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方法.pdf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方法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方法(6 6 学时)学时)1-11-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一)(一)概述概述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俗称工程地质填图,它是为了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邻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工作。其本质就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表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将其中的地貌、地层岩性、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等界线以及井、泉、不良地质作用等的位置按一定的比例填绘在地形底图上,然后绘制成工程地质图件。通过这些图件分析各种地表地质现象的性质与规律,推测地下地质情况。再结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对拟建场地的稳定
2、性和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进而为场地选择、勘探、试验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据。因此,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尤其是初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特点是可在较短时间内查明广大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不需复杂的设备,大量资金和材料。因此,一般在可行性研究(选址)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进行,在详细勘察阶段一般不进行此项工作。但如果为了研究某一个或几个专门性的问题而必须进行时,则可在初步勘察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即可。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的各个方面,即包括地层岩性、
3、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在实际工作中究竟要做哪些内容的测绘与调查则主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要求以及测区的工作和研究程度而定。凡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应重点调查,而与工程建设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内容则可粗略些,甚至不予研究。如果测区的工程地质工作与研究程度较高,某些方面的内容可通过资料收集便可得到的,在测绘时就不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二)(二)工程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工程地质测绘的技术要求从客观上讲,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区的自然条件。当测区切割强烈,岩层出露条件良好,地貌形态完整,井、泉出露充分时,就可较全面地查明测区地表的地层岩
4、性、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较好地得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形成和空间变化的初步概念,通过分析可对地下地质情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推断,测绘质量就会高些。反之,当测区植被发育,岩层出露条件很差,地貌形态不清,井、泉地下水出露很少时,测绘质量必然会有所降低。这些客观条件是人为因素难以改变的,但为了保证测绘质量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在主观上可以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来提高测绘的质量。1 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选择一般而言,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越大,图中所能表示的各种地质内容便越详细,位置越具体,质量越容易得到保证。但所需的测绘工作量也越多,越不经济。因此,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比例尺,使测绘成果既能满足工程
5、建筑对地质的要求,同时又最经济,便成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作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工程建筑对地质条件研究程度的要求主要取决于设计阶段。在工程设计的初级阶段,属于规划选点性质,往往有若干个比较方案,建筑场地的位置并不具体,测绘范围较大,对地质条件的研究程度要求不高,因此,可选用较小的比例尺以节省测绘工作量。随着设计阶段的提高,建筑场地的位置越来越具体,测绘范围越来越小,对地质条件研究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选用的比例尺也将越来越大。在同一设计阶段,测绘比例尺的选择取决于测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及其重要性。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规模大而重要者,就需选择较大的比例尺。因此,工程
6、地质测绘比例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1)与勘察阶段相适应。初级阶段,采用较小比例尺,高级阶段,采用较大比例尺。(2)充分考虑测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建筑物的类型、规模及其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0150000。(2)初步勘察阶段,可选用12000110000。(3)详细勘察阶段,可选用150012000。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2 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一般而言,测绘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与推断,对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评价质量有所提高,但测绘工作量也较大;测绘范围越小,测绘工作量越小,但范围过小,又不能满足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对地质条
