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读》PPT课件.ppt
《《放射科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读》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放射科周例行阅片放射科周例行阅片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放射科、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放射科、李志娟李志娟病例一病例一病史:女性,58岁,患者因咯血3天,烦躁不安8小时入院。5-6年前出现间歇性咯血,近一月两次咯血。体查:烦躁不安,查体不合作,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四肢肌张力正常,检查不配合,腱反射(+),双侧Babingski征(+),Kernig征(+)。指鼻实验、快复轮替实验、跟-膝-胫实验、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征不合作。请诊断及分析?病理病理: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手术记录手术记录插管全麻,仰卧位,四钉头架固定,手术区常规消毒铺单。取枕插管全麻,仰卧位,四钉头架固定,手术区
2、常规消毒铺单。取枕项部后正中切口,切口上端自枕外粗隆向右延长项部后正中切口,切口上端自枕外粗隆向右延长4cm4cm,切开皮肤至,切开皮肤至颅骨,切开颅骨,见硬膜张力较高,剪开硬膜,见一肿瘤位于硬颅骨,切开颅骨,见硬膜张力较高,剪开硬膜,见一肿瘤位于硬膜下脑干右侧,边界清楚,鱼肉样,色鲜红,血供丰富。沿肿瘤膜下脑干右侧,边界清楚,鱼肉样,色鲜红,血供丰富。沿肿瘤边界分离,肿瘤包裹右侧椎动脉,边界分离,肿瘤包裹右侧椎动脉,蒂部位于四脑室右侧侧孔处蒂部位于四脑室右侧侧孔处,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参与供血,面听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参与供血,面听神经及后组颅神经被推挤至肿瘤前方
3、。离断肿瘤血供,分块全切肿瘤。被推挤至肿瘤前方。离断肿瘤血供,分块全切肿瘤。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共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共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共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共42.52cm42.52cm42.52cm42.52cm,表面呈细乳突状。,表面呈细乳突状。,表面呈细乳突状。,表面呈细乳突状。HEHE染色,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未发现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立方或染色,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未发现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立方或上皮形态,细胞包浆丰富,红染;核卵圆形,核大深染;间质血管上皮形态,细胞包浆丰富,红染;核卵圆形,核大深染;间质血管丰富,扩张充血,瘤细胞以假复层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疏松结缔组织丰富,
4、扩张充血,瘤细胞以假复层的排列方式排列在疏松结缔组织的轴心周围,形成细小的乳突状结构。的轴心周围,形成细小的乳突状结构。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示: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示:S-100S-100(+)、)、CK:(+)CK:(+)、CFAPCFAP:(:(-)、)、CEACEA:(:(-)脉络丛组织由特异性的脑室神经上皮分化而来,有作者认为是某段脉络丛组织由特异性的脑室神经上皮分化而来,有作者认为是某段脑室壁的室管膜细胞衍化形成,其主要的功能为分泌脑脊液。脑室壁的室管膜细胞衍化形成,其主要的功能为分泌脑脊液。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脉络丛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或
5、脑室壁胶质细胞,多具有分泌脑脊液的特性。泌脑脊液的特性。WHOWHO分级分级I I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见于脑室系统及是发生于脉络丛上皮的良性肿瘤。见于脑室系统及桥小桥小脑角区脑角区等处。肿瘤多呈实质性,一般体积不大,等处。肿瘤多呈实质性,一般体积不大,结节样生长结节样生长,和周,和周围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围组织间有明显的分界。瘤组织呈红色,瘤组织呈红色,表面颗粒状表面颗粒状,有绒毛,亦有人称之为桑椹状。切面,有绒毛,亦有人称之为桑椹状。切面粗糙,质地较脆,可见囊变和出血坏死、粗糙,质地较脆,可见囊变和出血坏死、钙化。钙化。显微镜下可见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核构成指样乳头状显微
6、镜下可见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核构成指样乳头状结构。结构。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主要见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多见,主要见于1010岁以前,男性多岁以前,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发病率较低,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于女性,本病发病率较低,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1 1-2-2。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在儿童多见于侧脑室而在本病的好发部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在儿童多见于侧脑室而在成人成人多位于第四脑室。肿瘤在侧脑室者多位于三角区。多位于第四脑室。肿瘤在侧脑室者多位于三角区。发生后颅凹的脉发生后颅凹的脉络丛乳头状瘤除可见于第四脑室内外,亦可见于桥脑小脑角区络丛乳头状瘤除可见于第四
