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0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出炉)0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出炉)0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df(2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50011-2010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2010 05 31 发布发布 2010 12 01 实施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 合 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1-2010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
2、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0 年 12 月 1 日 中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2010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公 告告 第第 609 号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11-2010,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1.6、4
3、.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4.2、8.5.1、10.1.3、10.1.12、10.1.15、12.1.5、12.2.1 和 12.2.9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4、2001 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 年 5 月 31 日 前前 言言 本规范系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200677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进行修订而成。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 2008 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对灾区设防烈度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
5、,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此后,继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次修订后共有 14 章 12 个附录。除了保持 2008 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是:补充了关于 7 度(0.15g)和 8 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
6、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内容。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
7、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中国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GB50011-cabr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四
8、川省建筑设计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广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黄世敏 王亚勇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丁洁民 方泰生 邓 华 冯 远 叶燎原 刘琼祥 吕西林 吴明舜 张瑞龙 李 亮 李 惠 李 霆 李小军 李亚明 李国强 李英民 杨林德 肖 伟 苏经宇 辛鸿博 陈 炯 陈富生 周正华 周炳章 周福霖 周锡元 易方民 欧进萍 罗开海 郁银泉 姜文伟 娄
9、 宇 胡庆昌 柯长华 唐曹明 容柏生 徐 建 徐永基 袁金西 钱基宏 钱稼茹 曹文宏 符圣聪 章一萍 傅学怡 曾德民 程才渊 葛学礼 董津城 窦南华 蔡益燕 薛彦涛 薛慧立 戴国莹 主要审查人:徐培福 吴学敏 刘志刚(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刘树屯 李 黎 李学兰 陈国义 侯忠良 莫 庸 顾宝和 高孟谭 黄小坤 程懋堃 I 目目 次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主要符号 3 3 基本规定 5 3.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5 3.2 地震影响 5 3.3 场地和地基 5 3.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6 3.5 结构体系 7 3.6 结构分析 8 3
10、.7 非结构构件 9 3.8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9 3.9 结构材料与施工 9 3.10 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10 3.11 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11 4 场地、地基和基础 12 4.1 场地 12 4.2 天然地基和基础 13 4.3 液化土和软土地基 14 4.4 桩基 17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19 5.1 一般规定 19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21 5.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25 5.4 截面抗震验算 25 5.5 抗震变形验算 26 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29 6.1 一般规定 29 6.2 计算要点 32 6.3 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35 6.4 抗震
11、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38 6.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40 6.6 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41 6.7 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42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43 7.1 一般规定 43 II 7.2 计算要点 45 7.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48 7.4 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50 7.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52 8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55 8.1 一般规定 55 8.2 计算要点 56 8.3 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60 8.4 钢框架中心支撑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 61 8.5 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2、 62 9 单层工业厂房 64 9.1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64 9.2 单层钢结构厂房 70 9.3 单层砖柱厂房 74 10 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建筑 76 10.1 单层空旷房屋 76 10.2 大跨屋盖公共建筑 77 11 土、木、石结构房屋 80 11.1 一般规定 80 11.2 生土房屋 80 11.3 木结构房屋 81 11.4 石结构房屋 82 12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84 12.1 一般规定 84 12.2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84 12.3 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87 13 非结构构件 91 13.1 一般规定 91 13.2 基本计算要求 91 13.3 建筑非结构构件
