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doc
《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寻觅文言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3.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浚源( ) 壅蔽( ) 谗邪( ) 黜恶( )谬赏( ) 豫游( )【答案】 jn yng chn ch mi y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信Error!(2)诚Error!(3)下Error!(4)本Error!(5)简Error!(6)固Error!(7)终Error!(8)安Error!(9)而Error!(10)其Error!(11)以Error!【答案】 (1)形容词,诚实/动词,信任/名词,信用 (2)名词,诚心/副词,果真/副词,确实 (3)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名词,下等的/名词,臣下 (
2、4)名词,本源,基本/名词,底本/名词,书册,本子 (5)动词,选拔/形容词,简单/形容词,简便,容易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形容词,牢固,稳固/副词,本来/副词,究竟,到底 (7)副词,最终/动词,坚持到底/名词,最后 (8)形容词,安定/形容词,安逸,安乐/形容词,缓慢/疑问代词,怎么/动词,养,奉养/疑问代词,表示反问 (9)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0)代词,它的/副词,难道/代词,自己/语气助词,还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 (11)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貌恭而不心服 (
3、)(2)君人者( )(3)则思江海下百川( )2(4)诚能见可欲( )(5)将有作( )(6)载舟覆舟( )(7)鸣琴垂拱( )(8)人君当神器之重( )(9)居域中之大( )(10)居安思危( )(11)则思正身以黜恶( )(12)简能而任之( )(13)择善而从之( )(14)欲流之远者( )(15)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6)必固其根本( )(17)则思知止以安人( )(18)则思虚心以纳下( )(19)则思正身以黜恶( )(20)宏兹九德( )(21)何必劳神苦思( )(22)乐盘游( )(23)忧懈怠( )【答案】 (1)动词作名词,在表面上;从内心里 (2)名词作动词,统治 (3
4、)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4)动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 (5)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覆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 (8)形容词作名词,重任、重权 (9)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 (10)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难的情况 (11)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2)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13)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14)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15)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 (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 (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 (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弘扬 (21)形容词
5、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使辛苦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忧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必固其根本古义: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3(2)凡百元首古义:_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3)则纵情以傲物古义:_今义:尽情。(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今义:走路。(5)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_今义:认为。【答案】 (1)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2)泛指古代的帝王。 (3)放纵情感。 (4)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 (5)把(它)当作。第 5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_(2)江海下百川。(
6、 )译文:_(3)虽董之以严刑。( )译文:_(4)震之以威怒。( )译文:_(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文:_【答案】 (1)判断句 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2)省略句 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4(3)状语后置句 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4)状语后置句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5)定语后置句 国君承担着君主的重要职责,在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常识速览诤臣魏徵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魏徵知无不言
7、,敢于犯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曾主持隋书 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 隋书的序论及梁书 陈书 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 。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针对这些情况,魏徵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
8、称“论时政第二疏” ,简称十思疏 。1文学常识疏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 “疏”始创于汉代,后世又以“奏疏”作为这类进言文体的总称。 “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 。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诸葛亮的街亭自贬疏 、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等。有时私人交往的书信也称之为“疏” ,如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 。2文化常识5君王的称谓(1)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 ,所以称帝位为神器。(2)万岁:本为祝颂之辞。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后用于祝颂帝王。后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就成为帝王的代称。(3)陛下:陛,是
9、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4)天子: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受命于天,所以称皇帝为天子。(5)圣驾: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6)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王侯或太子的尊称。 “殿”即宫殿, “殿下”本为宫殿的陛阶之下。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太子、侯王为“殿下” 。皇帝的号(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概括。有表扬性的、批判性的、同情性的三类。(2)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
10、宗的名号。称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如唐太宗、宋太祖。(3)年号:是封建帝王纪年的名号,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也称改元,如汉武帝改了 11 次年号,唐高宗用过 14 个年号。到明代以后,规定一帝一元,这样才有可能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清高宗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 “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开元圣纹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
11、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是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 “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十思”,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文脉梳理谏太宗十思疏6【答案】 固本浚源 垂拱而治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回答下面问题。1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 )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夫在殷忧,必竭
12、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A BC DC C 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下列对第 1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C “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B B B 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
13、反并无交叉。3下列对第 2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指出君主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B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C “殷忧”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德义是事业成败的关键。D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和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A A A 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7二、阅读课文第 3 段,回答下面问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 )知止以安人 谦冲以自牧 慎始而敬终 正身以黜恶 简能而任之 役聪明之耳目A B
14、C DD D 均为魏徵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5下列对第 3 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B “十思”可概括为“五戒”:“见可欲” “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 “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 “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 “想谗邪”戒轻信;“恩所加” “罚所及”戒赏罚不公。C “思知足以自戒”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D做到“十思” ,人君不必“劳神苦思” ,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 。这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的。D
15、D D 项, “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 ,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下列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 “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B第 2 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C第 3 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这“十思”就是十条劝诫,句句坦诚,字字惊心。D文章最后从反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D D D 项,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合作探究7古人云“文以载道” ,一
16、篇文章之所以能够穿透岁月的风云,流传至后世,是因为它承载着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一些良好的规谏。魏徵在本文中强调以德治国,这在我们今天强调健全法制的背景下,还有它的时代意义吗?_【答案】 (示例一) 今天,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十思”中8的核心思想是有共性的。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国际社会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我们自身尚存在的许多问题无不要求我们冷静地思考、清醒地做事,必须坚定“不折腾” 、求稳定、谋发展的信念不动摇。(示例二)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危机、困难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思想还大有市场,权钱交易、腐化堕落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建设社会主
17、义精神文明;我们也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以“法”治国。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才有保障,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臣闻 求 木 之 长者,必 固 其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希望树木高大的人,一定要栽牢树的根本;欲 流之 远 者,必 浚 其 泉 源;思 国 根部;希望水流长的人,一定要疏通水的源头;希望国家安定的Error!之 安者,必积其德 义。 人,一定要厚积君王的恩义。Error!源 不 深而望流之远, 如果泉源不深却指望水流长远,根 不 固而 求木之长,德 不 厚而 望 国 之 治, 树根不牢固却指望树木高大,恩德不深厚却指望国家安定,虽 在 下 愚,知 其 不 可,而 况 于 明 我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第四 专题 寻觅 文言 津梁 谏太宗十思疏 教师 用书苏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