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docx(2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急预案编号: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版本号:第一版( 2021)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响能力。针 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行 业、部门的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 相适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作用,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3)科技支撑,提高能力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预 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 事件的技术
2、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强化城市排水安全文化建设,提高 公众自救互救的能力。(4)协调联动,快速反响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应急组织机构各成员单位的力量。加强以属地 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发动和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 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响灵敏、各方参与、协调有序、运行 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L6应急预案关系及定位与上级应急预案关系本预案明确一级响应时由园区管委会的应急指挥部负责临时指挥,先行开展 应急救援工作,上犹县或赣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立时,管委会的应急 指挥部移交上犹县或赣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人员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 和已采取的
3、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二级响应由工业园区管委会应 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必要时向上犹县或赣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部门请求援 助。本预案为区域应急预案,在各方面能力有限,当突发环境事件势态严重时(对 应本预案一级响应)将根据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赣州市自 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内容进行衔接。工业园区管委会应急机构配合开展工 作。本预案接受上级环境部门的应急领导和指挥,属于上下衔接关系、被包含的关系。应急预案备案编号: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版本号:第一版( 2021)目录1总那么1编制原那么11.1 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1.1.1
4、部门规章1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21.1.2 其他资料3评估目的31.2 评估内容4工作流程52基本情况6园区简介62.1.1 基本情况6园区规划范围、产业定位及布局、环评情况批复情况72.1.2 总体布局7园区外企业72.2 周边环境概况8地理位置82.2.1 自然环境8环境功能区划132.2.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132.2.3 声环境功能区划13园区公共环保设施及基础设施现状132.2.4 现状交通13给排水142.2.5 固废处置设施15电力设施152.2.6 供热及其他设施16污水处理系统162.2.7 燃气管网17园区重点企业情况172.2.8 园区内重点企业分布情
5、况17园区重点企业现有污染源及排放情况、主要风险防控措施调查202.2.9 园区污水处理厂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261、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262、企业现有风险防控技术措施及完善建议29园区企业调查情况小结302.3 主要环境风险受体情况30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332.3.1 环境监测情况33固定源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331)入驻企业的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332)废气排放风险防范措施333)废水排放风险防范措施334)固体废弃物风险防控措施335)管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34移动风险源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342.3.2 区域环境应急管理34应急物资及应急人员 342.4 园区建设
6、以来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353区域内典型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危害性分析36主要环境风险物质识别及环境风险源363.1.1 风险识别范围及类型36环境风险物质的识别36II3.1.2 环境风险源识别42区域环境风险指数473.1.3 指数计算方法47指数计算过程493.1.4 结果表征58环境风险源项分析583.1.5 环境风险情景设定58典型环境风险事件后果分析633.2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723.3 企业责任划分734现有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评估74园区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评估744.1.1 环境风险管理及应急管理机构建设74环境风险防控措施75