7、件的要求。因此,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测绘范围,是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必须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既要能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又不浪费测绘工作量。一般略比拟建场地范围大一些,包括拟建场地及其邻近地段。具体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建筑物的类型与规模:不同类型与规模的建筑物,与自然地质条件相互作用的规模与强度也不相同,所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也不相同,因此测绘范围的大小也不相同。但其范围均应以建筑物为中心,包括邻近地段。(2)设计阶段:初级设计阶段,要做多方案比较,范围较大;高级设计阶段,建筑位置已定,范围较小。(3)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建筑场区范围内工程
8、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如构造形态复杂,地层零乱,岩溶发育等;另一种是建筑场区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并不复杂,但邻近地区存在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如建筑场区邻近存在有滑坡、泥石流、活动性断裂等。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影响建筑场区的区域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测绘是难以查清的。为了获取足够的资料进行岩土工程评价,就必然根据具体情况扩大测绘范围。例如对于泥石流,测绘范围不仅包括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堆积区,还应包括远离建筑场区的流通区和形成区。3 工程地质测绘精度要求工程地质测绘精度是指在测绘过程中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及其在图上表示的详细和准确程度。工程地质测绘精度主要根据编制
9、工程地质图以及对主要岩土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要求来确定。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填图单元的最小尺寸;各种界线在图上标绘时的误差大小;对各种自然地质现象观察描述的详细程度。(1)测绘填图时所划分的填图单元应尽量细微。填图单元的最小尺寸一般为图上的2mm,即凡是在图上大于2mm 的地质体,都应标在图上。根据这一规定,最小填图单元的实际尺寸应为 2mm 乘以填图比例尺的分母。对出露宽度小于最小填图单元实际尺寸的地质体,一般情况下可不标绘在图上(但应有观察描述记录),但对那些对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有重要影响的单元体,其实际尺寸即使在图上小于 2mm,也应采用扩大比例尺将其标绘在图上。(2)观测点及各种填图
10、单元界线要准确地标绘在图上。要求在建筑地段其标绘误差不超过 3mm,其他地段标绘误差不超过5mm。(3)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要尽量详细。其详细程度是以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观测路线长度来控制的。其数量目前认为,观测点、线间距在图上宜为 25cm。也可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并结合对具体工程的影响适当加密或放宽。为了达到精度要求,现场测绘时所采用的工作底图比例尺可比提交的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待工作结束后再缩成提交成图的比例尺。(三)(三)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概括地说,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研究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的各个方面,即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11、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1 对地层岩性的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层,以确定填图单元;确定地层层序、分布规律等;调查了解各地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与特征;描述各地层的岩性。2 对地形地貌条件的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查明地形地貌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划分地貌单元;测量或调查微地貌形态,描述其特征,调查其分布情况;查明地貌与岩性、地层、构造、不良地质作用、第四纪堆积物的关系以及余地表水、地下水的关系;分析、确定地貌的成因类型。3 对地质构造的研究除特大型工程的区域性工程地质测绘外,一般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测绘均侧重于对小范围地质构造的研究,即所谓“小构造”问题,包括小构造变形、断裂构造和节理裂隙等
12、。因为这些“小构造”直接控制着岩体的完整性、强度和透水性,是评价工程岩体稳定性的重要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岩体结构类型及其所属的构造体系;各类结构面(尤其是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尤其是力学性质);岩、土接触面和软弱夹层的特性;新构造运动的形迹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等。4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与解决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或研究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不良地质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迳流与排泄条件;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污染情况;含水层的构造、富水性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测区井、泉的位置、水质、水量、水位及其动态变
13、化。同时还应收集测区水文、气象、植被、土的标准冻深等资料,调查最高洪水位及其发生时间、淹没范围等。5 对不良地质作用的研究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如岩溶、土洞、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断裂、潜蚀、岸边冲刷、地面沉降等。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调查与研究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规模、类型及其发育程度;调查与研究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机制、发展与演变趋势;调查与研究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与危害。同时还应调查人类活动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包括人工洞穴、地下采空、大挖大填、抽水排水以及水库诱发地震等。6 对天然建筑材料的研究大型水利
