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建模》PPT课件.ppt
《《控制系统建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建模》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第第3章章 控制系统建模控制系统建模 3.1 简单机械系统的建模简单机械系统的建模3.2 简单流体系统的建模简单流体系统的建模3.3 永磁体直流电机的建模永磁体直流电机的建模3.4 光源跟踪伺服系统的建模与系统分析光源跟踪伺服系统的建模与系统分析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3.1 简单机械系统的建模简单机械系统的建模3.1.1弹簧振动系统的建模考虑图2.1所示的简单机械系统。选择垂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系统力平衡关系可以得到mg-ks0=0(3.1)如果系统受到正方向的外力,则力平衡方程变成(3.2)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1弹簧振动系统的示意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其中,y(
2、t)是距离平衡点的偏移距离。以上是非阻尼条件下的系统方程。现在,假设系统浸入到一种粘性物质中,则系统将受到与其瞬时速度方向相反的阻尼力的作用。当系统以较慢速度运动时,系统受到的阻尼力与其运动的速度成正比,而方向相反。假设这时的阻尼系数为常数c,整个系统的平衡方程为(3.3)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3.1.2摩托车缓冲系统的建模考虑图3.2所示的摩托车示意图。设计摩托车缓冲系统的目的是减小车辆在崎岖道路上行驶时产生的震动。道路表面的不平坦会引起摩托车沿垂直方向的移动和沿某个轴的转动。忽略轮胎的质量,这样整个系统由车架和驾驶员组成。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2摩托车系统示意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摩托车
3、缓冲系统的力平衡示意图如图3.3所示。我们将整个系统的质量中心作为坐标的原点,因此系统在不平道路上的振动运动可以看作是质心的沿垂直方向的平移运动以及沿质心的旋转运动。摩托车架以及驾驶员可以整个视作质量为M,转动惯量为J的刚体。输入车轮的位置信息Ya、Yb表明路况信息。假设每个车轴的缓冲系统由具有阻尼特性的弹簧构成。因此,每个车轮受到的外力为弹簧弹力与阻尼力之和,即(3.4)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3摩托车缓冲系统的力平衡示意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ya和yb分别表示每个弹簧距离参考位置的瞬时距离。用Y(t)和(t)分别表示系统质心的平移位移和沿质心的旋转角度。对于单个弹簧有(3.5)上式中假定
4、在很小的角度位置条件下满足sin=,并且取逆时针的旋转方向为正方向,如图3.4所示。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4摩托车缓冲系统垂直位置与旋转角度的几何分析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将式(3.5)代入式(3.4)中,得到Fa=(cas+ka)Ya-(Y-La)Fb=(cbs+kb)Yb-(Y+Lb)(3.6)或者定义Za=cas+ka,Zb=cbs+kb,得到Fa=ZaYa-(Y-La)Fb=ZbYb-(Y+Lb)(3.7)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或者Ms2Y=ZaYa-(Y-La)+ZbYb-(Y+Lb)整理后得到(Ms2+Za+Zb)Y-(ZaLa-ZbLb)=ZaYa+ZbYb(3.9)最后根据牛顿
5、第二运动定律,有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上式给出了摩托车缓冲系统的力平衡方程,同时假定车架和驾驶员在初始位置没有垂直方向上的速度(Y0=0,dY/dt|0=0)。如果对上述系统建立关于质心位置的力矩平衡方程,可以得到另一个系统方程,即(3.10)或者Js2=ZbLbYb-(Y+Lb)-ZaLaYa-(Y-La)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Js2+ZaL2a+ZbL2b)-(ZaLa-ZbLb)Y=-ZaLaYa+ZbLbYb(3.11)再次假定初始条件为零(0=0,d/dt|0=0),最后将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写成矩阵形式整理得(3.12)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写成简化形式(3.13)用Aij和Bij可以表示
6、Y和为(3.14)最终系统模型可以用如图3.5所示的框图表示。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5摩托车缓冲系统的方框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以上系统中假定Ya和Yb是系统两个相互独立的输入变量,但实际上,后轮与前轮的位置信号相差t=L/V时间。这样,实际系统满足Yb(t)=Ya(t-t)。如果定义系统状态分别为Y、dy/dt和d/dt,还可以计算出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另外一种得到整个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是通过模型方框图进行计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时域和频域的仿真,具体计算过程留给读者练习。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3.2 简单流体系统的建模简单流体系统的建模3.2.1单个蓄水槽的动态模型考虑图3
7、.6所示的单个蓄水槽模型,其槽底的液体流出速度是由槽内的液压决定的。各部分的含义为:A蓄水槽的表面区域;V水槽的容积;Ae水槽出口处的连通部分;P1槽底的液压。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6单个蓄水槽模型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液体的输出压强为Pa,输出液体的速率作为系统的输入。系统的状态变量包括槽内液体的高度,其系统输出为液体流出的速率We。根据系统的物质平衡,可得到(3.15)假设蓄水槽的四周壁是垂直的,槽内液体的质量是液体的密度乘以液体的体积,有(3.16)(3.17)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输出液体的质量可以写成输出速率的函数(3.18)根据出口处的能量平衡(w=w1=w2),可以得到(3.19
