋的大样设计图。(3)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制作。钢筋应调直后下料,下料时,切口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挠曲。钢筋制作时应进行除锈处理,整直后的主筋中心线与直线的偏差不大于长度的 1%,并不得有局部弯曲。主筋间距均匀准确、顺直、相互平行,并且与加强筋垂直。其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外径10mm。(4)钢筋笼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每根桩基钢筋笼分两节制作即两次吊装钢筋笼,其两节钢筋笼连接方式采用搭接焊或帮条焊。主筋搭接焊时先将两根钢筋搭接部分调整弯度保证连接同心,再在进行搭接双面焊接;箍筋采用点焊方式固定,
5、梅花布置,首尾各个端头分别闭合。焊接过程中,焊缝饱满、不得伤其主筋、禁止将焊钳在主筋上打火,钢筋笼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焊接的尺寸满足技术规范要求。最后将其焊缝位置的焊渣敲掉,保证与混凝土粘结牢固。钢筋骨架的保护层,通过螺旋筋上穿入中心开孔,厚4cm、半径为 6cm 的圆形水泥砂浆垫块来保证,砂浆块按竖向每隔 2m 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穿入 4 个布置。6、钢筋笼使用汽车吊吊装(1)采用 6 点吊,第 1,2 点设在骨架的上部,第 3,4 点设在骨架中部;第 5,6 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 1、2、3、4 吊点挂于吊车的主吊钩上,第 5、6点挂于吊车的副吊钩上,第 1、2、3、4 吊点
6、间钢丝绳通过滑轮组联动。(2)起吊时,先将钢筋笼水平提起一定高度,然后提升主吊钩,停止副吊钩,通过滑轮组的联动,使钢筋笼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各吊点受力均匀。随着主吊钩的不断上升,慢慢放松副吊钩,直到骨架同地面垂直,停止起吊,检查骨架是否顺直,如有弯曲及时调直。当骨架进入孔口后,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当骨架顶端附近的加强箍筋接近孔口时,用型钢等穿过加劲箍的下方,将骨架临时支承于孔口。(3)骨架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护筒标高来计算吊筋的长度,并反复核对无误后再定位,然后在钢筋骨架顶端的吊筋内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护筒顶端,不得压在护筒顶,其后撤下吊绳。7、
7、导管安装和清孔(1)导管用200350mm 的钢管,壁厚 3mm,每节长 2.0m,配 12 节长0.51.0m 短管,由管端丝扣连接,接头处用橡胶圈密封防水,并对导管作水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并保证不漏水。混凝土浇筑架用型钢制作,用于支撑悬吊导管,吊挂钢筋笼,上部放置混凝土漏斗。(2)在安放钢筋笼及导管就绪后,再利用导管进行清孔。清孔的方法是在导管顶部安装一个弯头和皮笼,用泵将泥浆压入导管内,置换出沉渣。清孔标准是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孔底泥浆密度1.2,沉渣厚度在 15cm 以内,导管底部至孔底应保持 40cm,待监理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准备下道工序施工即灌注混凝土。8、灌注水下混凝土(1)水下混
8、凝土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导管管节长度,中间节宜为 2m 等长,底节可为 4m,漏斗下宜用 1m 长导管。2)导管使用前应进行试拼和试压,按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标示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超过钻孔深的 0.5%并不宜大于 10cm,试压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 1.5 倍。3)导管应位于钻孔中央,在灌注混凝土前,应测试升降设备能力,应与全部导管充满混凝土后的总重量和摩阻力相适应,并应有一定的安全(2)桩基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由进料斗进料,连续灌注,一气呵成,避免任何原因中断,随灌随提升导管,同时用一台吊车或泵车配合、拆
9、卸导管。开始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后,再开始灌注。(3)水下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 1m。当桩身较长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可适当加大。漏斗底口处必须设置严密、可靠的隔水装置,该装置必须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能顺利排出。2)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位置,保持导管埋深度2-6m。灌注混凝土实际高度应高出桩顶标高 0.5-1m。3)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填写检查钻孔桩桩孔钢筋笼情况的“工程检查证”,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应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4)混凝土灌注完毕,位于地面以下及桩顶以下的孔口护筒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拔出。9、桩基注意事项(1)泥浆护壁配比应结合地质资料进行。(2)灌注桩净保护层 70mm,应采取定位钢筋或混凝土块等措施予以保证。(3)所有灌注桩在墩柱及盖梁浇筑前均应作无破损检测,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4)灌注桩施工前应与有关单位联系,刨验确认地下构筑物的准确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开钻。(5)浇筑桩身混凝土前,要对钻孔基底做认真的检查和处理,要求满足图纸对清孔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与基底连接良好。灌注桩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桩的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断桩、塌孔及桩位移现象,孔底回淤厚度不得大于 150mm,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