7、4.1.2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设75环境应急救援资源754.1.3 环境风险防范数据集成库建设75应急培训与演练764.2 企业环境风险应急能力评估77园区各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情况774.2.1 园区各企业主要应急物资(设备)与应急队伍建设情况77风险防控措施完善775评价结论及对策80园区层面调查结果、评价结论与对策805.1.1 园区开展历史沿革与现状80调查发现园区在规划实施、环境管理等方面主要存在问题815.1.2 对策81III5.2 园区内企业调查结果与对策82园区内企业调查结果825.2.1 对策83风险识别结论83IV1总那么1.1 编制原那么通过对江西上犹工业园区风险源的调
8、查,主要包括园区内各企业生产工艺 过程、涉及的化学物质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分析;通过对园区内及周边环境风 险受体、园区现有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调查等工作,判别园区风险防范措施不 完善的地方;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并遵循以下原那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应表达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那么;环境 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自身 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 月1
9、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2018年 1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那么,2000年3月20日发布 并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并施 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49日修 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修订通过,2014 年12月1日施行;1.2.2 部门规章(1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部令第15号),2021年1月1日施行;(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5号),2013年12月4日修订通过,2013年12月7日施行;
10、(3)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务院224号令),2006 年6月15日起实施;(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352号令),2002 年4月实施;(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方法的通知(国 办发2013 101 号),2013 年 10 月 25 日;(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起实施;(7)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14) 119 号),2014年12月29日起实施;(8)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国家安监总局公告第5号),2015年5月1日起实施;(9)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安监总局
11、),2006年月实施;(10)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方法(试行)(环 发2015 4 号)(11)关于印发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的通知(环 办应急20189号)(1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2014年4月3日;(1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9年 3月19日;1.2.3 有关技术标准与方法(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
12、018;(5)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西省人民政府赣府字200735 号文);(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那么GB5085.7-2007;(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那么GB 5085.7;(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5- 1996;(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11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199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1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那么GBZ/T 12801-2008;(1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3、1局部:化学有害因素GBZ 2. 1-2007;(1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10;(19)建设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那么HJ/T169-2018;(20)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办应急【2018】9 号。1.2.4 其他资料(1 )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扩区和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号: 赣州环评函(2014) 64号);(2)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制度、入园企业基本情况、入驻 企业环评及其批文、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告等相关资料。L3评估目的(1 )查清江西上犹工业园区开展历史、开发建设进展情况、配套环保基础 设施建设情况、风险防范设施建设情况
