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pdf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7 西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加深练习题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写出下列字词
2、的意思。(1)谏:_(2)三旦:_(3)善哉:_ 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 3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A.习惯早晨锻炼。B.用弹弓打黄雀。C.观察螳螂捕蝉。D.引起吴王注意。4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人_蝉 5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
3、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截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a赞叹 b擅长、善于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7“善鼓琴”中的“善”是(_)的意思。“善哉”中的“善”表示(_)之义。3根据文中第 2、3 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
4、乎鼓琴,_。”4伯牙绝弦是因为_。(原文回答)5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听者的知音。请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_ 3.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怀橘遗亲 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注释)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辞:告别。遗(wi):给予。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归(合格)B.欲归以遗母(想要)C.术大奇之(以为奇)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陆 郎 作 宾 客 而 怀
5、 橘 乎?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及归,(_)拜辞(_)堕地。4你从陆绩身上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_ 4.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
6、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 5.课内阅读。学弈 弈秋,通国之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7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 3学了这篇段文,你明白什么道理?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_ 6.课外阅读。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
7、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鹗(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_ 至:_ 息:_ 感:_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肩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用“”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_ 7.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六年级 语文 下学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专项 加深 练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