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制度.pdf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制度.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 1、目的、目的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2 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公司内部的各车间、部门的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3 3、职责、职责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公司风险评价组织如下:组长:董事长副组长:事业部总经理成员:生产管理部安全管理人员、分厂安全科人员、各车间、部门第一负责人和涉及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现场、电器
2、、仪表等专业方面管理人员。4 4、程序、程序4。1 范围与评价方法4。1。1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4.1。2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4。1。3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4。1.4 风险评价的依据、目的和有关规定4.1.4。1 风险评价的依据:(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集团和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合同规定;(5)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4.1。4.2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
3、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4。1.4。3 风险评价安全管理规定4.1.4.3。1 风险评价的频次规定,各车间或处室应根据公司确定的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每年一次(4 月份),异常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或事故以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评价,应随时进行。在检修或抢修时应进行异常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同时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使职工掌握预防或控制措施的有关内容。4。1.4.3.2 风险评价的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的机制是先确定风险分析的范围和目标,以我们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根
4、据评价准则判断风险度的级别,确定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风险.对于不可接受的风险应根据风险度的大小分为巨大、重大、中等风险,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安全管理,并规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措施。整改措施采取后,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了可容忍的程度,如果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直到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4.1。4。3。3 各车间或部门应根据公司制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书面报告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安委会办公室对存在重大、巨大风险度的部门或岗位制定的监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使其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解决,同时监督教育职工掌握预防或控制措施的有关内容,有关职能
5、部门对控制措施实施监督管理和审查。4。1.4.3.4 记录重大风险安全科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即风险度 R 的大小,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后,确定重大以上风险,按照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并记录且定期更新。4。1.5 公司风险评价的范围包括:4。1。5.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4。1.5。2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4。1。5.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1.5.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4。1。5.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4。1。5。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4.1.5.7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4.1。5.8 企业周围环境;4.1。5。9 气候、地
6、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4.1。6 公司根据需要,选择科学、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根据公司生产特点,结合职工对风险分析方法掌握程度情况,公司在风险分析中,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两种分析方法,列出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见附表 1 作业活动清单,见附表 2 设备设施清单)表格内容.一般常用的评价方法有:4.1.6。1 工作危害分析(JHA);4.1.6.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4.1。6。3 预危险性分析(PHA);4。1.6。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4。1。6。5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4.1.6.6 故障树分析(FTA);4.
7、1.6。7 事件树分析(ETA);4.1.6。8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4。1。7 风险评价的评价准则4。1。7。1 制定评价准则的依据:4。1。7。1。1 有关国家、行业、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4。1.7.1.2 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4。1。7.1。3 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标准;4。1。7.1.4 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4.1.7。2 评价准则,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度。分析完毕后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分析表(SCL)(见附表 3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和附表 4 安全检查分析表(SCL))4
8、。1.7.2。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见下表等级5可能性 L 判断标准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测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或没有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
9、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职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可能性 L:由于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有关。现有的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以上所列出的数据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4。1.7。2。2 事件发生结果的严重性见下表事件后果严重性 S 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人财产损失(万元)50停工企业形象5死亡部分装置(大于 2重大国际国内套)或设备停工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丧失劳动能准力252 套装置停工或设行业内、省内备停工1 套装
10、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影响不符合上级公司或截 肢、骨3行业的安全方针、折、听力丧制度、规定等事、慢性病10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轻微受伤、操作程序、规定完全符合间歇不舒服无伤亡10受 影 响 不企业及周边范大、几乎不停工没有停工围形象没有受损1无损失4。1。7。2。3 风险等级判断准则见下表风险等级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 R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实施期限立刻20-25巨大风险15-16重大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辨识 风险 评价 控制 管理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