14、。(2)查清重点风险企业基本情况、调查重点风险企业在环境风险防控方面 存在的环境问题。(3)查清园区主要的环境风险源项,筛选出园区主要环境风险企业及可能存在的典型突发环境事件。(4)根据调查反映的园区环境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 建议。(5)为建立健全开发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机制,提高本区及本区内 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能 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环境监测、人员疏散、清洁净化、 污染跟踪和信息通报等活动,将事故损失和社会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维护社 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当地环境和周边水资源安全,促 进
15、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特制定本风险评估报告。1.4评估内容本次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为:(1)园区内主要环境风险源项识别;(2)区域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和各企业环境风险等级;(3)区域主要环境风险事件分析;(4)区域主要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分析及评估;(5)区域主要环境风险防控改进建议。1.5工作流程图1.5-1工作流程图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园区企业应急预案关系工业园区内局部企业制定了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工业园区内各企业在编制企 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时应与本应急预案相衔接。工业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一般采用三级防控体系,即车间级、厂区级和 区域级。企业发生车间级突发环境事件,如污染
16、物泄漏至车间地面、围堰、罐区 防火堤等事件时,启动企业ni级应急相应,由企业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处置; 企业发生厂区级突发环境事件,如污染物泄漏至车间外厂区内,可以被控制在应 急事故池、拦污坝及配套设施等,不会对厂区外环境造成影响时,企业启动企业 n级应急相应,由企业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处置;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污 染物已无法控制在厂区范围内,即将或已经泄漏至厂区外时,企业启动企业I级 应急相应,同时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启动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环境风险防控采用三级防控体系,即车间级、 厂区级和区域级。园区企业或公共区域内发生突发水环境事件,污染物进入污水
17、处理厂且已无法控制在污水处理厂范围内,污水处理厂启动企业I级(区域级) 应急相应,同时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启动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应接受工业园区管委会应 急指挥中心指导;工业园区内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将本预案作为编制依据;工 业园区内企业应及时将应急信息(环境风险源、风险防范措施、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处置队伍、应急物资信息等)上报工业园区管委会应急指挥部;企业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预案分级参考本预案分级原那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行动、响应行 动应与本预案一致;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式应依照本预案的原那么进行, 并细化企业各应急队伍的职责和
18、工作程序;企业应急演练和培训接受工业园区指 导,并纳入工业园区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企业应急结束后应向工业园区管委会 应急指挥中心汇报。1.6.2 与生产安全事故等其他预案的衔接园区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与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等其他应急预案在发生突发事 故时常密闭可分,工业园区管委会应加强监督企业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及演练,协调各预案的衔接性,具体以现场处置预案为主。2基本情况园区简介2.1.1 基本情况江西上犹工业园区始建于2003年,2006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 园区,先后批准为省首个“模具产业基地”、省“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开展示范基地”、“
