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
2、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
3、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
4、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第二个层
5、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6、(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振兴乡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
7、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1.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C.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和
8、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B.随着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C.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D.振兴乡村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农业转型也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让农业有吸引力。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3分)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9、)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4.请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4分)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当代乡村社会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劈破玉张一弓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父亲所在的H大学流亡到了豫西一个名叫潭头的村寨。我家住进了紧靠寨门的一个农家小院。夜深人静时,我经常听到父亲低语:“劈破玉,劈破玉”父亲着魔了,定要寻到劈破玉。每当学校放假,他都要挎着一把雨伞,手执一根手杖农民说那是
10、可以防鬼驱虫的“降魔杖”,冒着山野上的风雪或是顶着晴空的骄阳,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父亲一次次地空手而归,却一次次地带回了使家人一惊一乍的故事。父亲说,一天傍晚,他路过一座山神庙。庙门里跳出几个“刀客”,刀客瞅着他的长衫说:“你这件大褂上插着钢笔,想必是那个大学堂里的人了,你来这荒山野岭上窜啥?”父亲说:“我去找宝!”刀客问:“啥宝?”父亲说:“是古人留下的劈破玉。”刀客们说:“破玉是个啥东西?”父亲说:“不能吃,不能用,是明朝留下的!”刀客嗤笑道:“你们大学堂里的人都有神经病,看在孔圣人的面上,去找你明朝的玉吧!”父亲对母亲说:“可见,刀客也是有良知的!” 母亲问:“劈破玉呢?”父亲说:“不要
11、紧的,我会找到的!”寒假,父亲去南阳石桥找玉,在山沟里他遇到一只狼。狼盯着他,他盯着狼。狼霍地跳到他的背后。他急转身,抡着“降魔杖”,倒退着对狼说:“你看见了吗?我是有备而来的!”狼却不买账,脑袋随着手杖画圈,好像要瞅个空子。父亲急忙取出雨伞,不停地一张一合。狼连连打了几个支棱,不知是何种怪物,弹簧般纵身一跳,隐入丛林。母亲吓得面如土色,又问:“玉呢?”父亲又说:“不要急,我总会找到的!”H大学剧社要在潭头的小戏台上推出一场戏曲演出,请父亲担任艺术顾问。汽灯高高挂起时,戏台前广场挤满了人。我八岁了,已经是H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要我学习山里娃子的野性。我学会了爬树,高高骑在树杈上。我记
12、得,演旦角的“大腕儿”是外语系的一位男生。他善于打乱时空,大打出手。那一晚演的是樊梨花征西。他饰演樊梨花,同一员黑脸战将激战,大刀不幸脱手,只好用西洋拳法,又久战不胜,只得求和。村民们望着戏台发愣,知识阶层却哄然大笑。父亲也欢畅大笑。我只会在树上跟着傻笑,奋勇鼓掌。紧接着,出来一位国文系“笑星”。他总是在节目中间穿插上场,头戴尖顶红毡帽,挂白胡子,有点像圣诞老人,穿的却是打满补丁的长衫,腰束草绳,作苦不堪言状,只念不唱:“初八、十八、二十八,老两口商量种黄瓜。锅台角上掩个籽儿,案板底下发个芽。擀面杖上拖个秧,影门墙外结个瓜。看着是个大西瓜,劈开是个老南瓜。吃到嘴里泥鳅味儿,吐出来是个癞蛤蟆。”
13、又是一场哄笑,我又跟着傻笑。父亲大为赞赏说:“谁说西方才有荒诞派?”我听不出深奥的哲理。后来我年岁渐长,屡次看到种瓜者得刺,种蒺藜者得瓜的现象,才想起那位“笑星”所言不谬。皇天有眼,让父亲在这个小戏台上发现了“劈破玉”的线索。一个“草台班子”从南阳来潭头演出。一位旦角主演的一出胡二姐开店,博得了H大学知识阶层与潭头民众的一致好评。父亲大喜过望说:“这个戏班不得了,一出戏就唱了七八个鼓子曲牌,还保留着明、清古韵呢!”接下来,我发现,一位盲琴师成了台上台下的主宰。他前俯后仰地拉着板胡。坐在他身后的琴手、鼓手都随着他前俯后仰。盲琴师猛操弓弦,如夜鸟声声啼叫。盲琴师又轻拉弦索,众乐手也随之息声敛气,只
14、剩下板胡声细如游丝。观众意犹未尽,叫好声经久不息。我看见父亲向后台走去。父亲回来时已是深夜。他兴高采烈对母亲说:“找到线索了!你能想得到吗?一个小戏班盲琴师身怀绝技呀!我向他请教劈破玉。他说,只有他的师父柳二胡琴,师从南阳李秀才,幸得此曲。我问柳二胡琴现在何处。他说,洛阳保安处长请他当家庭琴师。”父亲多方查阅古籍,认定劈破玉已有四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由汴梁而入江浙、再由江浙入荆襄、又由荆襄入南阳,吸收了中原和长江两岸的清曲古韵,进入民国后而不知所终。父亲唯恐再生广陵散不可复得之叹,就要奔赴洛阳。这时传来惊人消息:鬼子占领洛阳,正向潭头逼近。父母正打点逃难行李,忽听一声叫喊:“鬼子进寨了!”父母