14、枢纽、道路以及国防工程等的兴建,往往需消耗大量工程建筑材料,因此,在建筑场区及其附近有无足够的天然建筑材料,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有时甚至还决定到工程的选址或建筑类型的选择。因此,对这些工程,在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时,必须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调查与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块石料;砂石料;土料;天然建筑材料的开采与运输条件;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计算等。此外,在工程地质测绘过程中,还应注意调查与研究测区已有建筑物的变形、地区建筑经验等。(四)工程地质测绘的一般程序及基本工作方法(四)工程地质测绘的一般程序及基本工作方法1 工程地质测绘的一般程序工程地质测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现场测绘阶段和室内资
15、料整理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开展和做好测绘前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有:收集和研究资料;现场踏勘;编制工程地质测绘纲要。现场测绘阶段主要就是根据测绘任务和测绘纲要的要求,全面开展野外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作,以查明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室内资料整理阶段主要就是对野外测绘资料进行校审、整理与分析,编制工程地质图件和工程地质测绘报告书。2 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有三种: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控制法。(1)路线穿越法:就是沿着一定的路线,穿越测绘场地,把走过的路线正确地描绘在地形图上,并沿途详细观察地质情况,把各种地质界线、地貌界线、地质构造线、岩层产状及各种不良地
16、质作用等标绘在地形图上。路线的起点应选择在有明显的地物或地形标志处,其方向应尽量垂直岩层走向、地质构造线方向或地貌界线。整个线路上要求露头多,覆盖层薄。此法可用于各类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尤以中、小比例尺采用较多。(2)界线追索法:就是沿某种界线逐条布点追索,并将其绘于图上的工作方法。此法主要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小比例尺和一般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3)布点控制法:就是按测绘精度要求在地形图上均匀地布置观察点和观察路线的工作方法。在第四系覆盖地段,布点处需进行人工揭露,以保证测绘精度。此法主要适用于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大、中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地质观测点的布置应有代表性,一般宜布置在:地质
17、构造线上;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地层界线上;不同岩性分界线上;不整合面上;不同地貌单元或微地貌单元的分界线上;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分布地段且具有天然露头的地方。当天然露头不足,以至于无法控制各种地质界线时,可在适当地段布点进行人工揭露,如探坑或探槽等,以查清各种地质情况。地质观测点在地形图上的定位,可根据不同比例尺及精度要求,分别采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进行。对重要的特殊地质观测点,宜采用仪器法定位。(五)测绘资料的室内整理(五)测绘资料的室内整理在野外测绘工作完成之后,便转入测绘资料的室内整理,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 检查和校对野外测绘资料:检查各种野外记录所描述的内容是否齐全;详细校对各种原
18、始图件所划分的各种界线是否符合野外实际情况,在不同图件中相互间的界线是否吻合;野外所标绘的各种地质现象是否正确;整理和校对野外所采集的各种标本等。2 对校审后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清绘草图。3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目的和要求,编制有关的工程地质图表。常要求提交的工程地质图表有:实际材料图;综合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以及各种素描图、展示图等。4 根据工程地质测绘目的和要求,编写有关测绘资料成果的文字说明或工程地质测绘报告书。1-21-2 勘探与取样勘探与取样勘探就是采取某种方法去揭示地下岩土体(含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等)的岩性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取样则
19、是为了提供对岩土的工程特性进行鉴定和各种试验所需的样品。勘探与取样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岩土工程勘察所采用的勘探方法主要有钻探、坑探、物探和触探。(一)钻探(一)钻探钻探就是利用专门的钻探机具钻入岩土层中,以揭露地下岩土体的岩性特征、空间分布与变化的一种勘探方法。它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所采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其成果是进行岩土工程评价、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资料和依据。岩土工程地质钻探应符合下列要求:能为钻进的地层鉴别岩性,确定其埋藏深度与厚度;能采取符合质量要求的岩土试样、地下水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能查明钻进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的赋存与埋藏分布特征。1 岩土工
20、程地质钻探的特点与以找矿为目的地质钻探相比较,岩土工程地质钻探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勘探线网的布置不仅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还要结合工程的类型、规模与特点;(2)钻探的深度一般较小,多在数米到数十米范围内;(3)钻孔孔径变化较大,小者数十毫米,大者数千毫米。常用钻头直径为 91150mm;(4)钻孔多具综合目的,除了查明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条件外,还要进行各种力学试验和采取试样等;(5)对岩心采取率要求较高,软弱夹层、岩石破碎带等也应千方百计取出岩心;(6)在拟做试验的孔段,要求孔壁光滑平整,以便进行测试工作;(7)为了了解岩土天然状态下的物理力学性质,要求采取原状岩土试样,以便进行物理力学
21、性质试验。2 岩土工程中常采用的钻探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中采用的钻探方法很多,根据其破碎岩土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回转钻探、冲击钻探、振动钻探与冲洗钻探等四大类。回转钻探就是利用钻具回转使钻头的切削刃或研磨材料削磨岩土使之破碎而钻进。又可进一步分为孔底全面钻进和孔底环状钻进(岩心钻进)两种,岩土工程勘察多采用岩心钻进。冲击钻探就是利用钻具的重力和下冲击力使钻头冲击孔底以破碎岩土而钻进。又可进一步分为钻杆锤击钻进和钢丝绳冲击钻进两种,岩土工程勘察中均有使用。振动钻探就是将机械动力所产生的振动力通过连接杆及钻具传到圆筒形钻头周围的土中,使土的抗剪力急剧降低,圆筒形钻头依靠自身及振动器的重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土 工程 勘察 基本 技术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