19、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佳园 区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分南北两区进行建设,目前开发建成区面积约 8000亩。2019年,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1.7%,预计总量位 列全市开发区第11,生态县第1,增速位列全市第9,生态县第5位;利润总 额1.9亿元,同比下降-12.3%,总量位列在全市开发区中第15、生态县第4; 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5亿元,同比增长35%,总量位列全市开发区第11 ,生态 县第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26%,经济总量位列全市 开发区第13;入库税金1.8亿元,预估全市开发区排名第13位,生态县第3o多年来,上犹始终围绕“生态开展”定位,坚持
20、把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作 为首位产业来推动,重点开展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配套等主导产 业,强化政策扶持、龙头引进、创新带动,先后引进了元源新材15万吨池窑拉 丝、南鹰电源、铃圣科技等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工程;与南京玻 纤研究院、长江纳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上犹玻纤协 会”、“南玻院江西分院”、“长三角纳米研究院上犹分院”、“江西省上犹玻纤检 测中心”、“京禾纳米院士工作站”等一大批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玻纤新型复 合材料、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配套三大主导产业竞位开展优势逐 步凸显。历年来,江西上犹工业园区始终秉承“规划引领、完善配套”原那么,
21、实施了 22万伏输变站、110万伏输变电站、工业污水处理场、天然气站等生产性配套 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保障性住房、新职业中专、物流园区等生活性配套设施, 实现了工业开展与生态保护、园区建设与园林建设、生产开展与生活配套的有 机结合。2.1.2 园区规划范围、产业定位及布局、环评情况批复情况江西上犹工业园区原核准范围东至黄埠和上犹交界处,南以上犹江为界, 西至县城,北至赣丰公路沿线区域,建成面积99.76公顷,已形成以有色治金 及新材料、机械电子加工制造业、现代轻纺业、玻纤新型建材业为主的工业发 展体系。规划拟在现有工业园的基础上扩大范围94. 14公顷,并在现有园区以 南新增工业园南区,面积为
22、359.84公顷。工业园以上犹江为界,形成南、北两 个工业片区,总规划面积共553.74公顷,全部用于工业用地,一、二、三类工 业用地分别为68.95公顷、382.84公顷和67.96公顷。工业园以精密模具及机械 制造、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和新型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主导产业,其中精密模 具及其延伸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工业园北区扩区范围及南区西北角(夏蓉高速以 北、上犹江以南区域),南区东南侧和西南侧主要布置为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 集中区、新兴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区。工业园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园区污水收集后经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到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
23、B标准后排入上犹江。于2014年4月9日取 得原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扩区和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 书审查意见的函(赣州环评函(2014) 64号)。2.1.3 总体布局园区远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犹江为界分北区、南区依次建园,现 有工业企业154家(含租赁厂房企业)。其中:北区建成区占地面积4000多亩, 企业主要以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及机械制造、有色治金及新材料产 业为主;南区规划占地面积8000亩,已经完成开发面积3000亩,企业主要以 新能源动力电池为产业为主。2.1.4 园区外企业根据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资料,园区外存在五家企业,虽不在园 区规划环评划定
24、范围,但受园区管委会监管。五家企业名单为:赣州汇方商品 混凝土、赣州海盛鸽铝集团、上犹县正越建材、赣 州品胜包装、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五家企业与园区相对位 置详见附图十二。2.2 周边环境概况地理位置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居赣江支流章江上游,地处罗霄山脉南端 东垂,北纬25。42 2601,东经114。1 11440,0东邻上犹,南连崇义,西接 湖南桂东,北毗遂川。东西最大横距65km,南北最大纵距52km。全县总面积 1544km2,辖5镇9乡,131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 31万。上犹区位优越、交 通便捷,位于“赣州半小时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区内,地处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 辐射区域
25、,厦蓉高速上犹段有上犹东、西2个出入口,20分钟内可达赣州中 心城区。紧邻大广高速、济广高速、京九铁路,距赣州火车站42公里、黄金 机场25公里,距珠三角、闽东南三角主要城市只需4小时左右车程。黄埠镇位于上犹县城东部,与上犹区龙华乡、朱坊乡、崇义县龙沟乡接壤。 国土面积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800亩、山地面积80000亩。素有上 犹“东大门”之称,是县工业园区所在地。工程园区区位图见附图一。2.2.1 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上犹县内岩石类型因地形地貌不同而不同。主要有酸性结晶岩类、泥质岩 类、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县境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丘陵山区,县内 地貌,东北、西北、西南为山地
