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pdf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并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米和厘米的关系:1 米=100 厘米 100 厘米=1 米 5、线段 (1)线段的特点:线段笔直的;线段存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就是可以量出来长度的。(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
2、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至时,必须用终点的刻度数乘以起点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体重 1(米)30(厘米)练习本宽 13(厘米)铅笔长 17(厘米)黑板长 2(米)一张床长 2(米)学校进行 100(米)赛跑 教学楼低 25(米)跳绳长 2(米)一把钥匙长 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 24(厘米)讲台低 90(厘米)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教室长 12(米)筷子长 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 1(米)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乘法和加
3、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提两位数不位次乘法的排序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3、笔算两位数提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必须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八十十要向十位入“1”,十位上的数相乘时,不要遗漏入上来的“1”。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至两位数不逊位减至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加 10 再减。3、笔算两位数减至
4、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必须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比较减至,从十位脱 1,个位提 10 再减至,十位排序时必须先乘以攻至的 1 再算。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以此类推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就是从左往右依次排序。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连减运算可以分步排序,也可以译成一个竖式排序,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乘一样,都必须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
5、位减起。2、加减混合 提、减至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读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先读题;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作答。2、谋“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太少多少?用加法排序。用“比”字两边的很大数乘以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
6、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4、关于加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回答:和一共?比多多少/几?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角的初步重新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共同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2、直角的初步认识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直角的推论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看另一条边与否重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