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pdf
《1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海底隧道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SD-0501-2011QB/ZTYJGYGF-SD-0501-2011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李阳刚1 1 前言前言1.11.1 工艺工法概况工艺工法概况海底隧道施工工法众多,常见的有钻爆法、沉管法、盾构法和TBM 法等,本工法是采用钻爆暗挖法修建海底隧道的施工工法,是通过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四年施工实践和不断总结而形成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施工工法。在国外采用钻爆法修建的海底隧道非常多,如日本长53.85km 的青函隧道、关门铁路隧道、关门公路隧道、新关门隧道、瑞典的 Forsmark1(2)隧道、英法海峡隧道等。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
2、道是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该工法的形成对我国海底隧道施工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该工法是普通山岭隧道、过江隧道的发展与延伸,海底隧道与普通的山岭隧道相比,常会受探测手段的限制,对地质及其性质等情况掌握不全面,加之头顶无限量海水,在高水压和潮汐的影响下,施工存在很高的风险,施工安全难以受控,施工时容易发生突水涌砂等情况,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工程报废等灾难性的后果,产生不良的社会、经济影响。该工法对海底隧道施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1.21.2 工艺原理工艺原理海底隧道施工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原则,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重点突出“管超前
3、、严注浆、勤量测”,采用物探(TSP-203 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常规钻探相结合、区域地质重点分析和地质素描相结合、长距离地质预报和短距离地质预报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水位情况,施工中加强地表和洞内的监控量测,据以优化、调整施工方法,将海底隧道施工的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内。2 2 工艺工法特点工艺工法特点2.1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电力、排水、通信、门禁、视频监控、报警、逃生救援系统,加强应急演练,强化防范施工风险的能力,使施工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2 将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系统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
4、较为全面的掌握隧道掘进面前方地质情况、支护系统的变形情况,定岗定责,建立信息反馈、沟通、处置机制,以进行风险预警,避免盲目施工,降低施工风险。2.3 将信息化施工理念贯穿施工过程,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原则,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方法。2.4 按照新奥法施工原理,尽可能减少对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严格执行新奥法“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施工方针。2.5 采用地表加固和洞内普通小导管、TSS 注浆小导管、超前锚杆、大管棚、全半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加固等措施的组合(同时采用一种或几种)利用,进行超前预加固,改善前方工作面的施工性能,降低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2.6 对于水的
5、治理,坚持采用“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处理原则,“以堵为主、限量排放”。3 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本施工工法适用于穿越海底、河底和水库、湖泊的公路、铁路、水工、电缆隧道施工。4 4 主要引用标准主要引用标准4.1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4.2 设计图纸、合同文件。5 5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以“新奥法”施工基本原理为依据,贯彻信息化施工理念,充分利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等手段,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加强超前预加固、预支护,综合应用各种成熟施工工艺、方法,严格执行质量标准,认
6、真落实设计意图,运用系统风险管理的理念组织隧道施工。采用 CRD 法、CD 法、双侧壁导坑法、中导洞法、台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隧道开挖、支护施工,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防排水施工,坚持防、排、堵、截相结合,以堵为主、限量排放。6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6.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1图图 1 1海底隧道施工工艺流程图海底隧道施工工艺流程图6.26.2 操作要点操作要点 6.2.1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具有较强多变性和不可确定性,而海底隧道施工更是一项高风险的建筑工程。因为不可能以地貌来预测海底断
7、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海上钻探又十分困难,要准确探明海底地质情况并预测隧道穿越段的地质情况并非易事。为了保证海底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减少突发灾害事故的发生,必须在海底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对隧道开挖前方的地质条件进行经常性的综合探测,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必须达到信息化和动态化。日本青函海底隧洞(53.850Km)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以综合手段做了大量的施工地质预报工作,确保了施工安全,确保了工期。现行的地质预报手段均存在不同的局限性,要清楚的了解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实行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很有必要,尤其是地质情况极其复杂隧道更是如此。海底隧道施工中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采用物探和钻孔相结合,长距离探测
