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态与环境专题强化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态与环境专题强化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态与环境专题强化练.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六专题六 生态与环境生态与环境专题强化练专题强化练1(2018全国,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解析 种群的 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 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 正确
2、;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 错误。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答案 A解析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受食物、空间、天敌的影响,会发生变化,A 项错误;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如同一区域的大象和蚂蚁等,B 项正确;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3、,一般可分为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的比例,C 项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之一,D 项正确。3.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种鱼的种群密度2B在t1t2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t0t2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D捕食者对该种群的生存、繁衍是不利的答案 D解析 捕食者对个体的生存不利,但是淘汰掉老、弱、病、残的个体,是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的,D 错误。4.(2017全国,5) 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 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
4、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解析 在由甲点到丙点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率仍然大于 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使得种群数量降低到K/2 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可实现持续发展。5(2018榆林第二次测试)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 8 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022009 年啮齿动物
5、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样地 鼠种 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均值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五趾跳鼠7.969.8826.5214.79阿拉善黄鼠4.754.599.106.15黑线仓鼠5.151.071.382.53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长爪沙鼠0.051.003.341.46短耳仓鼠0.010.430.200.21(禁牧区:禁牧 8 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不断过度放牧)3A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C放牧强度对草
6、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没有影响D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答案 C解析 表中信息显示:同种动物在不同样地中的捕获量不同,说明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 正确;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B 正确;由表可知,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有影响,C 错误;短耳仓鼠捕获量最少,故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D 正确。6某品种榕树只依靠榕小蜂为其传粉,而这种榕小蜂也只依靠该品种榕树为其提供繁殖后代的场所和食物,某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该品种榕树之所以能吸引榕小蜂是因为该品种榕树的隐头花絮能分
7、泌 4甲基苯甲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榕小蜂与该品种榕树的种间关系为寄生B该品种榕树依靠化学信息吸引榕小蜂C榕树开花季节,榕小蜂的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D有隐头花絮的植物都能分泌 4甲基苯甲醚答案 B解析 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品种榕树与榕小蜂彼此之间在“帮助”对方的同时也能获得“好处” ,可见该品种榕树与榕小蜂的种间关系应为互利共生,A 错误;4甲基苯甲醚属于化学信息,B 正确;只有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才能呈“J”型曲线增长,C 错误;由题干信息,只能得出该品种榕树能分泌 4甲基苯甲醚,而其他隐头花絮植物是否能分泌 4甲基苯甲醚不能确定,D 错误。7(2018济南一模)当沙丁鱼水产业
8、生态系统崩溃后,前期海蜇的种类不变、数量增加,且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后期虾虎鱼种群数量增加(虾虎鱼以海蜇为食),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链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从崩溃到部分恢复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B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强,使物质循环加快,能量利用率提高C沙丁鱼水产业的崩溃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在该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虾虎鱼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答案 B解析 该生态系统从崩溃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 正确;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强,使物质循环加快,但是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B 错误;沙丁鱼水产业的崩溃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 正确;由于生存空间和食物有限,在该生态系统恢复
9、过程中,虾虎鱼种群数量呈4“S”型增长,D 正确。8(2018安庆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B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答案 A9(2018天津高三联考) 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具有以下特点:面积大,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且树冠密集,这种森林却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长势整齐,不存在生存斗争B植被垂直结构简单,可以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人工林是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演替过程完整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D树林地表植
10、被较少,水土的保持能力差,容易发生火灾答案 D解析 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长势整齐,但是会因为水分、空气等发生种内斗争,A 错误;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 错误;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稳态不容易维持,C 错误;树林地表植被较少,水土的保持能力差,容易发生火灾,D 正确。10(2018全国,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
11、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答案 B解析 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 正确;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 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 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 正确。11(2018新乡第二次模拟)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5A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
12、第三营养级B蜘蛛吃下的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C图中 X 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猎物种群与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D解析 依题意可知:蜘蛛为肉食性动物,因此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A 正确;蜘蛛吃下的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B 正确;蜘蛛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外,余下的能量用于蜘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图中X 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正确;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确定猎物种群的同化量,因此不能计算出猎物种群与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1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
13、相同的环境条件变化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弱,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在相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甲生物群落的变化明显,说明其生物多样性较低,A 错误;甲生物群落和乙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变化表现出的反应不同,说明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但有些生物种类可能会相同,B 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正确;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
14、力稳定性都呈负相关,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也低,D 错误。13(2018乐山第二次调查)下列关于生态学方面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6C群落演替能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答案 B解析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 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 错误;群落演替能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此外生态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D 正
15、确。14(2018全国,3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
16、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解析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
17、形式散失),余下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中,也有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而不能输入到下一营养级,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因此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2)依题意可知:顶级肉食性动物的引入,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而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进而7推知,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乙的驱赶作用而引起的甲、乙的“恐惧”程度不同,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生态 环境 强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