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上科杯.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上科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上科杯.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上科杯)初赛试卷初赛试卷(2001(2001 年年)(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 46 道单项选择题。第 1 至 40 题每题 3 分,第 41 至第 46 题每题 5 分,全卷满分 150 分。2、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3、考生使用答题纸,把每题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答卷纸相应空格内。不填或填入不正确答案均不得分。考试完毕只交答卷纸,试卷可以带回。1.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
2、甲快。(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2.甲、乙两地相距100 千米,一辆汽车以40 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 15 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 20 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汽车共(A)15()辆。(B)10 辆。(C)8 辆。(D)无法确定。第 1 页3.重约 3 牛的物体可能是()(A)一枚 1 元硬币。(B)一本练习本。(C)一只鸡蛋。(D)一听可乐。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A)人走路时脚及地面间的摩擦。(B)电动机运转时各转动部分间的摩擦。(C
3、)皮带传动中皮带及皮轮间的摩擦。(D)自行车后轮及地面间的摩擦。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 1 所示。已知()甲图中的液重大于乙图中的液重,因此可以肯定(A)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B)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C)甲图中的液体密度等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D)上述三种答案都可能出现。6.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酒精=0.8103图 1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 8103千克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A)大于()8103千克。(B)等于 8103千克。(C)小于 8103千克。(D)大于 10103千克。
4、7.有三个质量相等、球外半径也相等的空心铜球、铁球与铝球,已知铜铁P铝。如果在三个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灌水后,三个球所()受重力 G铜、G铁与 G铝的关系应是第 2 页(A)G铜G铁G铝。(B)G铜G铁G铝。(C)G铜=G铁=G铝。(D)G铁G铜V2。(B)V1=V2。(C)V1mg,F2=2mg。10 所示,A、B 为质量均为 m 的两条形磁铁,置于(C)F1mg,F2=mg。(D)F1mg,F22mg。26.当物体与屏幕的位置固定后,在它们之间放一凸透镜,但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屏幕上都找不到物体的像,这有可能是(A)凸透镜的焦距太短,实像成不到屏上。(B)物体与屏幕之间距离大于()4 倍
5、焦距,即使能成实像,实像位置也在屏幕以外,所以无法观察到。(C)凸透镜的焦距太长,物体只能成虚像而不能成实像。(D)物体与屏幕之间距离正好等于 4 倍焦距,所以不成像。()27.物、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 7 页(A)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透镜右方的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B)如透镜是凸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看不到物体的像。(C)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何处,只要把光屏移到适当位置,一定能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D)如透镜是凹透镜,则不论物体放在透镜左方
6、何处,只要去掉光屏而用眼睛从右向左沿主轴直接观察,一定能看到物体的像。28.一个密度计,其刻度部分的A、B 两点,分别是最上面与最下面的刻度位置,如图 11 所示,这个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1.00103千克/米31.60103千克/米3,把这个密度计放入某种液体中,液面的位置恰好在 AB 的中点 C,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A)小于(B)等于(C)大于图 111.30103千克/米3。1.30103千克/米3。1.30103千克/米3。(D)无法确定。29.如图 12 所示,杠杆 AB 可绕 O 转动,绳 AD 连在以 A 为圆心的弧形槽 MN 上,D 可以在 MN上自由滑动,在绳的 D 端从
7、N 向 M 滑动过程中杠杆仍保持平衡,则绳对杠杆的拉力变化情况是()(A)变大。图 12第 8 页(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30.平面镜 MN 前有一物体 AB,不透光的屏 CD 放在 AB图 13与平面镜之间,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如图13 所示,并且屏的下端及AB 的中点等高。那么(A)平面镜中只有(B)平面镜中只有()AB 下半部的像。AB 上半部的像。AB 完整的虚像,在平面镜前任何位置都可以看(C)平面镜中仍能成到。(D)平面镜中仍能成 AB 完整的虚像,但在平面镜前定范围内才可看到。31.如图 14 所示,一冰块下面悬吊一物块 A,正好悬浮在水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第十五 初中 物理 竞赛 初赛 试题 答案 上科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