26、,东南部为丘陵、河谷盆地。主要分布情况如 下:酸性结晶岩类:以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从西北部的罗霄山脉中段起, 分两支向东南、西南延伸,主要分布在中低山的五指峰、营前、水岩、紫阳、 梅水、社溪、东山等乡镇。风化物颗粒粗糙,含石英砂粒和砾石较多,形成酸 性结晶岩类红壤、麻石泥土和麻沙泥田。泥质岩类:以板岩、千页岩和泥岩为主C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丘陵的中丘及 南部地区,寺下、安和、东山、黄埠等乡镇分布的面积大。风化物质地细致, 泥质较多,形成的土壤为泥质岩类红壤和鳏泥田。紫色砂页岩类:有紫色砂砾岩、紫色砂岩、紫色页岩和紫色泥岩等。主要 分布在低丘陵地带,以油石、社溪较多,梅水也有少数分布。形成的土壤为
27、紫 色沙泥田、紫色土,含钙、钾、磷等矿质营养丰富,是县内一种较好的成土母 质。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在上犹江、寺下河、紫阳河、营前河两岸的河谷阶 地。形成的土娘为潮沙泥和潮沙泥田。第四纪红色粘土:分布在低丘和岗地。是冰水沉积物,经过漫长湿热气候 的影响形成的。一般覆盖于紫色砂砾岩、紫色砂页岩和紫色砂岩之上,典型剖 面构型下部为砾石层,依次向上为网纹层和均质红土层。形成的土壤有第四纪 红色粘土红壤和黄泥土、黄泥田。山地: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的,主要分布在西、北 部的五指峰、平富、双溪、寺下、紫阳等乡;低山海拔200-500米的主要分布 在西南部陡水镇、东山镇的边缘。西边和北
28、边沿县界线,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 山峰14座,与湖南义交界的齐云山第三峰(鼎锅寨)海拔1920米,为全县最高 点。岩石多为花岗岩、高质岩。植被多为松、杉、竹和白茅、芦箕等。竹木资 源丰富。丘陵:高丘陵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100-200米;中丘陵200-300米, 相对高度50- 100米;低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50米。主要分 布在黄埠、东山、梅水、油石、社溪、安和等乡镇,地势低平缓和,中间贯穿 河流。岩石多为变质岩,局部为花岗岩、紫色砂页岩、石英砂岩等。山间盆地:丘陵或山地间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多为陕长带状,地势低 平。以营前、水岩、社溪、油石、东山、黄埠盆地为最
29、大,其境内均有河流贯 穿,坡缓谷宽,为第四纪新沉积物堆积而成,是县内土地肥沃,农田集中,人 烟稠密,耕作较为兴旺的地区。2.2.2.1 气象、气候上犹县历年最多风向为NNE风,年平均风速1.3m/s,历年最大风速为 13.3m/so因地处东南亚季风气候区,常年9月至次年5月多刮偏北风,68月 多吹偏南风。多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7.1 , 7月平均气温29.4,大于或等于10积温6128o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19 毫米,其中心6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4. 1%,年最大降水量为2654.6毫米 (1961年),年最小降水量1004.4毫米(1971年)。多年平
30、均蒸发量为921.4 毫米。2.2.2.3 水资源与水文状况上犹县地表水资源丰富,年每平均径流量35.2亿立方米,丰年径流量达43.2 亿立方米,特枯年份径流总量也有16.5亿立方米,每亩耕地可分摊年径流量8620 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径流丰沛,河流多,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河流总落差达 2255. 1米,水能资源蕴藏量19.7万千瓦。上犹县最大水系为上犹江,上犹江为长江流域赣江水系支流,发源于湖南 省汝城县土桥乡的源山,由西南向东北流径崇义县,与营前河注入陡水水库, 再经南河水库流径东山镇、黄埠镇流入上犹市境内,至三江口注入上犹江。全 县共计有大小河流610条,总长约205
31、0km,境内主要支流有营前河(琴河)、 石溪河、紫阳河、寺下河、洞头河、油石河、梅水河、中稍河等。上犹江全长 198km,流域面积4582km2o上犹县境内长35.3km,集雨面积151.8km2,平均 陡降8%o,多年平均流量93.6m3/s,最大流量为159m3/s,最小流量42.7m3/so上犹江已拦坝建起了五个大电站,因而形成了五大湖泊,一是罗边湖(罗 边水库);二是仙人湖;三是清湖(南河水库);四是陡水湖;五是龙潭湖。本 工程位于罗边水库旁,罗边水库为上犹江上一座水电站水库,库尾起于黄埠镇 黄沙村大围,坝址位于上犹市罗边仙人陂,库尾至坝址的长度为12.2km,坝址 至上犹工业园距离约
32、9km,水库在上犹县境内为9.2km,在上犹市境内为3km, 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养鱼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调度主要为防洪调度方式,结合上犹江其余4座水库进行水库群的防 洪联合调度,当发生洪水时,上游水库先蓄后放,下游水库先放后蓄,以尽量 有效地控制区间洪水。罗边水库正常蓄水位124. 1m,水库库容560万m3,水库 面积100万n?,平均水深约5m,坝顶高程为129m。枯水期水库库容239万 m3,枯水期蓄水位为122m,枯水期发电时间为35%,水库的流出量31. 14m3/so102.2.2.4 地下水根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赋水空间的形态特征等,上犹县地下 水
33、类型主要为松散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地下热水。(1 )松散类孔隙水松散类孔隙水富水性各地层差异较大,具体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冲淤积层(Q4al-1)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含淤泥质粉质粘土及 粉砂细砂孔隙中,水位埋深0.2 1.2m,其渗透系数0.022 0.036m/d,单井涌 水量小于10m3/d,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水力性质为潜水。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孔隙水:地下水主要赋存於第四系全新统冲 积砂砾石层之中,含水层厚度0.5 5m,水位埋深0.23.3m,水力性质为微承 压水。钻孔单位涌水量0.640.851/s.m,渗透系数0. 1456.93m/d,富水性中等。上更新统洪冲积层(