8、和短距离探测相结合、区域地质和细部地质相结合、构造探测和探水相结合、服务隧道和主隧道地质预报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措施,将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坚持有疑必探,将预报的结果互相参考,相互印证,提高地质预报精度,避免盲目施工,以降低施工风险。采用的地质预报方法有地面地质调查法、断层参数预测法、TSP、HSP、深孔钻探法、掘进工作面地质素描法、地质雷达、红外线超前探水、短距离钻探法等。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是隧道工作面前方岩体岩性及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前方地质异常体位于隧道详细里程及规模,隧道开挖后周围未被揭露出隐伏地质异常体的分布情况的等。海底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对隧道顶板厚度的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9、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法:预测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 100150m 的地质特征,计划全隧道采用,TSP203 预测预报具有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对隧道施工干扰小、探测时间短、提交资料及时等特点。TSP203 有效预报距离视可达 100150 米,需要预报区段大于有效预报距离时应多次预报,两次预报重复长度不小于 10 米2 长距离超前钻探法(50100m):主要应用于海底不良地质地段,超前钻孔是采用水平地质钻机完成的,这些钻孔对于进一步探明隧道区域内的地质状况,特别是探测含水构造体或地质异常体,预防隧道突水突泥,对隧道开挖及后期运营都是极其重要的。3 红外线
10、超前探水法:红外线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地下水预测预报方法之一。红外探水的有效探测距离约为 30m。每两次横洞探测应重复 3m,正洞重复 5m。4 地质雷达(GPR)探测法:本工程采用 SIR-10B 型地质雷达探测。可以预报隧道施工开挖面前方 30m 的地层的变化。其目的一是印证和补充 TSP203 长距离预报所得到的地质信息;二是结合掌子面地质素描,根据探测的地质剖面图,推断掌子面进深 1030m 围岩具体状况,绘制出地质解释图,提出围岩具体信息预报和施工预案。5 地质素描法:在隧道掘进施工时,每个工作面在爆破碴清运完毕后由 1 名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利用罗盘仪、地质锤、放大
11、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下一循环工作面进行地质素描。根据地质素描图的内容,绘制地质素描图,并做出开挖面前方较短距离内的岩体稳定性分析。必要时还可用数码摄相机摄像,根据岩体变化来推断前方地质变化趋势。6 短距离超前探孔法(58m)在地质不良地带,隧道开挖时,每循环还需要进行短距离超前地质钻探,此时一般可利用人工手持风钻或台车液压钻机对工作面进行补充加密钻探,钻孔深度 58m,探孔数量不少于6 个,探孔分别位于拱顶、两拱腰、两边墙、拱底。探孔探测若无异常情况出现,可进行钻爆开挖。在短距超前探孔预测预报过程中,若工作面局部出水量较大,应增加探水孔数量,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预测预报。收集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
12、构造体系图及其说明书等区域地质资料地表和洞内地质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地质资料收集详细勘查的地质资料综合预报理论的研究应用和主要不良地质分析与宏观预报宏观预报隧道的最主要不良地质类型、特征及其走向。宏观预报隧道可能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大致部位。提出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案、仪器选型及相互搭配,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连续、长期采用的地质素描预测等方法的应用以 TSP、地质雷达探测、红外探水为主的各种超前地质预报仪器的应用适度的长距离超前钻探手段的应用施工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判断图图 2 2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图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图TSP20地 质 雷红 外 探超 前 水 平 钻地 质 补
13、钻图图 3 3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剪影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剪影6.2.2 超前预加固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认真分析工作面前方岩体岩性及水文地质情况,地质异常体位于隧道详细里程及规模情况,实施动态设计,及时制订各类施工技术预案,制定相应的超前预加固方案,海底隧道常用的预加固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隧道地表进行的加固方案,如高压旋喷桩、地下连续墙等。地表加固方案一般只适用于陆域段和浅滩筑岛段。因为陆域段和浅滩筑岛段可以为地表加固提供施工条件,也不担心海水通过加固体缺陷发生倒灌,且地表加固可以提前实施,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海域段原则上不提倡地表加固;另一种就是在隧道洞内进行工作面前方的围岩
14、加固,提前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处理。常采用的加固方法有普通小导管、TSS 注浆小导管、超前锚杆、大管棚、全(半)断面超前帷幕注浆等,对于上述加固方法,一般采用一种或几种加固方案相结合的系统加固方案进行超前预加固。根据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根据不同的围岩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对于普通地质地段采用普通小导管、锚杆、TSS 小导管注浆加固,而对于长度较长的不良地质体应该采用大管棚、全(半)断面帷幕注浆进行超前预加固,以确保施工安全。原则上能不用大管棚、全(半)断面帷幕注浆的就尽可能的不采用,因为隧道施工工作面狭小,且大管棚、全(半)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周期较长而不提倡使用。采用普通小导管和超前锚杆、
