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2021完整版课件.ppt
《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2021完整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2021完整版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护理对策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是儿科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不可避免的护理问题之一。文献报道1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为0.16。药物外渗所导致的后果,轻的可使局部组织出现发红、疼痛、肿胀、瘀血,重的可出现组织溃疡、坏死,甚至残疾。所以,对药物外渗后的妥善处理对于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减少护患矛盾尤其重要。1.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输液渗漏的概念何谓输液外渗?何谓输液外漏?输液外渗药物本身理化性质或毒性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经血管壁进入局部组织原因:非人为或客观因素 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影响 病人血管结
2、构与功能障碍输液外漏血管穿破,液体经血管破损处流入局部组织原因:人为或主观因素多 穿刺技术不过关 输液管理不到位 病人不合作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一般表现:头皮静脉输液外渗一般局部鼓起肿块,四肢静脉呈弥散性肿胀,外渗面积以针尖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外渗局部皮肤表现为颜色苍白或者红晕,继之肿胀,以静脉血管周边为主。化学物质外渗表现:钾、钙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它能对毛细血管致密度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新生儿头皮静脉丛交错连接,且无静脉瓣,虽然回血良好,推注无渗漏,但在它的周围已破坏的血管部位可出现外渗、漏出、引起钙盐沉着,毛囊破坏,不长毛发或毛发稀少、枯黄,影响美观。血管
3、收缩剂外渗表现:以多巴胺为主的血管收缩剂在使用30分钟后即可出现注射静脉颜色发白,呈条索状延伸,有时会呈现树枝状蔓延。如持续使用同一静脉,时间过长会引起整条注射静脉色素沉着,呈条索状硬化、甚至失去弹性。高分子抗生素外渗表现:抗生素一般是高分子物质的化学药品,它们在静脉使用时,浓度过大会造成针尖周围呈缺血性苍白色,局部皮肤缺血,如果缺血时间过长,会造成局部组织呈青色、紫色,甚至发黑坏死。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营养性物质外渗表现:无论蛋白制剂、血制品剂静脉高营养制剂均为渗透压较高的药物,一旦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血管红肿变黑,不易短时间恢复,肿胀部位的肌肉组织亦容易缺乏弹性,
4、影响肢体活动。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儿科静脉外渗的不同表现液体外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a.a.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进入血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进入血 管周围组织。管周围组织。b.b.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但是由于输入液引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但是由于输入液引 起的静脉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产起的静脉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产 生了生了向后向后的压力,使得输入液从置管时留下的的压力,使得输入液从置管时留下的 针眼处渗漏。针眼处渗漏。c.c.高渗性或其他性质的输入液刺激血管壁,引起高渗性或其他性质的输入液刺激血管壁,引起 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液体的扩散从
5、而造成外渗。药物外渗的常见因素药物方面: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毒性及型变态反应护理人员方面:护理技术、用药知识、责任心。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病人及家属对药物外渗的风险认识不足。常见外渗药品20甘露醇、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碳酸氢钠、丙种球蛋白、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PH值 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扰 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 H4.1为强酸,PH9.0为强碱部分药物PH值5%GS、10%GS、50%GS PH=3.25.50.9%NS PH=4.57.55%GSNS PH=3.55.5复方氯
6、化钠 PH=4.55%NaHCO3 PH=7.58.520%甘露醇 PH=4.56.5低分子右旋糖苷GS PH=3.56.0多巴胺 PH=2.54.510%KCL PH=4.56.5氨苄P PH=10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 渗透压阿奇霉素 2805%GS 352生理盐水 3083%氯化钠 103020%甘露醇 10985%碳酸氢钠 119050%GS 2526药物因素药物因素药物输注速度药物输注速度 液流液流血流时,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血流时
7、,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而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致渗出而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外周小静脉 5ml/min手背及前臂静脉 90 ml/min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300 ml/min锁骨下静脉 11.5 L/min上腔静脉 22.5 L/min 不容忽略血流变缓的的因素:不容忽略血流变缓的的因素:v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v卧床或术后下肢活动少血流缓慢v局部包扎与滞动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踝部大隐静脉外渗机率最大,其次是手腕部、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小儿静脉留置针应72小时拨除,一旦发生炎症,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输入刺激性药物发生外渗机率高,而高浓度、高渗透压的液体进入静脉,输液时
8、间越长外渗的机率越高,推注速度越快,越易引起外渗,过快的速度会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室温降低时,全身末梢血管收缩,管腔变窄,流速变慢,大量微粒沉积在局部血管引起阻塞。血管因素主要是指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不足。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新生儿尚无自主意识,不能按需要制动,且血管细小、充盈度差、尤其在疾病状态下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如新生儿休克、硬水肿时,血管通透性增强。护士的技术不熟练和责任心不强。液体外渗相关因素的分析临床资料(17例)2011年10月2013年3月v性别:性别:男:10例 女:7例v药物种类:药物种类:20%甘露醇外渗6例,人血
9、丙种球蛋白3例,复方小儿氨基酸5例,多巴胺2例,外院带入溃疡形成者1例。v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外观无改变,触摸有压痛者4例;血管呈条索状改变者2例;外渗处局部组织肿胀者8例;水疱者2例;创面溃疡1例。药液渗出的分级标准10级:没有症状;l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4 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4 cm15.24 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15.24 cm,皮肤发凉轻到或中等程度疼痛;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淤伤、肿胀,水肿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输液 外渗 护理 对策 2021 完整版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