34、Q3pal)孔隙水:上更新统洪冲积层粉质粘土,粘性较 大,一般为相对隔水、弱透水层,其局部地段下伏含粘土砂砾卵石层与粗砂透 镜体,其渗透系数一般0.02m/d,单井涌水量一般V 10m3/d,富水性极弱,水 力性质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丰水期河湖高水位时,接受江湖水的补给。 水位、水量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变化较大。(2)基岩裂隙水赋存于隐伏三叠系、二叠系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裂隙溶洞中,富水性主 要受其岩溶发育强弱控制。根据区域地下水监测资料,区内地下水多属水质清晰、透明、无污染,人 畜均可饮用。依据水质分析报告判断地下水对钢筋、柱无腐蚀作用。(3 )地下热水地下热水已发现较
35、大的有3处:一处是平富乡下寨村暖塘的温泉,在海拔 420米的山岭下面,温泉处海拔300米,水温39.5 ,流量2.81升/秒。另一处 是五指峰乡热水村的温泉,在海拔500米的山岭下,温泉处海拔415米,水温 44,流量1.627升/秒。两处都是利用水热给水浮莲和非洲鲫鱼越冬。热水村11建有非洲鲫鱼种繁殖场。此外,五指峰乡的双宵村及其北面的轿子顶山,也有 小股温泉。2.2.2.5 生态环境现状(1 )水生生物据调查和上犹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上犹江及其水系共有鱼类数十种,其 中主要种类有鲤、草、鲤、鳗、桂鱼五大类,其它鱼类包括蹶鱼、蜷鱼、银 鱼、刺名巴、三角鲂、石斑鱼、螃蟹、蚌壳、虾等。水生昆虫幼
36、虫和螺、觇等软 体动物,浮游动物有技角类、挠足类以及各种轮虫和众多原生动物。在工程评价范围内上犹江水域无珍稀、濒危水生生物。(2)陆生生物上犹县陆生生物主要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草鹘、白鸭、黄腹角雉; n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刺猬、红腹锦鸡、蟒蛇、根猴、大蜿(娃娃鱼)、小灵猫( 黄 纵狸)、水獭、猫头鹰等。在评价范围内陆生生物羽类动物有啄木鸟、杜鹃、乌鸦、家燕、麻雀等。 爬行类动物主要有水蛇、地龙、蜥、青蛙、树蛙等。昆虫类动物有蜻蜓、蝴蝶、 螟虫、瓢虫、稻飞虱、蚂蚁、萤火虫、蛔蛔等。无珍稀、濒危陆生生物。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陆生生物。(3)植被全县有林地164万亩,有植物920余种。可供开
37、发的植物资源主要有:毛 竹、杉、松、苦楠、红楠等用材植物;深山含笑、木莲、春兰等芳香植物;山 苍子、山胡椒、大叶樟、小叶樟、肉桂等樟科植物;山楂、猱猴桃、黑木耳、 香菇、长根菇等食用野果及菌类植物;桅子、枳壳、七叶一支花、厚朴、八角 莲、玉竹等药材和观赏植物及油茶等经济植物。(4)农业生态在工程评价范围内为城区与乡村的接合地带,农田以水稻田为主,兼有蔬 菜种植的旱地,以农业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红薯、大豆 等农作物。122.226矿藏资源上犹矿产资源丰富,县内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花岗岩、铅、锌、白银等 矿产资源。高岭土储量218.2万吨;花岗岩储量252万立方米,铅锌、白银矿
38、石储量27.74万吨,其中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长岭、马岭一带。2.3 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园区涉及的地表水域为上犹江,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III类地表水体,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HI类水域标准。2.3.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园区所在区域属环境空气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二级标准。2.3.2 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园区为3类功能区,执行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2.4 园区公共环保设施及基础设施现状现状交通工业园区位于上犹县东南部,在外部交通条件方面,迎宾大
39、道从工业园北 区北侧边界通过连接上犹县城,交通便利;G76厦融高速(上犹东互通)穿过 工业园南区,园区内常驻物流公司9个,规划物流转运中心一个,目前物流主 要采取市场化动作,与深圳、上海、就州港等地物流共享资源,为工业园区和 主城区以及对外交通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联系。规划有赣西大道(赣州三江至上 犹县城),中远期规划有途径上犹至湖南、井冈山线铁路及赣州往返上犹轻轨 道。在内部交通条件方面,整个规划范围内道路系统可划分为主干路及次干路 二个层次。其中园区主干路红线宽度40m,次干路红线宽度18m。园区的主干 道(40米宽)包括外环路、黄埠大道、工业一路、东经一路、金山大道、工业 环路,次干道(18
40、米宽)包括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纬五路、经 一路、经二路、经三路、经四路等。园区现状基本上建成了内部交通道路。132.4.1 给排水给水1、供水水厂园区供水系统采取县自来水公司直供水,由县城铺设管网到园区北区及南 区,在县城七里坳、南区金山大道建设有加压站各一座, 目前年供水到达250 万吨(不含企业自采河水、地下水,且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均建设有循环用水系 统,减少了污水排放量),日最大供水量可到达25万吨。2、供水管网生活用水通过市政管网沿324省道送到园区北侧,再以管径为DN200主管 接入园区,在园区内生活用水管网呈枝状布置;工业用水由工业水厂二级泵站 水泵出口敷设两路DN600
41、输水总管,为保证消防和供水安全,工业用水主管网 在园区内最终呈环状布置。各生产企业冷却水采用循环水,由园区各企业自行 解决。2.4.1.1 排水1、排水体制园区基本上实现了雨污分流。2、雨水工程片区雨水管沿路网布置,根据地形、水系,合理划分雨水分区,采用高水 高排,低水低排原那么,用最短管线、较小管径就近排入水体。经调查南区在下 马石设有一雨水排放口,北区设有两个雨水排放口,均排入上犹江。园区外企 业雨水排放主要依托于黄埠镇雨水收集系统及排口,均排入上犹江。3、污水工程片区内现有居民及企业生活、生产用水均为自来水。片区内雨水、污水管 网基本沿路铺设,除局部未建设好的道路区域排水管网未完成铺设外