15、TSS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导管长度控制在34m范围内,搭接长度不得低于1.5m,以确保施工安全。超前预加固必须注意超前预加固的效果检测,特别是注浆完成后的出水量控制是海底隧道超前预加固的重要指标,在施工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预加固效果检测常用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探孔观测。陆域浅埋段在洞口采用 40m 超前大管棚配合普通小导管进行超前预加固,洞身地段采用普通小导管和 TSS 注浆小导管进行超前加固,在地表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预加固。浅滩砂层段在地表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封闭海水与砂层的联系,并采用深井降水,在洞内采用 TSS 小导管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海域风化槽地段采用大管棚配合全断面或半断面帷幕注浆进
16、行超前预加固。6.2.3 开挖严格按照新奥法施工原则,尽可能减少对隧道周边围岩的扰动,坚持先治水后开挖的原则,严格执行新奥法“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施工原则。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制定相应的开挖方案,海底隧道常用的开挖方法有 CRD法、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和中导洞法。全断面开挖爆破振动大、对围岩的扰动大,且因开挖断面大而不利于抢险救援,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灾难性后果等原因,海底隧道开挖施工原则上不提倡采用。CRD 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适用于 V 级围岩地段,CRD 法施工对围岩的收敛控制更为有利,而双侧壁导坑法对控制围岩下沉则更胜一筹。CRD 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均可
17、以预留核心土的办法来确保施工工作面的稳定和安全。但 CRD 法与双侧壁导坑法又存在着施工工序繁多,工序衔接难度大,岀碴和进料比较困难,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进度缓慢等缺点。台阶法则适用于 IV、III 级围岩,台阶法根据隧道施工断面的大小,可以分为上下台阶和三台阶法等,台阶法施工时各台阶长度不宜留得过长,一般控制在10m以内,有利于支护结构的及时封闭,有利于结构的稳定。若有必要,可采用三台阶七步法施工,进行平行推进。台阶的预留高度要以方便出碴、施工支护结构为原则。中导洞法则适用于 II、I 级围岩,中导洞法与全断面法相比,不仅存在施工断面小,炸药用量小,爆破振动小,利于光面爆破控制等优点,而且具
18、有在出现突水情况下便于处置等优点。建议海底隧道开挖采用中导洞施工代替全断面进行施工。中导洞施工中先行导洞面积控制在 4050m,导洞施工超前扩挖控制在 10m 内,以方便岀碴和施工风水管线的布置。各种施工方法,施工原则就是把大断面划分成若干个小断面,最大限度的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有利于围岩的稳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施工方法的相互转换,在转换中应该遵循差围岩向好围岩延伸的原则,延伸长度一般不小于10m,然后再进行施工方法的转换。陆域浅埋段、浅滩砂层段主要采用的开挖方法有 CRD 法和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海域风化槽地段采用三台阶法进行开挖。海域其他地段主要采用上下台阶法和中导洞法进行施工
19、。6.2.4 初期支护根据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针对不同的围岩和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常见的初期支护有以下几种情况:喷射素混凝土,适用于 I、II 级围岩。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适用于整体性不太好 II 级围岩和较好的 III 级围岩。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适用于综合判断较差 III 级围岩和较好的 IV 级围岩。工字钢拱架或格栅拱架+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适用于 IV、V 级围岩。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在 C20、C25、C30 之间,有些地方施工纤维混凝土;钢筋网一般采用 6、8mm 单层或双层钢筋网;锚杆一般采用螺纹钢锚杆、中空注浆锚杆、自进式锚杆
20、等,根据不同的围岩情况选择锚杆间距和大小。对于工字钢拱架和格栅拱架,工字钢拱架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工字钢拱架存在着与喷射混凝土连接整体性不好和工字钢拱架背后不易喷射密实的问题。格栅拱架和2喷射混凝土连接好且容易喷射密实,后期的整体受力情况,格栅拱架高于工字钢拱架。格栅拱架刚度不及工字钢拱架,不建议在 CRD 法、双侧壁导坑法临时支护部分上使用格栅拱架,且后期拆除难度比工字钢拱架大,不利于回收。对于喷射混凝土施工,隧道开挖后应及时初喷,以减小围岩的松动圈,有利于控制下沉和施工安全,初喷厚度不小于6cm,遇到渗水量较大的部位可以在初喷前先挂设柔性金属扩张网,然后进行初喷,并在基面预埋导流管。初喷完毕
21、后立即进行工字钢拱架(钢格栅)的安装,安装时要严格控制垂直度和法线,要确保各部工字钢拱架封闭成环后在同一个铅垂面上,确保整体受力。为防止支护结构的沉降和收敛变形,可在钢拱架落地脚板处安设方木或槽钢做扩大基础(大拱脚),并在每个落地脚板位置打设2 根锁脚(小导管、锚杆),锁脚是控制下沉的有利措施,锁脚必须和钢拱架焊接牢固。钢拱架安装完毕后挂设钢筋网,进行喷射混凝土施工。6.2.5 监控量测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风险预警的一项显性指标,通过对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出隧道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是隧道施工的第三只眼,对于海底隧道这种高风险隧道,监控量测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监控
22、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进行管理,成立专门的量测小组负责隧道日常的监控量测工作,并对日常采集的数据及时整理分析,及时反馈,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修正施工工艺、参数,指导现场施工,为动态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立监控量测风险预警机制,预测沉降收敛变形可能引起的后果,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对于海底隧道,应采取地表沉降观测(陆域、浅滩段)和洞内位移观测相结合的监控量测手段进行联合监测,通过地表沉降观测和洞内位移观测,找出其中的相关性,用以指导海域段施工,即在海域段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位移值达到多大可能对海床产生影响,为确定海域段隧道的最大变形量提供理论依据。地表沉降观测洞内监控量测图图 4 4监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底隧道 施工工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