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舍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闺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
2、”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挥一挥扎清楚的染,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围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围子的波纹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
3、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
4、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拾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
5、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糊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奏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
6、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
7、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家人可以是由生育或婚姻而结成的亲属,也可以包括任何要拉人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B.在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亲属关系网,但网与网所
8、罩住的人不会重合,更不会完全相同。C.每户人家除了亲属圈子,还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在居住地周围划出与其势力相应的地缘圈子。D.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是因为人一旦失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随之淡漠,其社会圈子也会变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乡土社会里,家的规模可随着事业的扩张而扩大,可以汇聚起兄弟伯叔的力量。B.生活堡垒一词,形象说明了夫妻感情的凝合力量能使家庭成为获取安全感的地方。C.乡土社会里的家,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配轴在夫妇之间,两轴都非临时性的。D.乡土社会里的家,因事业发展需要很追求效率和讲究纪律,因而不讲究个人情感。3.下列不能体现上述两则
9、材料中关于我国乡土社会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家有干口,主事一人B.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C.人大分家,树大分枝D.立德立身门风正,克勤克俭家业兴4.请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和西洋的家庭有哪些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燕山有棵沧桑树梁衡北京之北一百多公里处就是河北的兴隆县,境内有燕山的主峰雾灵山。正是秋高季节,几个好友乘兴登山,一路黄花红叶,蓝天白云。松鼠横穿于路,野雀飞旋在树,鸟鸣泉响,好不快活。正走着,忽见路边有一指路牌:沧桑树与见证桩。不觉好奇,就下路拐入荒径,攀荆
10、附葛,爬上一高坡,顿现一树一桩。树是一棵奇怪的大松树。根基部十分壮大,盘根错节与山石一体,已分不清彼此。原树已经粘死,而在侧根处又长出一棵新树,有合抱之粗,浑身的鳞片层层相叠,青枝桃着绿叶在秋阳下闪闪发光。树身成“7”字形,斜出石缝向山外探去,蜿蜒道劲,如一条苍龙欲腾空而去。大家正说这树像龙,当地的朋友说,这树还真就与龙有关。原来,历代皇帝都自比真龙天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帝,他就位后即在遵化县选定了自己的龙寝之地,后人称东陵。为使陵寝安宁,东陵以北兴隆境内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就全部划作“后龙风水”禁地。封建专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伸手一指,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占就是
11、二百五十四年,直到民国成立后的1915年才解禁。山之禁,树之福,这棵龙形松,四季有人护,过了二百多年平静舒心的好日子。笑看冬去春来,静听花开花落。1931年日本人侵占东北,1934年南下占领兴隆,直逼北京,当年的这一片皇家禁地又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一场残酷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在这里反复拉锯。其间数不清出了多少民族英雄。最著名的一个是孙永勤,本是一普通农民,小时曾读私塾,粗通文字,又习得一身武艺。他耻为亡国奴,便串联村里的十六位弟兄,拉起一支民众军、自任军长。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称“抗日救国军”,一直发展到五千多人。成为日军的心腹大患。以至于日本人诱降国民党,与何应钦谈判签定何梅协定
12、时都将灭孙永勤作为一个筹码。而1935年8月正在长征途中的党中央为抗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将孙永勤与吉鸿昌瞿秋白等并列,说他们表现我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精神。孙永勤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寡不敌众又腿部负伤,被团团包围。最后孙永勤以下七百壮士全部壮烈牺牲。这棵树目睹了一群英雄的诞生。沧桑树下还有一截二尺多高如水桶之粗的树桩,旁立木牌,上书见证桩三字,这是当年日寇掠夺当地资源的见证。我俯下身去想辨认一下树桩的年轮,只是经年的风吹雨打,横截面上的本质已经朽去,用手一摆,即成碎末。但整个桩子的大形还在,短粗挺直,身带焦痕,挺立于荒草乱石之中,似有所言。看完沧桑树我们又重回登山主道,继续上山。秋阳如春,正是果
13、熟季节,路两边赤、橙、黄、绿,摆满销售和等待外运的核桃、柿子、苹果、山楂,排起两道长长的水果墙,农民的笑意都挂在脸上。近年来这里浅山处大力发展经济林,林果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深山处开辟成国家森林公园,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全县的高山密林间有大小径流八百条,昔日的龙风水地已经成了京城的重要水源地。随着山路上行,两边的树木愈来愈密,约一小时后终于穿出树海爬上燕山高处的雾灵山峰。我登上燕山之巅,遥望群峰从山海关一路奔来,长城起伏其间,脚下是一片树的汪洋,胸中荡起一幅历史的长卷。这时只见远处绿波中现出一团飘动的火苗,那是刚才上山时路过的一片花楸树林。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树种,大概只有这燕山深处才有吧。都说枫
14、叶红于二月花,这花揪叶子是枫叶的三四倍大,叶面厚实。花楸树树身高大,只在悬崖深壑、人迹不到的地方生长。秋风一过它就红得像浸了血,着了火。我又想起了刚才那棵穿越战火而来的涂桑树和劫后余存的见证桩。这块土地在民国时和新中国成立初称热河省。热河,热河,好一片热土。先经过了二百五十四年的皇封冷藏,又经民国三十多年间的军阅混战、外族入侵和国共内战,终于回归于民,现已休养生息出这般模样。山不转水转,人会老树还在。一截树桩见证了一个民族曾经的苦难,一棵树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三个半世纪的治桑。无论是朝代更替、人事变幻,还是自然界的寒来暑往、山崩地裂,都静静地收录在树的年轮里。(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
1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形松外表奇特,蜿蜒道劲犹如苍龙,皇帝因此把这片山林划为禁地,长达二百余年。B.帝王的封山之举,虽是封建专制的典型表现,客观上却为古树的生长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C.文章写日军对孙永勤的恨之人骨和党中央对他的高度评价,突显出孙永勤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D.经年风吹雨打,见证桩却身带焦痕、依然挺立,暗示我们民族经历的苦难不会被轻易抹去。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多处出现的四字词语和对偶句,使得整算文章的句式富于变化,又突显典雅凝练的文化意蕴。B.文章多处出现时间、人数等数字,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阅读的真实感,体现出作者写作的严谨。C
16、.本文描写秋果突出其果熟季节的色彩斑斓、果实众多,故都的秋则突出秋果淡绿微黄的清静之色。D.文章以沧桑树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写眼前景、叙过往事、抒心中情,三者有机融合,丰富而厚重。8.文章第段画横线处对花楸红叶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作者梁衡认为,文章若要打动读者,则需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本文抒发了哪些“大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17、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乙)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
18、,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噜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途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注】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此处指韦中立。10.下列各组语句
19、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仆道不笃B.今之众人 为众人师且不敢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由魏、晋氏以下D.不齿相师 不闻有师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
20、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短暂停顿。B.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C.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D.抗颜,意为举首仰面,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
21、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发人深思。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1)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4分)(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分)(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4分)15.两则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
2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南歌子苏轼再再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登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注】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鬓牙:乖忤违背。骑鲸公子:指李白,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其荐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B.“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与赤壁赋中“渺沧海之一粟”营造的意境相似。C.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D.本
23、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17.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以诗经中的典故来揭示曹操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声音角度谊染月夜天姥山阴森可怖的句子是“_,_”。(3)杜甫登高中“_,_”两句,写诗人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并归结出时世艰难是衰颓不堪的根源。(4)面对人生短暂的苦痛,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变与不变的哲学思考来化解,告诉我们,如果从“变”的角度看,“_”;但如果从“不变”的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