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相关读物-《中庸》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相关读物-《中庸》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相关读物-《中庸》节选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相关读物相关读物-中庸中庸节选节选课时训练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达标巩固区一、基础巩固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须臾:一会儿,片刻B小人反中庸反:反应C明辨之,笃行之笃行:坚持实行D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措:放下【解析】选 B。反:违背。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 C。 “乎”均为介词“于” ,可译为“在” 。A 项,其:代词,他;语气词,表推测。B 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他。D 项,而:连词,就;转折连词,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恐惧乎
2、其所不闻B愚者不及也C好学近乎知D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解析】选 D。固执,古义:坚守不渝;今义:(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4.下列句子中所含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柔必强A.修身也,尊贤也B.柔远人也,怀诸侯也C.致中和,天地位焉D.子庶民也【解析】选 A。A 项和例句都属于形容词作名词,贤人/坚强的人,刚强的人。B 项,形容词作动词,安抚,- 2 -怀柔;C 项,名词作动词,有其位置、安于其位;D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对待。5.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B.敏于事而慎于言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解析】选 D。D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6.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译文:_(2)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译文:_(3)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译文:_【解析】在这三个被翻译的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也者” “矣乎” “则”等,要辨明其用法和所表达的语气。答案:(1)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2)中庸是天下的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呀!(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3)像爱护子女那样爱护庶民,百姓便会相互劝勉勤奋努力;招徕各类工匠,那么财富用度便会充足。二、拓展阅读二、拓展阅读(
4、2015天津高二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斗且见微知著斗且廷见令尹子常,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献,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
5、,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 3 -矣。我逃死,非逃富也。 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殣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选自国语楚语 ,有改动)【注】子常,子囊(即后文的“先大夫”)之孙;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都是楚国的官员。称赋:与兵赋相称。宾献:馈赠及进贡。若敖氏:与
6、斗子文同族。放:依托。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羞子文羞:羞辱B是勤民以自封勤:使劳苦C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令:美好D其速怨于民多矣速:招致【解析】选 A。羞:送给。从上下文看, “羞辱”不合文意。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选 A。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项,前者是代词,代“子常” ;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C 项,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D 项,前者表比较,可译为“比” ;后者表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的一项是( )令尹问蓄聚
7、积实,如饿豺狼焉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4 -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ABCD【解析】选 B。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亡”的依据。是子常的结局。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临着亡国之灾。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禄,子文却避而不受。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腾,终被百姓抛弃。D斗子文的智慧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
8、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福及子孙后代。【解析】选 B。打了一个时间差, “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不是过也。译文:_(2)四境盈垒,道殣相望,盗贼司目,民无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译文:_答案:(1)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2)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之人为君王做眼目,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知识延伸】文言文翻译的常见失误类型(二)(1)省略成
9、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如: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译成:置身在戍边队伍中间,却兴起在四野之中。句中“足” “起”后都省略“于” ,引出对象,翻译时需补充出才完整。(2)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译成: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靠这个不饿肚子了。- 5 -“以” ,介词,表凭借,其后省略掉前面的做法,译时补充出来会使语意更完整。(3)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
10、容,以致违背原文的意思,造成失误,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 ,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4)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
11、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得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句,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没有找到。附【译文】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
12、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 6 -直到现在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次增加子文的俸禄,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但你却逃避它,为什么呢?他回答说: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
13、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 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若敖氏家族,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做着楚国的良臣。“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之人为君王做眼目,百姓无所依靠。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难道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背弃了他,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第四 单元 相关 读物 中庸 节选 课时 训练 新人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