8、)假定整个系统不存在能量或物质的滞留,并且忽略内部能量的变化(u1=u2,z1=z2),则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得到(3.20)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显然该系统的状态方程是一阶非线性的,槽内液体质量的瞬时变化等于输入的液体速率减去输出的液体速率,槽内的液体质量和输出液体的速率都视作t时刻液体高度的函数。下面来定义液体的阻力作用,它的作用与电路中的电阻作用类似:综合上面的方程得出(3.21)(3.22)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与此类似,还可以定义该系统的电容效应,它反映了蓄水槽存储液体容量的变化。(3.23)将式(3.22)和式(3.23)代入式(3.21),得到(3.24)或者(3.25)第3章 控制系统
9、建模该非线性系统也可以线性化并写成标准的状态方程形式。定义系统的参考位置h(t)=h0(t)+h(t)(3.26)wi(t)=wi0(t)+wi(t)(3.27)系统方程(3.21)可以写成(3.28)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参考位置处的系统Jacobian矩阵为(3.29)(3.30)最后将式(3.30)代入式(3.28),得到(3.31)(3.32)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7单个蓄水槽的时域特性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8系统线性化模型的Bode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9线性化模型的其它频域特性(Nyquist曲线和Nichols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其相关的程序包括:TANKCS1.
10、M:仿真程序TANK1L.M:系统线性化模型描述TANK1NL.M:非线性系统模型描述程序代码如下:%TANK1L.M单个蓄水槽的线性化模型functionxdot=tank1l(t,x)globalc1lc2lxdot=c1l*x+c2l;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TANKCS1.M单个蓄水槽动态特性的仿真程序clearall,closeall,nfig=0;%定义ODE求解器中使用的全局变量globalc1nlc1lc2nlc2l%定义相关参数too=0;tff=25;%仿真计算的启动和结束时间(min)rho=62.4;%水的密度(lbm/ft3)g=1.1592e5;%重力加速度常数(ft
11、/min2)wio=1900;%参考位置的入口处液体流速(lbm/min)ho=10;%参考位置处的液位高度(ft)a=5;%槽底的表面积(ft2)ae=.02;%出水管的表面积(ft2)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deltainputdw1=0.1*wio;%10%的变化dw2=0.5*wio;%50%的变化%非线性系数c1nl=-ae*sqrt(2*g)/a;%线性模型系数r=sqrt(2*g*ho)/(rho*g*ae);c=rho*a;c1l=-1/(r*c);%非线性仿真-脉冲&阶跃响应1y1o=ho+dw1/c;c2nl=wio/c;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t1i,y1i=ode23(tan
12、k1nl,too,tff,y1o);y1o=ho;c2nl=(wio+dw1)/c;t1s,y1s=ode23(tank1nl,too,tff,y1o);%线性仿真-脉冲&阶跃响应1y1o=dw1/c;c2l=0;t2i,y2i=ode23(tank1l,too,tff,y1o);y2i=ho+y2i;y1o=0;c2l=dw1/c;t2s,y2s=ode23(tank1l,too,tff,y1o);y2s=ho+y2s;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绘制结果1nfig=nfig+1;figure(nfig)subplot(2,2,1),plot(t1i,y1i,r,t2i,y2i,g:),gridt
13、itle(ImpulseResponse(10%);xlabel(Time(min),ylabel(Height(ft);legend(NL,L);subplot(2,2,2),plot(t1s,y1s,r,t2s,y2s,g:),gridtitle(StepResponse(10%);xlabel(Time(min),ylabel(Height(ft);legend(NL,L);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非线性仿真-脉冲&阶跃响应2y1o=ho+dw2/c;c2nl=wio/c;t1i,y1i=ode23(tank1nl,too,tff,y1o);y1o=ho;c2nl=(wio+dw2)/c;
14、t1s,y1s=ode23(tank1nl,too,tff,y1o);%线性仿真-脉冲&阶跃响应2y1o=dw2/c;c2l=0;t2i,y2i=ode23(tank1l,too,tff,y1o);y2i=ho+y2i;y1o=0;c2l=dw2/c;t2s,y2s=ode23(tank1l,too,tff,y1o);y2s=ho+y2s;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绘制结果2subplot(2,2,3),plot(t1i,y1i,r,t2i,y2i,g:),gridtitle(ImpulseResponse(50%);xlabel(Time(min),ylabel(Height(ft);legen
15、d(NL,L);subplot(2,2,4),plot(t1s,y1s,r,t2s,y2s,g:),gridtitle(StepResponse(50%);xlabel(Time(min),ylabel(Height(ft);legend(NL,L);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线性化模型的频域仿真b=r;a=r*c1;sys1=tf(b,a);w=logspace(-2,2,200);%仿真的频域范围(rad/min)nfig=nfig+1;figure(nfig)bode(sys1,w),xlabel(Frequency(rads/min)nfig=nfig+1;figure(nfig)subp