7、脑室内外,亦可见于桥脑小脑角区,第,第三脑室者较少见。由于脉络丛组织的胚胎残余异位发展,使得肿瘤三脑室者较少见。由于脉络丛组织的胚胎残余异位发展,使得肿瘤偶见发生于大脑凸面。偶见发生于大脑凸面。肿瘤还可由蛛网膜下腔播散肿瘤还可由蛛网膜下腔播散:原发脑室内病灶直接侵犯邻近脑脊液池。原发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脊液种植。脑室内病灶通过路氏孔突入桥小脑角池、鞍上池。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脑积水与颅内压增高。脑积水成因:包括脑肿瘤的所在位置直接梗阻脑脊液循环所致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紊乱造成的交通性脑积水婴幼儿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颅增大和前囱张力增高,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成人则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及
8、视神经乳头水肿,甚至可出现阵发性昏迷。(2)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因肿瘤所在部位而异。肿瘤生长在侧脑室者半数有对侧轻度锥体束征;位于第三脑室后部者表现为双眼上视困难;发生于于后颅凹者表现为走路不稳、眼球震额及共济运动障碍等。个别位于侧脑室者可表现为头部包块。本病临床上可见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肿瘤多位于脑室内,有的可移动,故有些病人表现为头疼突然加剧、缓解。少数有强迫头位CTCT检查检查肿瘤多为肿瘤多为单侧单侧,亦可为双侧,位于侧脑室内者以,亦可为双侧,位于侧脑室内者以三角区居多。三角区居多。平扫时呈等或略高密度平扫时呈等或略高密度,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分叶状,可见病理
9、性钙化边缘清楚而不规则,分叶状,可见病理性钙化。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由于其分泌过多脑脊液,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由于其分泌过多脑脊液,故可在未发生阻塞或阻塞远端的脑室系统发生交故可在未发生阻塞或阻塞远端的脑室系统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表现甚为特殊通性脑积水,表现甚为特殊MRIMRI检查检查T1T1:呈等或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液:呈等或低信号,较脑实质信号低但较脑脊液信号高。信号高。T2T2:呈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而肿瘤轮廓不:呈高信号,与脑脊液分界清楚而肿瘤轮廓不规则,呈菜花状,有些可见囊变、钙化。规则,呈菜花状,有些可见囊变、钙化。瘤周水肿无
10、或较轻,占位效应视病灶大小而定。瘤周水肿无或较轻,占位效应视病灶大小而定。肿瘤有显著的对比增强,可发现沿脑脊液种植转肿瘤有显著的对比增强,可发现沿脑脊液种植转移的病灶,表现为脑室壁及椎管内蛛网膜多发结移的病灶,表现为脑室壁及椎管内蛛网膜多发结节样强化灶。节样强化灶。脑积水明显、脑脊液因回路阻塞而进入脑组织时,脑积水明显、脑脊液因回路阻塞而进入脑组织时,可导致明显脑水肿,侧脑室三角区显著。可导致明显脑水肿,侧脑室三角区显著。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1、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肿瘤轮廓光整,病灶多、脑膜瘤:好发于成年女性,肿瘤轮廓光整,病灶多 呈类圆形呈类圆形,多为等密度及等信号多为等密度及等信号,T
11、2WI,T2WI上信号不及上信号不及 CPPCPP高高,增强扫描可见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脑膜尾征”。2 2、神经鞘瘤:以听神经瘤多见、神经鞘瘤:以听神经瘤多见,肿瘤多见囊变成分肿瘤多见囊变成分,呈呈 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发现同侧内听道扩大有助于诊断。发现同侧内听道扩大有助于诊断。3 3、室管膜瘤:儿童好发于幕下四脑室,成人好发于侧脑、室管膜瘤:儿童好发于幕下四脑室,成人好发于侧脑 室(室(囊变多见囊变多见),肿瘤内可见囊变、钙化及出血征象),肿瘤内可见囊变、钙化及出血征象,强化不如脉络丛乳头状瘤明显。强化不如脉络丛乳头状瘤明显。4 4、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孔区,呈、颈静脉球瘤:颈静脉孔区,呈
12、“胡椒胡椒-盐盐”征像。征像。病例二病例二病史:男性,病史:男性,5050岁,间歇性头痛、头晕伴岁,间歇性头痛、头晕伴左侧肢体肌力下降一月余左侧肢体肌力下降一月余。请诊断及分析?病理:右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病理:右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首先是定位首先是定位右侧脑室后角区?右侧脑室后角区?右侧丘脑?右侧丘脑?侧脑室好发肿瘤:脑膜瘤、室管膜瘤、星形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转移瘤、室管膜下瘤、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等侧脑室脑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室管膜瘤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可以位于侧脑室任何部位。右侧丘脑:淋巴瘤,胶质瘤等定位定位定位于右侧脑室三角区,向前累及基底节