42、,其他区 域排水管网已完成铺设。片区污水管网结合片区竖向设计,管道定线遵循尽可 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面积的污水能重力流排出,园区 内设有两个污水泵站。14南区、北区及园区外企业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向片区外的园区污水处 理厂-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排入上犹江。2.4.2 固废处置设施1、南区南区沿路按一定距离布置了垃圾收集箱,但是尚未建设垃圾中转站。片区 内不设置一般固废、危险固废处理处置场,目前片区生活垃圾由垃圾箱收集后, 送至上犹黄埠垃圾填埋场处理,一般工业固废大局部实现了回收利用,不能回 收利用的由各企业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处置,
43、危险固废由各企业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委外处置。2、北区南区沿路按一定距离布置了垃圾收集箱,但是尚未建设垃圾中转站。片区 内不设置一般固废、危险固废处理处置场,目前片区生活垃圾由垃圾箱收集后, 送至上犹黄埠垃圾填埋场处理,一般工业固废大局部实现了回收利用,不能回 收利用的由各企业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处置, 危险固废由各企业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委外处置。3、黄埠垃圾填埋场介绍黄埠垃圾填埋场位于黄埠镇黄沙村甘埠坑,占地面积318亩,分二期建设, 城理总库含67万m3,其中第一期底区、道路等古地约20亩,日处理垃圾量起 始规模为65吨/天,一期现已般火收用,填埋服务年
44、限为17年。采用先进的厌 氧卫生填埋工艺,到达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的要 求。2.4.3 电力设施园区2006年建成第一座35千伏安工业用变电站,2014年建成第二座220 千伏安上犹、崇义等地区域性变电站。110kV. 20kV电缆采用架空敷设。35kV配电网络采用电缆敷设方式,电缆 隧道或电缆沟布置在道路旁边。15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案定位江西上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整个应急预案体系中起承上启 下作用,是连接赣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工业园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应 急预案的纽带。肩负着工业园区内应急组织、协调、指挥和统一管理的作用
45、。 L6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和内容编制程序本预案编制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方法 有关规定进行,其编制程序见图1- 1:图1-1预案编制程序示意图供热及其他设施目前园区尚未规划开展供热系统,需供热企业主要靠自建锅炉房白给,燃 料采用更环保的生物质燃料或天然气。1.1.5 污水处理系统南区、北区内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均需先经过一级预处理并达标后再排至 园区污水管网,均送至园区污水处理厂-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 理。污水经处理后出水处理到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12)中一级B标准后排入上犹江。剩余污泥暂存于污泥暂存库内, 经鉴定后根据污泥
46、特性合理处置。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均安装在线监测装置, 实现污水排放的实时监控,已与环保部门联网,并已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废 水排放口进行了比对监测,比对结果合格。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位于黄埠镇南村村八步墩组(园区片区外), 分两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一期处理能力均为0.5万m3/d。江西上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A2/O污水处理工艺,具体工艺为:预 处理+旋流沉砂池+调节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FCR (食物链反响池)+混 凝池+絮凝池+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槽。具体工艺流程详见以下图2.4-1。图2.4-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6根据园区污水处理厂验收监测报告,污水总排口(排
47、入上犹江)废水排放 各污染因子均为达标排放。此外,本次收集了 2021年1月至3月,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地表水 监测月报中对上犹江江口(省控断面)的监测水质类别。监测结果显示,上 犹江江口水质均能到达n类水质标准。1.1.6 燃气管网园区设有一家天然气集中供给中心-上犹深燃天然气,根据园区内 企业需求,上犹深燃天然气负责铺设天然气管道,园区目前已经完成 了天然气管道的铺设。2.5 园区重点企业情况园区内重点企业分布情况根据园区管委会提供资料,园区主要以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及 机械制造、有色治金及新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等四大产业为主,本评估报告 主要枚举园区内16家具备代表性的、风险较大的企业,主要情况见表2.5-1。17表2.5-1园区重点企业一览表园区分布产业定位企业名称主要产品环评批复及批复文号“三同时”验收情 况及验收文号应急预案备案 情况北区有色治金及新材料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股份稀土金属、永磁材料、有 色金属合金赣市行审证(1)字(2020185 号已验收已备案有色治金及新材料上犹东进稀土金属冶炼工贸稀土金属及其合金赣环评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