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六 国国 论论 练练 习习 题题 及及 参参 考考 答答 案案(共共 5 5 页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六国论练习题六国论练习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弊在赂秦(lu)思厥先祖父(ju)抱薪救火(xn)B暴霜露(bo)如弃草芥(ji)胜负之数(sh)C燕赵之君(yn)洎牧以谗诛(j)倘与秦相较(tn)D为国者(wi)革灭殆尽(di)日削月割(xu)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胜负之数,存亡
2、之理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能终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如弃草芥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曰:六国
3、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B然则
4、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兵:士兵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C此言得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D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8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用攻战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B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C后来秦国第二次攻打赵国,
5、李牧连连退却。D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 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 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
6、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继五国迁灭迁灭:灭亡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劫:胁迫,挟持11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至
7、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12对上述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道义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实在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同“倘”,如果1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
8、 B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C斯用兵之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5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后秦击赵者再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1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C“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
9、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1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赂(l):贿赂,指向秦割地求和B暴霜露,斩荆棘暴(p):暴露,意思是冒着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y):结交,亲附D洎牧以谗诛洎(j):及,等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A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B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C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相同 D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42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C至于颠覆,理固亦然。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11、,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 B始有远略,能守其土 始:起初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吝惜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翻译练习翻译练习1 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 六国破灭,
12、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4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参考答案六国论参考答案 9.略513 解析:选 B。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14 解析:选 D。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A.用,介词;因为,介词。B.跟、同、和,介词;比,介词。C.助词,相当于“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5 解析:选 C。存亡:都是存在与灭亡的意思。A.故事:文中的意思是“旧事”,现代汉语常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描述对象的事件,
13、具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B.再:文中的意思是“两次”,现在是“下一次”“第二次”。D.不行:文中意思是“不去”,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16 解析:选 D。文中“天下之大”指北宋王朝。17 解析:选 C。“与”读“y”。18 解析:选 C。都是“打算、策略”的意思。A.招致;邀请。B.同“倘”,如果;抵挡。D.适宜,得当;得到。19 解析:选 A。都是介词,是“用”,是“因”。20 解析:选 C。例句中的“却”为使动用法,使 退却。C 项中“阙”也为使动用法,使侵损。21 解析:选 D。强援:都是指强有力的支持。A 项,“其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
14、转折义);古义指它的实际情况。B 项,“故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指旧事、成例。C 项,“至于”,今义是连词;古义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22 解析:选 D。爱,爱惜。23 解析:选 B。均表并列。A 项,判断句的标志词/用在句中,表停顿。C项,代词,他们的/副词,恐怕。D 项,连词,以致/连词,表并列,并且。24 翻译: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译: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想到他们的祖辈父
15、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译: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译: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译:如果一个一统天下的大国,而走六国赂秦灭亡的老路,这又在六国之下了。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