13、的基本抗震措施 92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94 14 地下建筑结构 95 14.1 一般规定 95 14.2 计算要点 95 14.3 抗震构造措施和抗液化措施 96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 97 附录 B 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09 附录 C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10 附录 D 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111 附录 E 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114 附录 F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115 附录 G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
14、120 附录 H 多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要求 122 III 附录 J 单层厂房横向平面排架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126 附录 K 单层厂房纵向抗震验算 128 附录 L 隔震设计简化计算和砌体结构隔震措施 132 附录 M 实现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 135 本规范用词说明 139 引用标准名录 140 附:条文说明 141 IV CONTENTS Chapter 1 General1 Chapter 2 Definitions and Symbols 2 2.1 Definitions.2 2.2 Symbols.3 Chapter 3 Basic Requirements of Seism
15、ic Design 5 3.1 Category and Criterion for Seismic Precaution of Buildings.5 3.2 Earthquake Strong Motion.5 3.3 Site and Base.5 3.4 Regularity of Building Configuration and Structural Assembly.6 3.5 Structural System7 3.6 Structural Analysis8 3.7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9 3.8 Isolation and Energy-Di
16、ssipation.9 3.9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9 3.10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of Buildings10 3.11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System of Buildings.11 Chapter 4 Site,Soils and Foundation.12 4.1 Site.12 4.2 Foundations on Soil13 4.3 Liquefaction and Soft Soils14 4.4 Pile Foundations.17 Chapter 5 Earthquake A
17、ction and Seismic Checking for Structures.19 5.1 General19 5.2 Horizontal Earthquake Action21 5.3 Vertical Earthquake Action.25 5.4 Checking for Strength25 5.5 Checking for Deformation26 Chapter 6 Multi-story and Tall Reinforcement Concrete Buildings.29 6.1 General29 6.2 Essentials in Calculation32
18、6.3 Details for Frame Structures.35 6.4 Details for Wall Structures38 6.5 Details for Frame-Wall Structures40 6.6 Requirements for Slab-Column-Wall Structures41 6.7 Requirements for Tube Structures42 Chapter 7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and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with R.C.Frames on Ground
19、floors43 7.1 General43 7.2 Essentials in Calculation.45 7.3 Details for Multi-story Brick Buildings48 7.4 Details for Multi-story Concrete Block Buildings.50 7.5 Details for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s with R.C.Frames on Ground Floors52 V Chapter 8 Multi-Story and Tall Steel Buildings.55 8.1 Gener
20、al55 8.2 Essentials in Calculation.56 8.3 Details for Steel Frame Structures60 8.4 Details for Steel Frame-concentrically-braced Structures61 8.5 Details for Steel Frame-eccentrically-braced Structures62 Chapter 9 Single-story Factory Buildings.64 9.1 Single-story Factory Buildings with R.C.Columns.
21、64 9.2 Single-story Steel Factory Buildings70 9.3 Single-story Factory Buildings with Brick Columns74 Chapter 10 Large-span Buildings.76 10.1 Single-story Spacious Buildings76 10.2 Large-span Roof Buildings77 Chapter 11 Earth,Wood and Stone Houses.80 11.1 General 80 11.2 Unfired Earth Houses.80 11.3
22、 Wood Houses.81 11.4 Stone Houses.82 Chapter 12 Seismically Isolated and Energy-Dissipated Buildings 84 12.1 General.84 12.2 Essentials in Design of Seismically Isolated Buildings 84 12.3 Essentials in Design of Energy-dissipated Buildings.87 Chapter 13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91 13.1 General 91 13
23、.2 Essentials in Calculation 91 13.3 Essential Measures for Architectural Members.92 13.4 Essential Measures for Support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mponents 94 Chapter 14 Subterranean Buildings.95 14.1 General 95 14.2 Essentials in Calculation.95 14.3 Details and Anti-liquefaction Measures.96 A
24、ppendix A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Basic Accelerations of Ground Motion and Design Earthquake Groups of Main Cities in China 97 Appendix B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 Strength Concrete Structures 109 Appendix C Seismic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110 Appendix
25、D Seismic Design for the Core Zone of Column-beam Joint of Frame Structures.111 Appendix E Seismic Design for the Transition-stories 114 Appendix F Seismic Design for R.C.Block Buildings 115 Appendix G Seismic Design for Composite Steel Brace an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and Composite Steel Frame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炉 01 GB50011 2010 建筑 抗震 设计规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