15、赶忙领着我逃出潭头,钻进山洼。寨内响起枪声时,父亲才猛地想起,搜集的鼓子曲稿全部丢到了寨子里,又不顾母亲阻拦,只身掂着打狼的手杖,折回枪声大作的潭头去了。父亲说,他躲在寨外的山包上,望见第一批鬼子劫掠了潭头而后西去,第二批鬼子正向潭头进发。他抓紧短暂的空隙潜入潭头,带出了全部文稿。一个溃逃的国军军官随着父亲逃了出来,喘息稍定,就挖苦父亲说:“你为了这堆字纸,命也不要了啊!”父亲发火说:“你说什么?你知不知道,保卫国土是你的职责,保卫这堆字纸就是我的职责了。”军官惊悚无语,急忙换了便衣,惶惶离去。次日,我们爬上了老界岭,父亲望着脚下的云海,说:“嗨,劈破玉!”(有删改)【注】蒺藜:多生道上及墙上
16、,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古彦有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云:“种蒺藜者得刺。”文中却是:“种瓜者得刺,种蒺藜者得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父亲寻找劈破玉为主线,其间叙述了父亲担任H大学艺术顾问和冒险找回曲稿等经历,突出了父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B.战乱中,H大学推出的戏曲演出,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表现了戏曲艺术在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暗示了父亲寻找劈破玉的意义。C.溃军军官与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挖苦父亲,却被父亲怒斥而惊悚,让他没有想到一个读书人竟然能如此勇敢无畏,不免自惭形秽。D.父亲出外苦寻劈破玉不得,却在小戏
17、班盲琴师身上得到线索,又因鬼子进犯,不得不遗憾暂时放弃寻找,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7.关于H大学国文系“笑星”表演的念词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笑星”连珠炮式唱出一系列“不可能”的念词,体现东方荒诞派独特的风格。B.念词所表现出来的命运偶然性预示了父亲一波三折寻找“劈破玉”的最终结局。C.荒诞的念词与“笑星”滑稽的穿着配合,表达了“笑星”于离乱中而生的感慨。D.观众听了“笑星”的念词一场哄笑,表现他们深刻理解到念词蕴藏的深奥哲理。8.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请简要分析本篇小说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4分)9.将来你如果从事某项研究工作,
18、从“父亲”身上能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
19、。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
20、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选自新唐书韩
21、愈传)【注】迓:迎接。刻:苛刻,刻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B.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C.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D.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22、,是指经过孔子整理的六部典籍,与师说中的“六艺”不同。B.博士:既是古代学官名,又可理解为博通古今者。文中指前者,教授国子学生学业,以备政治咨询,参与祭典,作顾问。C.旗节:即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唐制中,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亦借指节度使、军权。D.神策六军:神策军是唐朝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戍边的军队,后入京师,负责保卫京师、戍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三岁成了孤儿,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记诵数千字的功课。成人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并考中进士。B.华阴县令与前后两任刺史之间
23、的矛盾,本来与韩愈无关,但他却为华阴县令打抱不平,上疏谴责前后两任刺史官官相护,请求予以惩罚。C.唐宪宗派使者迎接佛骨舍利入宫廷,韩愈上书抵制,且在奏疏中提到东汉引入佛教之后,历代皇帝都寿命不长,因此触怒宪宗,想将他处死。D.韩愈不惧危险,招抚叛军。镇州叛乱后,韩愈受皇帝重托,到军中平叛。他恳求王廷凑放了牛元翼,王廷凑答应了他,牛元翼因此突围而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愈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赃,再贬封溪尉。(2)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14.镇州反叛后,韩愈是如何成功招抚叛军的?请简要说明。(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荆州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