16、lot(2,1,1),nichols(sys1,w)subplot(2,1,2),nyquist(sys1,w)Re,Im=nyquist(sys1,w);Resys1(:,1)=Re(1,1,:);Imsys1(:,1)=Im(1,1,:);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3.2.2双蓄水槽系统的模型建立在实际系统中经常存在互相连通的多个蓄水槽系统,这使得系统呈现出更高阶动态系统的特性。下面以双连通的蓄水槽系统(如图3.10所示)为对象,研究二阶系统的动态行为。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10双蓄水槽系统结构示意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按照前一节对单个蓄水槽的分析,可以确定1号和2号蓄水槽的液体输出流量分别
17、为(3.33)从而得到两个蓄水槽的平衡方程为(3.34)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其中Ci(i=1,2)的定义与单个蓄水槽系统相同。将上面的结果写成标准的状态方程形式,并且将液体的输出流速作为系统输出,则(3.35)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上述方程中的h1、h2和wi实际上是相对于参考位置的偏移量(即h1=h1等)。为了创建系统的Simulink方框图,只要针对状态方程中每个SISO子系统绘制它的框图(如图3.11所示),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即可。最后得到的仿真框图如图3.12所示。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11各个子系统的框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12整个系统的框图结构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整个系统的
18、传递函数可以通过矩阵运算或相关的模块框图计算得到利用H2=R2Y简化上式,得到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将上式代入式(3.36),得整理后得到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13和3.14为该系统的脉冲和阶跃响应以及频域响应的部分仿真结果,相关程序文件为TANKCS2.M。程序对双蓄水槽系统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了仿真。一种是对系统参考位置的动态行为进行了仿真,第二种情况则将1号槽的容积增加了4倍,这将导致系统时间常数的增加,读者可以从图3.13中清楚地了解到这一点。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13双蓄水槽系统的时域响应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图3.14双蓄水槽系统的Bode图第3章 控制系统建
19、模以下是相关的程序代码:%TANKCS2.M双蓄水槽系统的动态仿真clearall,closeall,nfig=0;too=0;tff=60;t=too:1:tff;t=t;%仿真的时间范围(min)w=logspace(-3,2,100);%频域仿真的频率范围(rad/min)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Example1wio=1500;%参考位置处液体入口的液体流量(lbm/min)dw=150;%输入流量10%的变化(lbm/min)r1=.01;%1号槽出口处的阻力常数(ft.min/lbm)r2=.01;%2号槽出口处的阻力常数(ft.min/lbm)c1=250;%1号槽出口处的电容效应
20、常数(lbm/ft)c2=250;%2号槽出口处的电容效应常数(lbm/ft)h1=30;%参考位置时1号槽的液位高度(ft)h2=15;%参考位置时2号槽的液位高度(ft)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创建状态方程描述a11=-1/(r1*c1);a12=-a11;a21=1/(r1*c2);a22=-(1/r1+1/r2)/c2;b1=1/c1;b2=0;cc1=0;cc2=1/r2;d=0;am1=a11a12;a21a22;bv1=b1b2;cv1=cc1cc2;sys1=ss(am1,dw*bv1,cv1,d);%Example2c1=1000;%1号槽出口处的电容效应常数(lbm/ft)c
21、2=250;%2号槽出口处的电容效应常数(lbm/ft)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创建状态方程描述a11=-1/(r1*c1);a12=-a11;a21=1/(r1*c2);a22=-(1/r1+1/r2)/c2;b1=1/c1;b2=0;cc1=0;cc2=1/r2;d=0;am2=a11a12;a21a22;bv2=b1b2;cv2=cc1cc2;sys2=ss(am2,dw*bv2,cv2,d);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对上述两个例子的脉冲和阶跃响应进行仿真yi1,t,xi1=impulse(sys1,t);ys1,t,xs1=step(sys1,t);yi2,t,xi2=impulse(sy
22、s2,t);ys2,t,xs2=step(sys2,t);%时域仿真曲线nfig=1;figure(nfig)subplot(2,2,1),plot(t,yi1,r),gridtitle(ImpulseResponse(V1=Vr);xlabel(Time(min),ylabel(DelFlow(lb/m);subplot(2,2,2),plot(t,ys1,r),grid第3章 控制系统建模title(StepResponse(V1=Vr);xlabel(Time(min),ylabel(DelFlow(lb/m);subplot(2,2,3),plot(t,yi2,g),gridtitl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系统建模 控制系统 建模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