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pdf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1/7 六年级语文 S 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拓展阅读。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1,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4。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5。(注释)1邑:县。振作者家乡淄川县。2茸生
2、:细毛丛生。3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4征:表露,表现。5良已:完全痊愈。6攘:窃取。1给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加点的字。(1)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_(2)民诡告翁曰 _ 3在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4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从“某”身上得到的启示:_ 从“翁”骂“某”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_ 提示:只有适当的惩罚,才能让坏人醒悟、改恶从善。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
3、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注:致邑:给一座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2/7(1)曾子衣敝衣以耕_(2)请以此修衣_(3)反,复往_ (4)足以全其节也_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 2 处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3翻译下列句子(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_(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曾子不接受城池?曾子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_ 3.阅读理解。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
4、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1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衣:_。恶:_。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3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_ 4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 4.读小古文,完成练习。()一猫伏缸上。()急跃起,
5、全身皆湿。()缸中有金鱼。()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1将小古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2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_ 3“欲捕食之”中的“之”的意思是_。“全身皆湿”中的“皆”的意思是_。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3/7 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B.
6、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C.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巍巍乎若太山(若:像)B.汤汤乎若流水(汤汤:热水)C.乃破琴绝弦(绝:断绝)D.终身不复鼓(复:再,重新)3依次填入仿写句“善哉乎鼓琴,_乎若春雨”“善哉乎鼓琴,_乎若清泉”横线上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茫茫 袅袅 B.潇潇 汩汩 C.依依 高高 D.滔滔 袅袅 4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6.文言文阅读。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
7、,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竽:古代的一种乐器。说:通“悦”,喜欢。廪食(ln s):官府供食。好:喜欢,爱好。1用自己的话说说齐宣王和湣王分别喜欢用哪种方式听吹竽?_ 2当听到“(王)好一一听之”时,南郭处士会怎样想?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_ 7.阅读理解。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 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字的意思。(1)“天帝使我长百兽”中的“长”:_(2)“子以我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下学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专项 水平 练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