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率失常药》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抗心率失常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心率失常药》PPT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抗心率失常药抗心率失常药 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时可出现心率变化,发生缓慢型或快速型心率失常。抗心率失常药直接作用在心肌的离子通道,影响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或者改变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而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一、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二、二、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现象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现象三、三、心率失常发生电生理学机制心率失常发生电生理学机制第一节 心率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的机制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现象。医学上记录到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就是心脏、大脑皮层、骨骼
2、肌等活动时生物电的表现。(一)细胞的静息电位n1.静息电位现象n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二)细胞的动作电位n1.动作电位现象n2.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1.静息电位现象静息电位现象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两侧,故也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比膜外电位低,即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这种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极化状态。静息电位为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但各种细胞的数值不同。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骨骼肌细胞为-90mV,人的红细胞为-10mV。外外内内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
3、的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有关。正常细胞内的K+浓度和有机负离子A-浓度比膜外高,而细胞外的Na+浓度和Cl-浓度比膜内高。在这种情况下,K+和A-有向膜外扩散的趋势,而Na+和Cl-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但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和Cl-的通透性很小,而对A-几乎不通透。因此,K+顺浓度梯度经膜扩散到膜外使膜外具有较多的正电荷,有机负离子A-由于不能透过膜而留在膜内具有较多的负电荷。这就造成了膜外变正、膜内变负的极化状态。A-A-A-A-A-A-A-A-A-A-A-K+K+K+K+K+K+K+K+K+K+K+K+Na+Na+Na+Na+Na+Na
4、+Na+Na+Na+Na+Na+Na+Cl-Cl-Cl-Cl-Cl-Cl-Cl-Cl-Cl-Cl-Cl-Cl-Cl-Cl-Cl-Cl-Cl-K+K+K+K+A-A-A-Na+Na+Cl-A-K+外内1.动作电位现象动作电位现象 当肌细胞或神经细胞在安静情况下受到一次刺激时,膜内原有的-70-90mV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转而变成+20+40mV的正电位,即由原来静息时的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状态,其电位变化的幅度为90130mV。这一过程称为去极化去极化,去极化是暂时的,膜两侧的电位很快又恢复到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和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化。去极化和复极化是一次动作电位的变化过程,所以动作电位就
5、是指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一般只持续0.52.0ms,在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可达数百毫秒。2.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的Na+通道大量激活。既膜上的通道蛋白质在膜两侧电场强度改变的影响下,蛋白质结构中出现了允许Na+顺浓度差移动的孔道,也就是出现了通道的开放;这种由膜电位的大小决定其机能状态的通道,称为电压依从式通道。由于膜的Na+通道大量激活,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大,Na+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大量地进入膜内。Na+的内流使膜进一步去极化,又导致更多的Na+通道开放,造成Na+内流的再
6、生性增加。Na+的大量内流,使膜电位由负电位迅速变成正电位,形成了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膜内电位并不停留在正电位状态,而是很快出现复极化,这是因为Na+通道开放的时间很短,膜电位的过度去极化使Na+通道由激活状态转化为失活状态,这时膜对的Na+通透性又变小,与此同时膜对K+通道逐渐开放,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并逐渐超过对的Na+通透性,于是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作用下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向负发展,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形成了动作电位的复极化。动作电位过后,膜对K+的通透性恢复正常,Na+通道的失活状态解除,并恢复到备用状态(可激活状态),于是细胞又能接受新的刺激。2.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动
7、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心肌细胞分类2.心肌细胞的膜电位n静息电位n动作电位n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n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3.心肌的自动节律性4.膜反应性5.有效不应期1.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的分类 从组织学、电生理特点和功能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普通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收缩功能,称为工作细胞,属于非自率细胞,它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活动,但具有兴奋性和传导兴奋性的能力,它们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很少或完全缺乏,故无收缩功能。它们除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
8、兴奋的能力,称为自率细胞,它们和另一些既不具有收缩功能又无自律性的细胞组成了心脏中的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细胞。普通细胞(工作细胞属于非自律性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化的心肌细胞(自率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末梢浦肯野纤维。2.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组织细胞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来自特殊传导系统内的自率细胞。特殊传导系统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可用兴奋的频率来反映。其中以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自动兴奋频率为每分钟约100次)。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最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心率失常药 心率 失常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