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2021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年广昌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9(9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
2、。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20 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内容,10 部有 9 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 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
3、幅提高。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 年初已翻译 100 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 500 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
4、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材料二: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作为一种大众文字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中时打破了传统文学
5、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联。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PC 到移动,从文字
6、到 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 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材料三: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
7、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 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而有的文学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4 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20 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基础。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
8、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 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小说尽管
9、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的。B.近 20 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城。C.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D.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材生活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B.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
10、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C.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A.大国旗舰 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B.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C.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
11、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D.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说出三点即可)(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12(12 分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若有人愿意专就这点着眼,借“龙凤”二字来提高民族意识和情绪,那倒无可厚非。庄子天运篇说孔子见过老聃后,发呆了三天说不出话,弟子们问他,他说:“吾乃今于是乎见龙。
12、”这是常用的典故。孔子到了楚国,著名的疯子接舆所唱的那充满讽刺性的歌儿“一凤兮凤兮!何如(汝)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该歌儿不但见于庄子,还见于论语,却也道出了以德为先。另一个也许更有趣的以凤比孔子的出典,见于唐宋类书所引的一段庄子佚文: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勇且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乌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圣、仁、智、贤,老子自然感叹。原始殷人以凤为图腾,而孔子是殷人之后,我们尤其熟习。老子是楚人,向来无异词,楚是祝融六姓中芈姓季连之后,而祝融,据近人的说法,就是那“人面龙身而无足
13、”的烛龙,然则原始楚人也当是一个龙图腾的团族。以老子为龙,孔子为凤,可能是庄子的寓言,但寓言的产生也该有着一种基础,两人都是民族文化上的代表。在我们今天的记忆中,龙凤已经变样,只是“帝德”与“天威”的标记而已。科学来了,神话该退位了。万一非给这民族选定一个象征性的生物不可,那就还是狮子罢,我说还是那能够怒吼的狮子罢,如其不再太贪睡的话。(选自闻一多龙凤,有删改)6.请解释文中“图腾”的含义。7.根据材料,分析将孔子称为“凤”的原因。8.作者不赞成用龙凤作民族象征物的理由是什么?(三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II(15(15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
14、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今天的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回应时代挑战,离不开顶层设计。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有关中医药万面的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
15、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也于 2019 年 10 月 25 日召开。中医药迎来大好时机,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面向未来,中医药需要传承精华,保持中医药的本色。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长期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产生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保证传承不走样。目前,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
16、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人类健康造福。中医药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试想,如果中医不会把脉,不会开方,不再坚持中医思维,那么中医的传统将无以为继。另一方面,如果道地药材不地道,治病救人的中药都“病”了,中医如何能妙手回春?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纠正离宗的传承,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减省人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当前,一些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再,原因在于“以西律中”。今天的中医被要求用西医的标准来验证,中药有效性需要按西药的方法来评价。中药西管,逼退了不少灵丹妙药;中医西化,难倒了不少能看好病的民间中医。中医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一旦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
17、医的“脚”,便会导致“削足适履”;用西医的方法管中医,结果只会是中西医无法“并重”甚至无法“并存”。坚持中西医事业并重,就要真正实现“一碗水端平”,激发中医从业者的热情,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努力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守正与创新互为一体,必须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中医药要想老树发新枝,必须实现创新发展。实际上,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
18、康需求。中医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才能共同擦亮中医文化瑰宝,为建设健康中国助力。(摘编自传承好中医药文化瑰宝)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药学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B.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工作备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其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正式开启。C.中医药典籍、中医药的观念和理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都应该好好传承。D.只要坚持中医思维,选好药材保证中药材的道地性,中医就能治病救人,妙手回春。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述了顶层设计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
19、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时机。B.文章通过分析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再的原因,论证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的必要性。C.文章运用例证法,通过列举黄帝内经、明清时期瘟病学、青蒿素等,有力论证了创新与守正的关系。D.文章运用假设、举例等论证方法,多个方而论述了传承好中医药文化瑰宝的途径和方法。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药材好,药才好。如果药不地道,纵使切脉准,方子好,中医药疗效也会大打折扣。B.中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以西律中”、中药西管,势必导致中西医无法并重并存。C.读不懂黄帝内经,不懂得望、闻、问、切等中医基本诊疗方法是做不好中医的。D.要想很好传承中医药文化
20、,就要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就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经,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政府
21、,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辫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赢,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22、。(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B.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C.帝欲徒/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D.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属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税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
23、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C.“进士”,指通过朝廷殿试者,称为进士,殿试前三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D.“逝”,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带有褒贬的称号。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育不畏权贵。向绶陷害他人致人自杀身亡,但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而吴育不同流合污,认为应该判其死罪。B.具有惨遭诬陷。皇帝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C.吴育聪颖果断。他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D.吴育体质羸弱。他
24、得了心疾,为了治病,找到古药方,把药连同丹砂服用,开始很快痊愈,后来多次发作,不久后去世。15.把交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9(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南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
25、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曹操小名阿满。16.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C.“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17.赤壁之战是文学中常见的话题,不同的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广昌 一中 语文 学期 期末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