13、区,右侧脑室后脚扩大呈定位于右侧脑室三角区,向前累及基底节区,右侧脑室后脚扩大呈“杯口样杯口样”改变,右侧脑室后脚脉络丛未见显示。改变,右侧脑室后脚脉络丛未见显示。定性:脑膜瘤可能性大定性:脑膜瘤可能性大依据:依据:1 1、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最好、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最好发于三角区。发于三角区。2 2、病变在、病变在CTCT上呈稍高密度,上呈稍高密度,MRT1WIMRT1WI呈稍呈稍低密度,低密度,T2WIT2WI病变呈高信号,病变呈高信号,DWIDWI像上病灶大像上病灶大部分区域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明部分区域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
14、见斑片状无强化区。无囊变。瘤周显强化,中心见斑片状无强化区。无囊变。瘤周有轻有轻-中度脑水肿。中度脑水肿。3 3、病灶较大,形态不规则,并向围围脑实、病灶较大,形态不规则,并向围围脑实质生长,境界欠清楚质生长,境界欠清楚。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与淋巴瘤、胶质瘤、脉络丛乳头主要与淋巴瘤、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相鉴别。状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相鉴别。小结小结脑膜瘤主要源自蛛网膜的帽细胞脑膜瘤主要源自蛛网膜的帽细胞,特别是那些形成蛛网膜特别是那些形成蛛网膜绒毛的细胞绒毛的细胞,绝大多数脑膜瘤附着于硬脑膜。脑室内脑膜绝大多数脑膜瘤附着于硬脑膜。脑室内脑膜瘤则起源于脉络丛基质的蛛网
15、膜或纤维细胞团瘤则起源于脉络丛基质的蛛网膜或纤维细胞团,属少见的属少见的脑膜瘤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占颅内脑膜瘤的2.5%2.5%6.3%6.3%发生于侧脑室内的脑膜瘤较少见,约占颅内脑膜瘤的发生于侧脑室内的脑膜瘤较少见,约占颅内脑膜瘤的0.5%0.5%。它起源于脑室内。它起源于脑室内的脉络丛基质,以侧脑室的脉络丛基质,以侧脑室三角区最多见三角区最多见,左侧略多于右侧。好发于,左侧略多于右侧。好发于30306060岁,女岁,女性多于男性。性多于男性。【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1.1.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少数为类圆形。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多为不规则分叶状,少数为类圆形。2.CT2.C
16、T平扫为较均匀略高密度灶,钙化较常见,约为平扫为较均匀略高密度灶,钙化较常见,约为50%50%,境界较清楚,瘤周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境界较清楚,瘤周可见低密度水肿区。3.3.平扫平扫T1WIT1WI肿瘤多数表现为等、低信号,肿瘤多数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T2WI上表现为上表现为等、稍高信号。等、稍高信号。4 4增强后大多数肿瘤呈均匀强化(富血供肿瘤),少数增强后大多数肿瘤呈均匀强化(富血供肿瘤),少数可因为肿瘤发生坏死囊变而呈不均匀强化。可因为肿瘤发生坏死囊变而呈不均匀强化。MRMR上见不到上见不到脑膜尾征。脑膜尾征。【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本病需与室管膜瘤、脉络膜乳头状瘤等鉴别,但后本病需与
17、室管膜瘤、脉络膜乳头状瘤等鉴别,但后两者发病年龄都较轻。两者发病年龄都较轻。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1、室管膜瘤以青少年常见、室管膜瘤以青少年常见,多见于第四脑室多见于第四脑室,,成,成人好发于侧脑室,多为不规则形人好发于侧脑室,多为不规则形,与侧脑室室壁之与侧脑室室壁之间常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长间常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长,易发生囊变易发生囊变,信号不信号不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点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点,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增强扫描肿瘤呈显著不均匀强化。匀强化。2 2、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可发生于侧脑室任何部分,、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可发生于侧脑室任何部分,以侧脑室前角多见以侧脑室前角多见,边缘不规则边缘不规
18、则,分叶状分叶状,瘤内可见瘤内可见广泛囊变、坏死广泛囊变、坏死,部分可有出血部分可有出血,瘤周水肿明显瘤周水肿明显,增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3 3、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儿童,成年人以第四脑成年人以第四脑室多见室多见,儿童以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多见儿童以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多见,早期就可早期就可产生脑积水征象产生脑积水征象 。4 4、淋巴瘤:脑中线旁,、淋巴瘤:脑中线旁,T1T1、T2T2加权像上一般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加权像上一般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境界清楚,周围水肿轻,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境界清楚,周围水肿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科读 放射科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